別再焦慮孩子房間亂!亂,或許是孩子成長中“我是誰”的探索與邊界練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孩子房间的乱,常让我们头疼,也让我们焦虑。

但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乱的不只是房间,而是孩子在成长路上寻找「我是谁」的过程。

这一次,我选择放下焦虑,用尊重去陪他一起长大。

 一、当我走进孩子的房间时🚪

每次走进孩子的房间,我都要先深呼吸三次。

那是一场视觉灾难——

👕 衣服挂在椅背上,📚 书本堆在地上,

🧦 袜子、✏️ 文具、🍫 零食袋散落各处,

仿佛一场小型龙卷风刚刚光顾过。


我帮他收拾,他嫌我烦;

不到几天,又打回原形——甚至更乱。

于是,我索性不顾不管,让他自己处理。


有段时间,我以为那是他的懒惰,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

乱,其实有更深的意义。

 二、乱,是心理创伤的投影 💔

在我之前写的《乱的不只是房间,而是我们还没愈合的心》一文中提过:

孩子的混乱,有时并不是「懒」,

而是心理创伤的外在表现。

🪞 外在的环境,往往反映内在的状态。

当心还在疼,房间也会跟着乱。


囤积物品,会带来一种安全与保护感。

那是一种潜意识的尝试——

用物理屏障抵御内在的不安,

好像只要把东西都留在身边,就不会再失去什么。

那样的乱,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求救。🕊️

 三、若没有创伤,乱也可能是「边界」的练习 🧭

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的乱都源自伤口。

有时候,那只是成长的宣言。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正试着弄清楚一个问题:

👉「我是谁?」

👉「我能不能自己做主?」

他们用房间的乱,来宣告主权:

“这是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别碰我的东西!”

当他们不让你帮忙收拾,

不是在顶嘴,而是在练习掌控。

他们宁可在乱糟糟的桌上写功课,

也不想让你动他的一支笔。✏️

在他们的世界里,那是秩序

只不过你暂时看不懂而已。👀

四、父母眼中的乱,孩子眼中的界 🌱

我们父母看到那样的房间,

心里难免焦虑——

😟 会不会生病?

📉 会不会影响学习?

🙈 会不会养成坏习惯?


 但在孩子眼里,

当你帮他折衣服、清抽屉、整理书桌时,

那是一种入侵——

侵犯他的私隐,窥探他的秘密,

也打乱了他的节奏。

他不是不讲理,只是在说:

“请让我自己决定,我的世界该是什么样子。”

五、学会退一步,守住爱的边界 🤍

自从我明白:

「脏乱,其实是青春期孩子的边界练习」,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做法。

我不再替他收拾,只会温柔提醒:

“明天我要让扫地机器人进去,请你先整理一下。”

他听了,也会配合地收一收。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乱,

而是他开始学习负责的小小步伐。👣

六、爱,也要有分寸 ✨

我们都深深爱着孩子,💗

但爱用错地方,就是越界

越界的爱,常常让关系更紧张。

智慧的父母——

🌸 不急着贴标签;

💬 不一边骂、一边收;

🌿 而是学着在爱里退一步,

给孩子空间去乱,也给他时间去学会整理。

 ✨结语:

现在,当我推开孩子的房门,🚪

看见那张乱中带序的空间,

我不再皱眉,只是温柔地提醒他:

“扫地机器人要来了。”

因为那一片混乱,

正是他正在学着成为自己的模样。🌿


✍️ by 左口米右|乱,也许不是懒,而是成长的一种姿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左口米右的信仰筆記
5會員
96內容數
在孤單與流淚中,我仍選擇走在服事的路上。 這裡記錄我的故事、掙扎與盼望, 只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
2025/09/12
這篇文章描寫了家庭主婦在假日時的辛勞,與想像中的美好休閒形成強烈對比,突顯了家庭主婦的無名貢獻,並呼籲家人要懂得感恩與珍惜。
Thumbnail
2025/09/12
這篇文章描寫了家庭主婦在假日時的辛勞,與想像中的美好休閒形成強烈對比,突顯了家庭主婦的無名貢獻,並呼籲家人要懂得感恩與珍惜。
Thumbnail
2025/09/12
單親媽媽如何應對孩子無止盡的需求與哭鬧?本文分享一個有效的策略:使用願望簿和情緒簿,在愛與界限之間取得平衡,幫助孩子學習耐心與自控,同時也讓媽媽們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Thumbnail
2025/09/12
單親媽媽如何應對孩子無止盡的需求與哭鬧?本文分享一個有效的策略:使用願望簿和情緒簿,在愛與界限之間取得平衡,幫助孩子學習耐心與自控,同時也讓媽媽們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Thumbnail
2025/09/12
身為單親媽媽,同時面對工作、家務和孩子的教養挑戰,已經讓許多媽媽身心俱疲。本文作者分享了她與「極度情緒操控型」孩子的相處困境,以及她如何從絕望中找到一點點微光。
Thumbnail
2025/09/12
身為單親媽媽,同時面對工作、家務和孩子的教養挑戰,已經讓許多媽媽身心俱疲。本文作者分享了她與「極度情緒操控型」孩子的相處困境,以及她如何從絕望中找到一點點微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