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擷英|《Rosalie》:當身體成為異樣,凝視亦為囚籠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osalie (2023)|法語片|導演:Stéphanie Di Giusto|主演:Nadia Tereszkiewicz、Benoît Magimel|片長:115 分鐘) 她的臉上長出鬍鬚,而世界生出恐懼。在一個以「正常」為信仰的時代,《Rosalie》讓我們直視那份被視為恥辱的差異。這不只是一名十九世紀女子的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如何用凝視馴化異樣,也映照出一個女人如何學會反向凝視,奪回自己的形狀。 一、故事與主題 由 Stéphanie Di Giusto 執導的《Rosalie》將場景設定在十九世紀末的布列塔尼鄉鎮。Rosalie 為了家中債務被迫嫁給咖啡館老闆 Abel,卻隱藏著臉上鬍鬚的秘密。當這份「異樣」被揭開,她的身體成為公眾話題,她的人性則被群體無情地審判。 這部電影表面是一則時代劇,實則是一場對「正常」與「異樣」的辯證。它不僅關乎一名女子的被觀看,更關乎整個社會如何透過觀看定義秩序。 二、表現與亮點 1. 演員表現

Nadia Tereszkiewicz 的演出細膩而堅定,她讓羞怯與覺醒並存,讓每一次抬頭都像一場無聲的革命。她扮演的 Rosalie 並非悲劇化的「怪物」,而是一名在羞恥中掙扎求生的女人。

Benoît Magimel 飾演的 Abel,則以疲憊與自我矛盾構築出父權下的男性形象——他既壓迫他人,也被社會的面子與債務所壓迫。 2. 視覺與氛圍

攝影以陰鬱的灰藍色調描繪布列塔尼的霧氣與潮濕,創造出既真實又寓言式的空間。光線從縫隙灑落在 Rosalie 的臉上,既像審判,也像釋放。導演使鏡頭成為「凝視」的延伸,讓觀眾意識到自己也是那群注視她的人。 3. 主題意象

Rosalie 也從被迫隱藏到主動現身,從恥辱到自我肯定。她的鬍鬚從「他者的象徵」變為「主體的宣言」。這種由被觀看到自我觀看的轉變,是全片最具力量的意象。 三、心理與關係的張力 《Rosalie》的核心不僅是社會如何看她,更在於她如何看待自己。

她長期以順從作為生存策略,對於父親的安排與丈夫的冷淡皆逆來順受。當秘密被揭露,她的痛苦並不僅來自眾人,而是來自那股「自己也無法接受自己的」恥辱。她每天在鏡前剃除鬍鬚,那是一場自我懲罰——一種為迎合社會標準而不斷消滅自我的行為。 與此同時,Abel 內心的矛盾讓這段婚姻充滿張力。他的羞辱與憤怒的根源並非對 Rosalie 的嫌惡,而是害怕自己成為笑柄。對他而言,「妻子的異樣」意味著「男人的失敗」。這樣的男性焦慮,使他在愛與控制之間掙扎,也使兩人的關係成為整個父權體制的縮影。 電影最動人的時刻,出現在 Abel 終於以溫柔的眼神觸碰她的臉,那是整部片情感最細微的轉折——當愛不再基於面子,而是回到理解,兩人都在那一刻獲得了短暫的自由。 四、侷限與反思 儘管前半段的心理鋪陳充滿張力,但後段劇情仍略顯公式化。當故事進入「被揭露—排斥—反抗」的既定軌跡後,原本細膩的心理描寫被象徵化的衝突取代。結尾的情感爆發雖具力量,卻少了那種內在拉扯的細節。 此外,《Rosalie》觸及性別與身體政治,卻未完全拆解其結構性根源——醫學、宗教、社會階級仍只是背景,而非辯證的對手。這使電影更像是一首詩,而非一份宣言;更柔軟,但也更含蓄。 五、歷史與當代的共鳴 十九世紀的布列塔尼,是傳統與現代的交錯地帶。婚姻仍是經濟契約,身體則是社會秩序的象徵。Rosalie 的鬍鬚不僅挑戰當時的審美,也動搖了性別的基礎神話。她拒絕被視為異類,卻在被觀看中成為了新的「奇觀」——這種反諷,是影片最具現代意涵的部分。 當異樣被市場化、被凝視成娛樂,她的解放是否又成為另一種消費?《Rosalie》讓我們意識到,所謂的「接受」往往並不意味著平等,而只是換了一種包裝的注視。 整體評價 《Rosalie》是一部溫柔而又銳利的電影。它以詩意的影像探索羞恥與尊嚴之間的距離,透過一個被迫遮掩的身體,講述一場無聲的抗爭。

儘管劇本結構仍略顯保守,但表演與視覺語言彌補了這份缺陷。這是一部不靠戲劇性轉折取勝,而是以情感細節與倫理問題打動觀眾的作品。

《Rosalie》讓我們重新思考「異樣」的意義——那不是偏離常態,而是揭露常態本身的虛構。當凝視成為囚籠,她選擇直視鏡頭;當社會要求她遮掩,她讓自己被看見。她不是怪物。她是逼迫世界重新學會觀看的女人。

Rosalie 的鬍鬚象徵的不只是肉身,而是意志——那是一種拒絕被定義、拒絕被削平的存在姿態。她的抗爭不是戲劇性的爆發,而是長年累積的靜默反抗。每一次她擦去鬍鬚的動作,都是一場自我流放;而當她終於停止遮掩,那既是敗北的承認,也是重生的開始。 導演並沒有將她神化,仍讓她保有脆弱。正因如此,Rosalie 的故事才有真實的血肉和重量。她的勇氣並非英雄式的吶喊,而是來自「仍願意被看見」的堅持。 最終,《Rosalie》要訴說的不只是她,而是我們每個人——那些被標準框住的、被差異定義的、被社會教導該如何存在的人。電影提醒我們:羞恥不是個人的錯,而是社會集體的恐懼;而最溫柔的反抗,正是選擇不再隱藏。

《Rosalie 》(2023)海報,下載自lMDb Pro

《Rosalie 》(2023)海報,下載自lMDb Pro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Rosalie》 (2023)劇情截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10.0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10/18
《複製貝多芬》由波蘭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是一部以音樂巨匠路德維貝多芬晚年為背景的傳記式劇情片。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飾演貝多芬,黛安·克魯格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飾演虛構的女抄譜員安娜·霍爾茨(Anna Holtz)。影片圍繞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與首演展開。
Thumbnail
2025/10/18
《複製貝多芬》由波蘭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是一部以音樂巨匠路德維貝多芬晚年為背景的傳記式劇情片。艾德·哈里斯(Ed Harris)飾演貝多芬,黛安·克魯格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飾演虛構的女抄譜員安娜·霍爾茨(Anna Holtz)。影片圍繞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與首演展開。
Thumbnail
2025/10/01
很久沒有觀賞台灣本地劇情片,適逢教會弟兄陳立力、林淑貞伉儷提及女公子陳巧為《我家的事》(Family Matters)擔任美術組場景設計,引發團契小組的觀影興趣。今日在台中大魯閣新時代電影院,與十一位親友一同欣賞,觀畢深感欣慰。以下,嘗試從主題、敘事、角色、影像與意義等層面,提出若干觀察。
Thumbnail
2025/10/01
很久沒有觀賞台灣本地劇情片,適逢教會弟兄陳立力、林淑貞伉儷提及女公子陳巧為《我家的事》(Family Matters)擔任美術組場景設計,引發團契小組的觀影興趣。今日在台中大魯閣新時代電影院,與十一位親友一同欣賞,觀畢深感欣慰。以下,嘗試從主題、敘事、角色、影像與意義等層面,提出若干觀察。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活在時間裡》(We Live in Time),由約翰·克勞利(John Crowley)執導,尼克·佩恩(Nick Payne)撰寫劇本。影片最受矚目的,是 Florence Pugh 與 Andrew Garfield 的演出。他們在高度情感化、非線性敘事的故事中,成為支撐全片的核心。
Thumbnail
2025/09/28
《我們活在時間裡》(We Live in Time),由約翰·克勞利(John Crowley)執導,尼克·佩恩(Nick Payne)撰寫劇本。影片最受矚目的,是 Florence Pugh 與 Andrew Garfield 的演出。他們在高度情感化、非線性敘事的故事中,成為支撐全片的核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親吻鏡子留下了美國夢的吻痕,擦不去的是唇上留下的血漬,她,是德國猶太女子史黛拉,片中她被賦予了雙面的形象,著迷於染金髮的她,舞台上是唱跳爵士樂的女伶,而在納粹統治的日子裡,她仍在尋找能夠施展自我的舞台,她撕下了星星徽章走在大街上,看著玻璃櫥窗想像著自己穿上禮服的樣子,她輾轉成為了蓋世太保的間諜,洩露
Thumbnail
親吻鏡子留下了美國夢的吻痕,擦不去的是唇上留下的血漬,她,是德國猶太女子史黛拉,片中她被賦予了雙面的形象,著迷於染金髮的她,舞台上是唱跳爵士樂的女伶,而在納粹統治的日子裡,她仍在尋找能夠施展自我的舞台,她撕下了星星徽章走在大街上,看著玻璃櫥窗想像著自己穿上禮服的樣子,她輾轉成為了蓋世太保的間諜,洩露
Thumbnail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燃燒女子的畫像》是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年自編自導的時代浪漫劇情片,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主演。劇情描述女畫家瑪麗安為伯爵千金艾洛伊斯畫肖像畫的故事。本片幾乎沒有配樂,電影的節奏全靠導演精準的安排,每一顆鏡頭都美麗如畫。
Thumbnail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燃燒女子的畫像》是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年自編自導的時代浪漫劇情片,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主演。劇情描述女畫家瑪麗安為伯爵千金艾洛伊斯畫肖像畫的故事。本片幾乎沒有配樂,電影的節奏全靠導演精準的安排,每一顆鏡頭都美麗如畫。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芬蘭首都的麗池戲院外張貼著老電影的海報,放眼望去第一眼就被尚盧高達的《輕蔑》所吸引。剛走出戲院的觀眾,口中則以高達的另一部作品《法外之徒》來形容剛剛觀賞的作品,而後再次見到導演的作品則是《狂人皮埃洛》的海報,楊波貝蒙臉上塗滿不同顏料的戲中人物,對比本片《落葉》中的男女主角安莎與霍帕拉,他們不善傳遞情
Thumbnail
這是個可以有大場面,可以有大衝突,可以有大這個跟大那個的戲。然而,布魯克把劇情集中在卡列班跟愛麗兒兩人追求自由的不同方法:惡劣而笨拙的報復,感恩卻也認命的服從。以及女兒跟王子相遇之後,和對於美好未來的渴望。
Thumbnail
這是個可以有大場面,可以有大衝突,可以有大這個跟大那個的戲。然而,布魯克把劇情集中在卡列班跟愛麗兒兩人追求自由的不同方法:惡劣而笨拙的報復,感恩卻也認命的服從。以及女兒跟王子相遇之後,和對於美好未來的渴望。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