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圖轉載自科技大觀園
春嬌和志明終究還是離婚了。
在認識他們的朋友眼中,春嬌為人既溫柔又體貼,志明則是個凡事替人著想熱心的人,春嬌跟志明都是好人。兩個好人最終沒能長相廝守白頭偕老,令所有聽聞他們離婚消息的朋友都不免一致唏噓長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很早就意識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兩個人共同生活幾十年不容易,就算至親手足也是一樣。春嬌志明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兩人的三觀有不少的差異。年輕時的濃烈愛情可以克服一切,些微的差異很容易淡化處理。隨著生活中的小摩擦不斷累積,無數的小摩擦就像草原上的星火遍地開花,一發不可收拾。春嬌和志明在婚姻關係裡對彼此怨恨,就像古老家族倉庫裡的舊物品越堆越多。他們沒辦法在持續的緊張關係中清理倉庫,只能在日復一日的現實壓力下自動累積仇恨。
如果他們有機會針對彼此的成見來一次斷捨離,他們將會是人人稱羨的一對夫妻。
斷捨離對治的是一種心理疾病
斷捨離的觀念首先在1976年由日本沖道瑜珈創始人沖正弘提出,後來經過他的弟子作家山下英子推廣,漸漸才掀起學習風潮。山下英子對斷捨離所下的定義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定義在2010年被日本選為年度流行語。
從山下英子對斷捨離所下定義的最後兩個字「執著」來看,斷捨離所要對治的其實不僅是表面上堆積太多物品的行為,它要處理的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過度執著就是一種心理疾病。隨著斷捨離觀念的流行,心理學家紛紛開始探討隱藏在堆積行為背後的心理疾病---囤積症。
現在我們都知道囤積太多東西不僅會佔據過多儲存空間,還會因為整理過量物品和費時找尋所需物品衍生出莫須有的困擾。無意識囤積大量物品所反映出的心理疾病,其實也一直在所有人的心底深深影響著我們,並且給我們帶來太多不必要的痛苦與煩惱。
潛意識具有保護機制 同時曲解現實認知
自從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開創心理分析這一門學科後,我們才知道人類並不像自己普遍以為的那麼理性。一個人無法完全意識到自我,在表層之下有一個叫做潛意識的機制在操控我們。人類自己無法察覺到潛意識的存在,但它卻躲在背後默默地影響我們生活:
․潛意識的特點:
A. 儲存量巨大: 潛意識包含大量訊息,包括未被察覺的記憶、情感和經驗。這些訊息雖然不能被我們的意識察覺,卻會對我們的心理運作產生關鍵影響。
B. 影響行為: 潛意識會主導我們許多自動化的直覺、決策和行為。
C. 保護機制: 當我們經歷創傷或痛苦時,潛意識會自動將這些感受壓抑住(逃避),保護我們的心理不致崩潰。但是這些被壓抑的感受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D. 產生相反意識: 潛意識有時會產生與我們意識相反的想法或感受。例如我們在遭遇別人帶來的創傷時,潛意識會說服我們要去愛我們的施虐者。
自編自導自演 潛意識不受意識控制
․潛意識的影響:
1. 塑造行為模式: 潛藏在潛意識裡根深蒂固的信念和價值觀,會持續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使我們不斷重演相同劇本,例如感情關係中不斷重複的衝突。春嬌和志明關係破裂就是典型例子。
2. 靈感與創造力: 潛意識同時也是創意的源泉,它會在我們放鬆、發呆或者睡覺時,悄悄冒出新點子。
3. 心理健康評估: 許多心理問題的病灶都隱藏在潛意識裡。因此心理治療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患者將這些隱藏的執著和恐懼帶到可察覺的意識中,才能進行評估並協助改變意識。
從以上針對潛意識的介紹來看,潛意識對人類並不是只有負面作用。潛意識裡的保護機制是長期因應演化所生,它是我們今天還能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機制之一。潛意識裡的靈感與創造力,也是我們今天之所以完勝其他動物,得以獲得較佳生活環境的主要原因。
儲存大量負面資訊 引發心理創傷
潛意識會給人類帶來的不良作用,主要是由於儲存大量心理創傷的記憶所引起:
․心理創傷的成因:
a. 直接經歷: 親身經歷如意外事故、暴力侵害、重大災難以及軍事衝突等極端事件。
b. 旁觀目睹: 親眼目睹他人經歷上述事件。
c. 聽聞感受: 聽聞熟識親友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尤其是涉及死亡或意外的暴力事件。
d. 長期壓力: 長時間遭受虐待、疏忽或家庭衝突。
e. 職場或校園霸凌: 長期遭受同儕持續性欺凌。
․心理創傷的影響及反應:
一. 經驗重現:
* 創傷的畫面、聲音或氣味不時浮現。
* 創傷事件可能不斷在夢裡出現。
* 容易被類似情境勾起回憶,產生”掉回過去”的錯覺。
心理創傷讓人逃避現實
二. 逃避與麻木:
* 刻意迴避與創傷相關的人、事、時、地、物。
* 情感上變得麻木或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感情封閉。
三. 過度警戒與焦慮:
* 持續處於緊張狀態,總覺得危險並未消失。
* 出現長時間恐懼、焦慮或易怒。
四. 生理反應:
* 身體出現不適。如慢性倦怠、頭痛、腸胃不適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 生理上伴隨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反應。
五. 其他心理影響:
* 認知功能受影響,例如專注力下降。
* 感覺沮喪、絕望或對未來感到悲觀。
* 情況嚴重可能引發憂鬱症或創傷後症候群(PTSD)。
自我覺察 善待自己
仔細觀察以上所述心理創傷的特徵,會發現心理創傷主要影響都來自潛意識的巨大儲存量。結構比較簡單的動物會在創傷過後就忘記,人類比較複雜的腦部結構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它會幫助我們累積經驗、教訓以及知識,也會把我們的創傷經驗儲存在潛意識裡。
根據佛洛姆和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每個人內心一定會潛藏或多或少的心理創傷。隨著心理學進步發展,人類現在已經擁有許多治療心理創傷的知識與方法。如果你察覺自己已經有相關症狀,但是並沒嚴重到需要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可以參考專家建議的方法改善:
Ⅰ. 自我覺察: 讓自己規律(每日)處身安靜環境,深入探察自己潛意識裡的執著想法,從而踏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Ⅱ. 自我關懷尋求支持: 先從愛自己開始,尋求親友支持學習自我調適,給自己理解和接納傷痛的時間與空間。
Ⅲ. 轉化意識: 當潛意識被察覺並且轉化成為意識後,我們的命運就可能被改寫,從而成為掌握自己生命的主人。
知易行難 給自己改變的時間空間
修佛的人都知道,佛法的精義在「諸法皆空」。廣為人知的《心經》說法的重點在”五蘊皆空”,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簡單來說,《心經》就是在教人體悟所有記憶感受並不真實,過去的就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頭。眼下感受也無須過度在意,當體即空。
如果真能修到悟道境界,大概就不會受到潛意識跟心理創傷干擾。但是正所謂知易行難,很多道理知道很容易,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簡單。所以在佛學跟心理學都有這樣的說法: 正信不如正行。知道一個道理就只是知道而已,道理要能在生活中實踐才有意義。
人生必須不斷克服困難,想要擺脫潛意識和心理創傷干擾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它不會是一條簡單的路,需要具備耐心並給予自己寬容的時間才能做到。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跟這個頑固的負面機制對抗。善待自己愛自己,才可能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有人說個性敏感的人比較容易遭受心理創傷,也有人說敏感的人比較容易察覺躲藏在背後的潛意識,因而踏出自我療癒第一步。心理創傷不只會傷害感情婚姻,還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內心都有或多或少心理創傷,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把它減到最少。
慕風不是心理學專家,純粹只是因為春嬌跟志明的遭遇有感而發。以上內容僅就涉獵有限的資料跟朋友們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查詢專業的書籍或報導。如果你覺得自己遭受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建議你還是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協助,比較妥當。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管理成功教練場: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