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這份 Morgan Stanley 報告大意是:DRAM 這一波漲價遠比市場想像兇,Micron(MU)進入「史上新高獲利區間」,所以把目標價從 220 美元大幅調高到 325 美元,並列為 Top Pick。
一、估值
- 評等:Overweight(加碼),Industry view:Attractive
- 目標價:從 220 → 325 美元
- 當時股價:約 275 美元
- 理由一句話:
如果 2026 財年 EPS 能到 25 美元以上,現在的股價還沒完全反映這個「新高獲利時代」。
二、他們對 DRAM 景氣循環的看法
報告一開始就說:「我們正進入未曾踏足的地帶」,原因:
價位漲得像 2018,起點卻比 2018 高很多,DDR5 現在是「4Q + 1Q 連續雙位數漲價」,而且實際成交價比這個數字更誇張。買方(客戶)形容現在的感覺像 2018 年那波大多頭,但差別是:Micron 這次進入上升期時,獲利已經在歷史高位,不是從損益兩平慢慢爬。
短缺程度要回溯到 1990 年代的循環才看得到,報告提到:DDR5 現貨價三倍漲(tripled),在歷史上很少見。依他們訪談的買方,這次短缺「感覺最像 2018」,但那時候 Micron 的獲利剛從虧損轉正,而現在是從高獲利再往上衝,所以 EPS 高點可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誇張。
三、Micron 的獲利假設與估值邏輯(隱含)
- 2025EPS:~8 美元
- 2026EPS:~22–25 美元區間(文中也明講「CY26 EPS est > 25 美元」)
- 2027EPS:仍維持 20 美元以上(但略從高峰回落)
如果 2026 EPS = 25。目標價 325 美元 → 對應約 13x PE(高峰年的本益比)。對記憶體股來說,以「循環股」角度 13x 算不保守,但也不是瘋狂。
Morgan Stanley 的意思是,在 AI 驅動的新一輪 DRAM 週期裡,Micron 的「結構性賺錢能力」已經跟過去不同,所以給一點溢價是合理的。
四、Key Takeaways 投資邏輯
- 需求緊到爆,報價數字還低估了實際火熱程度
「4Q、1Q 的雙位數漲價其實還低估了真實行情。」 - 這次跟 2018 最大不同:獲利起跑點就很高
→ 意味著 EPS 高點可能比市場現在共識的還要高一截。 - HBM 有風險,但不會毀掉多頭。HBM 報價、技術節點、良率都比較不確定。不過只要 DDR5 持續高檔,加上 HBM4 之後穩下來,
HBM 的風險不會改變「整體 DRAM 供需非常吃緊」這個大方向。 - 市場「有漲到,但還沒 fully price in」,現在整個半導體板塊估值都偏高沒錯,但他們覺得 Micron 還是「相對被低估」,風險(DRAM 週期、HBM 競爭)大家都知道,也有打折,
但 CY26 >25 美元 EPS 的 scenario 還沒完全反映在股價,所以才敢把 MU 拉到 Top P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