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光同行:一位母親的甜蜜功課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序言:溫柔的開篇

raw-image

曉晴喜歡在午後的陽光下,輕輕撫摸著自己日漸隆起的腹部。那裡,一個小小的生命正在安靜地成長,每一次輕微的胎動,都像是宇宙間最溫柔的秘密絮語,讓她的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與期待。陽光灑在她身上,鍍上一層溫暖的光暈,她閉上眼,想像著未來寶寶的模樣,那是一個充滿奶香與歡笑的世界,純淨而美好。


初為人母的喜悅

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彷彿被重新點亮。我以最謙卑與感恩的心,領受了這份成為母親的囑託。每一天,我都沉浸在對未來寶寶的無限想像中,為他(她)準備小小的衣物,輕聲哼唱著不成調的歌謠。我深信,這份純粹的愛,將是我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一個充滿希望與幸福的開端。

陰影的來臨:一紙診斷書

那一天,只是一次再平凡不過的常規產檢。我像往常一樣,帶著輕鬆的心情走進診間,期待著聽到寶寶心跳的聲音。然而,當醫生看著報告,臉上的笑容逐漸凝重時,空氣彷彿也隨之凍結。

「曉晴,妳的血糖指數有點高,診斷是妊娠期糖尿病。」

這句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擊碎了我所有的幸福想像。那一刻,我的內心經歷了震驚、困惑,甚至是否認。這怎麼可能?我一直這麼小心翼翼。一種突如其來的陰影,將我的世界籠罩。我的腦海中充滿了內心獨白:「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是我不夠努力,才害了寶寶嗎?」源於母愛本能的罪惡感與自責,以及對腹中寶寶健康的深切憂慮,像潮水般將我淹沒。

那張薄薄的診斷書,卻像千斤重擔,壓得我幾乎喘不過氣來。曾經充滿陽光的世界,第一次透不進光。

這一紙診斷,將我從雲端的憧憬拉回地面,開啟了一段充滿數字、針尖與淚水的日常修行。

raw-image

--------------------------------------------------------------------------------

第一章:數字的枷鎖與愛的支持

診斷後的日子,生活被重新定義。那些曾經帶來快樂的食物、隨性的散步,都變成了一道道需要精準計算的習題。

指尖上的戰爭:血糖監測的日常

我開始學習「自我血糖監測」(SMBG)。每天數次,在餐前、餐後,用採血針刺破指尖,將血珠滴在試紙上。冰冷的血糖機顯示出的數字,成了我情緒的遙控器。每一次扎針,都是一次令人疲憊的提醒,提醒著我身體裡那份「不正常」。

很快,我發現了一個說不出口的重擔。衛教師給的血糖機並不昂貴,但那小小一盒「試紙」,成本卻遠遠超過了儀器本身。我看著快速消耗的試紙,心中默默計算著開銷,甚至偶爾會閃過一個念頭:「今天是不是可以少測一次?」這種源於經濟的焦慮,不只是我個人的問題,它讓我感覺被一個自己無法控制的體系所困住。這份壓力讓我感到羞愧與無助,彷彿我的母愛也必須用金錢來衡量

我凝視著血糖機上跳動的數字,心也跟著懸在半空。

  • 「145…太高了。是我剛剛那口飯吃多了嗎?」
  • 「90…很好,但下一餐我能維持住嗎?」

這些數字彷彿一個審判官,冷酷地評判著我作為母親的資格。每一次超標,都像在對我說:「妳看,妳又失敗了。妳是不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

餐桌上的修行:飲食控制的迷惘

適應新的飲食建議,是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我必須學會分辨什麼是「好的」碳水化合物,計算每一餐的份量。餐桌不再是享受,而是一個充滿迷惘與掙扎的修行道場。

最大的兩難,來自家人的愛。婆婆精心燉煮的傳統孕期補品,香氣濃郁,卻可能讓我辛苦維持的血糖瞬間超標。這份沉甸甸的關愛,與醫生建議的飲食控制產生了衝突,完美地體現了醫學建議與我們「傳統文化飲食習慣」之間的矛盾。我該如何拒絕,又如何解釋這背後複雜的醫學原理?

我的丈夫阿文,他很關心我,卻用了一種笨拙的方式。他會像監督員一樣問:「今天血糖多少?」「妳是不是又偷吃什麼了?」這些理性的道理,像一堵牆,把我隔絕開來,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與被誤解。

這段日子,身心俱疲。我像一個在數字迷宮裡獨行的戰士,對抗著身體的失衡、內心的恐懼,以及來自愛的壓力,直到一個深夜的淚水,迎來了轉變的契機。

raw-image

--------------------------------------------------------------------------------

第二章:從對抗到合作:心靈的轉化

在無數個被數字綁架的夜晚,我終於在一次血糖控制不佳後徹底崩潰,躲在棉被裡無聲地哭泣。我感覺自己被困住了,找不到出口。

一念之間的轉變

轉機發生在一次衛教諮詢。那位溫柔的衛教師,沒有一開口就談論數字,而是靜靜地聽我哭訴完所有的委屈與自責。她遞給我一張紙巾,輕聲說:「曉晴,這不是妳的錯。」

她與我分享了一段智慧的話語:「身是緣生法,病是緣起相。」她解釋說,妊娠糖尿病不是一個人的「過錯」,而是多重因緣和合下的一種示現。聽到這句話,我長久以來緊繃的心弦瞬間鬆開了。「噢…」我喃喃自語,「所以,這不是對我的懲罰,不是因為我『不好』。它只是…一個組合的結果。懷孕的荷爾蒙、我身體的傾向、也許還有壓力…它們剛好在此刻交會了。這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判決。」

她進一步引導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我的努力。她說,在唯識宗的智慧裡,我們每一個行為都在「智慧改造心識」。她鼓勵我將每天的飲食控制與運動,重新詮釋為:「我正在改善因緣,為孩子播下善的種子。」

那一刻,我豁然開朗。我不再是被動地對抗疾病,而是主動地、充滿愛意地為我和孩子的未來創造善的因緣。我的飲食選擇,從「這個我不能吃」的限制,轉變為「透過這份滋養,我正在為孩子建構健康的基石;我正在用這個選擇,改變我們共享的未來。」這就是將日常的煩惱,轉化為覺察修行的開始。壓力,從此轉化為修行的力量。

raw-image

愛,是陪伴不是監督

帶著這份新的領悟,我鼓起勇氣與阿文進行了一次深度溝通。我告訴他,我害怕的不是扎針,而是血糖機上的數字;我需要的不是監督,而是溫暖的陪伴。我與他分享了那種被評判的孤獨感與身為母親的恐懼。

阿文靜靜地聽著,眼中充滿了疼惜。從那天起,他變了。他不再追問「血糖多少?」,而是在我飯後輕聲說:「走吧,我陪妳去散散步。」有一次,看著夕陽,他握著我的手說:「今天妳已經很努力了,我會陪妳一起。」

這份溫柔的陪伴,讓我深刻感受到華嚴宗所說的「法界緣起互攝」。那一刻,我的領悟如漣漪般擴散開來。我不只是一個奮鬥的個體,而是被一張無形的慈悲大網所承托著。這張網裡,有我的丈夫、支持我的家人、給我智慧的衛教師、做出診斷的醫生、種植健康蔬菜的農人,甚至設計出血糖機的工程師……整個世界,整個因陀羅網,都在溫柔地扶持著我,共同孕育這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

心境的轉化,讓日常的「功課」也隨之變得溫柔而充滿光亮。

raw-image

--------------------------------------------------------------------------------

第三章:與光同行的甜蜜功課

當內心找到平靜後,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面對孕期的挑戰。那些原本充滿壓力的行為,變成了一場場充滿正念與慈悲的儀式。

慈悲的儀式

我的日常生活,因為心念的轉變而充滿了溫柔的儀式感:

  • 測血糖時:我不再將它視為審判。在指尖刺破的那一刻,我會在心中默念:「願我與孩子安穩健康」,將每一次扎針,都視為一次對未來的慈悲許諾。
  • 吃飯時:我學會了感恩食物的滋養,用心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材。飲食不再是限制,而是我與身體合作,共同守護寶寶的一種默契。
  • 散步時:我專注地感受著陽光灑在皮膚上的溫度,感受著腹中寶寶的回應。運動不再是任務,而是我與孩子之間最親密、最無需言語的對話。

淨土宗「無條件接納」的智慧也給了我力量。即使偶爾血糖控制不佳,我也能以「跌倒沒關係,只要往前跌」的中道心態來對待自己。我會這樣想:「即使我達不到這個世界對完美數字的要求——一個本身就取決於財富和運氣的標準——我依然不是一個失敗者。在佛的眼中,我依然被『南無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所護念,從不被放棄。我可以重新開始。」這份領悟,讓我不再陷入深度的自責。

希望的曙光

在一次產檢中,醫生看著我記錄的血糖數值,露出了肯定的微笑。他說:「曉晴,妳看,妳和寶寶一起努力的成果非常穩定。」這句話給了我巨大的信心。

隨著預產期的臨近,我的心中不再只有恐懼,而是充滿了平靜的力量與期待。我已經學會了如何與這份「甜蜜的功課」溫柔共處,並漸漸明白,這是成為母親的道路上,一份獨特而珍貴的禮物。它教會我的,遠比我想像的更多。

--------------------------------------------------------------------------------

結語:生命的禮讚

新生的喜悅

產房裡,當我第一次聽到寶寶響亮的哭聲,過去幾個月所有的辛苦、淚水與掙扎,都在瞬間化為無盡的感恩與愛。當護士把那個溫暖、柔軟的小身體放在我懷中時,我看著他(她)清晰的輪廓,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謝謝你,我的孩子,謝謝你選擇我成為你的母親。」

這段旅程,不僅僅是關於健康管理。它讓我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合作,如何在脆弱中找到堅韌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慈悲」。我終於明白,妊娠糖尿病並不是通往母職之路的障礙,它本身就是那條道路。正是透過這份「甜蜜的功課」,我才學會了如何成為一位更慈悲、更有韌性的母親。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在每一個當下,用溫柔與愛,接納全部的自己。

raw-image

慈悲的迴向

我懷抱著我的孩子,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謙卑與感恩。我輕聲地,為世界上所有正在經歷相似旅程的母親們,送上最溫柔的祝願。願這份在挑戰中淬煉出的愛與光,能夠傳遞給更多需要溫暖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Assalamu Alaikum(السلام عليكم) God bless you Om Shanti Shanti Shanti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4會員
913內容數
懷著無盡的感恩之心,感恩給予我支持的師長與親友,更感恩即將閱讀此文的您,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 「人間淨土」始於我們當下這顆清淨的心;「大同世界」是人人都能被溫柔善待、彼此關懷的仁愛家園;「彌賽亞時代」則是盼望一個戰爭止息、和平降臨的圓滿未來。 它們都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慈悲指引。 無限感恩,願您平安喜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5/11/16
「無國界醫生」提醒我們:和平不是沒有戰爭,而是有人願意在戰場上守住溫度。面對苦難,中立是讓每條生命都能被救起,發聲則是不讓暴力被合理化。慈悲不是軟弱,而是冒著風險仍選擇伸出援手。本文以淺顯方式解析其背後倫理智慧,盼激勵讀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以一個小小善念,成為黑暗中那道堅定的微光。
Thumbnail
2025/11/16
「無國界醫生」提醒我們:和平不是沒有戰爭,而是有人願意在戰場上守住溫度。面對苦難,中立是讓每條生命都能被救起,發聲則是不讓暴力被合理化。慈悲不是軟弱,而是冒著風險仍選擇伸出援手。本文以淺顯方式解析其背後倫理智慧,盼激勵讀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以一個小小善念,成為黑暗中那道堅定的微光。
Thumbnail
2025/11/15
當全世界都在談永續與體面工作時,許多南半球國家卻被債務壓得無法呼吸。聯合國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本身存在「集體性的結構問題」——它獎勵短期利益,卻懲罰長期發展,使最脆弱的國家難以投資教育、醫療與青年未來。要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尊嚴、有保障的工作,我們必須先從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做起──這是一份面向全球良知的呼籲
Thumbnail
2025/11/15
當全世界都在談永續與體面工作時,許多南半球國家卻被債務壓得無法呼吸。聯合國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本身存在「集體性的結構問題」——它獎勵短期利益,卻懲罰長期發展,使最脆弱的國家難以投資教育、醫療與青年未來。要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尊嚴、有保障的工作,我們必須先從改革全球金融體系做起──這是一份面向全球良知的呼籲
Thumbnail
2025/11/15
無國界醫生,是現代最動人的慈悲行動者。他們不問立場、不分宗教,只為治癒痛苦的生命。而當我們回望世界各大智慧傳承─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儒家與猶太教─都在用不同語言說著相同的呼喚:愛、慈悲、責任與行動。願我們看見,修補世界的力量,不是神話,而是真實存在於每一個不願放棄希望的人身上
Thumbnail
2025/11/15
無國界醫生,是現代最動人的慈悲行動者。他們不問立場、不分宗教,只為治癒痛苦的生命。而當我們回望世界各大智慧傳承─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儒家與猶太教─都在用不同語言說著相同的呼喚:愛、慈悲、責任與行動。願我們看見,修補世界的力量,不是神話,而是真實存在於每一個不願放棄希望的人身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修行者如何結合傳統靈修與心理分析,超越單一面向的自我觀照。從克里希那穆提的「如實觀照」到心理治療師蘇珊的「觀察者自我」概念,並以案例「詹姆斯」的夢境分析為例,闡述了面對內在衝突、整合潛意識、培養科學家般的客觀分析與急救箱般的同理心,最終實現更深層次的靈性覺醒與身心整合的過t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現代修行者如何結合傳統靈修與心理分析,超越單一面向的自我觀照。從克里希那穆提的「如實觀照」到心理治療師蘇珊的「觀察者自我」概念,並以案例「詹姆斯」的夢境分析為例,闡述了面對內在衝突、整合潛意識、培養科學家般的客觀分析與急救箱般的同理心,最終實現更深層次的靈性覺醒與身心整合的過t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臺灣身心靈導師張德芬與精神分析專家曾奇峰關於情緒、關係及個人成長的直播對談。文章比較了靈性覺知(向上超越)與心理分析(向下挖掘)兩種不同的成長路徑,分析了它們的優缺點,並提出了兩者互補融合的可能性,最終指向榮格心理學的個體化過程,幫助讀者在紛呈的成長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臺灣身心靈導師張德芬與精神分析專家曾奇峰關於情緒、關係及個人成長的直播對談。文章比較了靈性覺知(向上超越)與心理分析(向下挖掘)兩種不同的成長路徑,分析了它們的優缺點,並提出了兩者互補融合的可能性,最終指向榮格心理學的個體化過程,幫助讀者在紛呈的成長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Thumbnail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第七,「對治助開。對即對待」,就是對待,「治即攻治」。實在講對治我們都懂,不解釋我們也都懂。「謂行人正修觀時」,這個意思是說,修行人他每天在修觀的時候,忽然或者,「忽或」是兩個意思,忽然「邪倒心起」,邪倒也是兩個意思,邪念起來了,或者是心顛倒了,這種情形有,很多。我們在念佛,不
Thumbnail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第七,「對治助開。對即對待」,就是對待,「治即攻治」。實在講對治我們都懂,不解釋我們也都懂。「謂行人正修觀時」,這個意思是說,修行人他每天在修觀的時候,忽然或者,「忽或」是兩個意思,忽然「邪倒心起」,邪倒也是兩個意思,邪念起來了,或者是心顛倒了,這種情形有,很多。我們在念佛,不
Thumbnail
問:「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念頭,就有什麼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麼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無從生起呢?   聖嚴法師答:這兩句話是《大乘起信論》中的名句,也可說是佛教的唯心論,其義理相當深奧,現在僅就它的現象面加以說明。這兩句話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念頭和身體能夠改變環境
Thumbnail
問:「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念頭,就有什麼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麼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無從生起呢?   聖嚴法師答:這兩句話是《大乘起信論》中的名句,也可說是佛教的唯心論,其義理相當深奧,現在僅就它的現象面加以說明。這兩句話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念頭和身體能夠改變環境
Thumbnail
家庭衝突的根源在於被負面念頭所掌控,文章以國中生媽媽小儀的例子,說明如何透過覺察和質疑自己的念頭,來化解家庭紛爭,並提升家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
Thumbnail
家庭衝突的根源在於被負面念頭所掌控,文章以國中生媽媽小儀的例子,說明如何透過覺察和質疑自己的念頭,來化解家庭紛爭,並提升家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
Thumbnail
告別討好,走向更美好的日常關係。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覺察並設立界線,擺脫討好陷阱,建立真誠美好的關係。文中提供覺察情緒、誠實表達、自我照顧等小練習,幫助你走出心理困境,從討好者變成選擇者。
Thumbnail
告別討好,走向更美好的日常關係。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覺察並設立界線,擺脫討好陷阱,建立真誠美好的關係。文中提供覺察情緒、誠實表達、自我照顧等小練習,幫助你走出心理困境,從討好者變成選擇者。
Thumbnail
於我而言,我的人生際遇與知識積累讓我親近了佛法,在既有的價值觀上,多了一個能主宰自己生命的思想武器,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時,也能認識自己與改造自己。
Thumbnail
於我而言,我的人生際遇與知識積累讓我親近了佛法,在既有的價值觀上,多了一個能主宰自己生命的思想武器,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時,也能認識自己與改造自己。
Thumbnail
【學佛破障】 修佛是修理智,不是修情懷。情懷是方便法門,法理才是一佛乘所要傳承的根本。 「四依止」中「依法不依人」是首位,哪還認為不應依法?學佛修佛不要本末倒置,人會變,魔會乘機入其身時,到時就是弟子救師父的時候。誰能斗膽保證人若不嚴守依法不會變?
Thumbnail
【學佛破障】 修佛是修理智,不是修情懷。情懷是方便法門,法理才是一佛乘所要傳承的根本。 「四依止」中「依法不依人」是首位,哪還認為不應依法?學佛修佛不要本末倒置,人會變,魔會乘機入其身時,到時就是弟子救師父的時候。誰能斗膽保證人若不嚴守依法不會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