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於高雄縣偏東北方、旗山風景線的核心地帶,北接芋頭之鄉 - 甲仙,東方連接六龜溫泉區、美濃客家聚落、茂林國家公園,南與旗山、內門接壤,西臨台南縣,台二十一線省道縱貫本鄉南北,是對外交通的主要幹道。
杉林鄉共分七個村,由北向南依序是集來、新庄、上平、月眉、月美等,再加上楠梓仙溪西岸的木梓與杉林,全鄉總面積約一百二十四平方公里。在清光緒二十七年以前,本地被稱為楠梓仙;自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即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一年),才開始稱呼為杉林。杉林鄉現有居民約一萬餘人,在地的居民有平埔族、客家族、閩南人,居民中以客家族人數較多,約佔了65%。七個村中月美、月眉、上平、新庄為客家村,集來、木梓、杉林則為閩南村。(那瑪夏鄉原名三民鄉)
我的家庭,成員很多,房子很小。
爸爸、媽媽、三個哥哥、二個姊姊、一個弟弟,加我一共九人,擁擠地住在不到十坪的「土角厝」裡。
「穎川堂」是我們鍾氏家族的堂號,祠堂座落在四合院的正廳,左右護龍分別住著鍾姓共七戶人家。住在這四合院的成員中,與我年齡相同的孩子有三位,國中畢業後,一人考上高雄工專、一人考上花蓮師專、另一人則是和我當時一樣不愛讀書,每天忙於農事之餘,顧著打架鬧事、四處遊蕩;可想而知,長大之後,四個人的發展當然也大不相同。
考上公立五專的阿俊,是一個幸福、爭氣的小孩。國小畢業後,同班同學大多就讀鄰近的杉林國中,有遠見的阿俊父母,卻為了孩子的教育,把他送到當時升學率比較高的美濃國中(車程來回約二個小時)就讀。當然阿俊也佷爭氣,高雄工專畢業之後,繼續往大學與研究所進修,並取得學位。
阿俊似乎遺傳了他父母的獨特見解,研究所求學期間,高考金榜題名,短暫休學實習,順利取得公務人員資格。研究所畢業後,阿俊先在民間公司自我磨練,現在就職於高雄市政府科長級職員,擁有三個小孩和一個幸福的家。阿俊一直都是我羨慕及學習的對象,只是小時候我們兩家的家境,有如天壤之別,不敢想像能和他有一樣的前程發展。
小蓮則考上了花蓮師專,她是我們國中的高材生,哥哥姊姊都在當老師;當時那個年代,考上師專在我們鄉下是一件大事,村長用廣播宣佈這個好消息,小蓮的父母則準備金榜題名的大紅布和鞭炮,鞭炮聲穿越了原本寧靜的小村莊,特別響亮。
當時的我因為重傷害罪被收押在看守所,無法感受那時的熱鬧情景,事後透過母親的轉述才知。從母親言談之中,我彷彿也看到了媽媽的無奈,因為我們家中的成員都不爭氣,沒有一個可以令她感到驕傲有面子的。
阿雄國中畢業之後就沒有讀書了,在家當一個踏實的農夫,生活過的雖不富裕,簡單的生活也算輕鬆自在。
至於我!故事可長的,留到後頭慢慢說,回到正題,繼續談談我的家。
伴我成長的自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