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東羅馬殘餘,尼西亞帝國日益壯大,很古怪的是,他們卻極少遇到大規模的十字軍遠征,前來對抗這些「希臘異端」的復興勢力。
其中一個原因,來自於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乃是西西里教育出來的霍亨史陶芬王朝「腓特烈二世」。
這位老哥以中世紀而言,還真是個怪人:喜好知識、充滿實驗精神、不排斥與異教徒來往,追求世俗國家利益、並且極度反對教會介入帝國事務。於是,腓特烈二世成為了教廷的死敵,最後在1245年被處以絕罰令 (Excommunication),開除教籍。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當腓特烈二世往東方看去,尼西亞的約翰三世.瓦塔澤斯往西方看去,「我倆惺惺相惜,情不自禁」,一拍即合,締結了長年的國交。腓特烈二世還成了約翰三世.瓦塔澤斯的岳父。
一反過往神羅與東羅的交往模式,「兩位羅馬皇帝」不只幾乎沒什麼衝突,國交還十分融洽。
腓特烈喜歡東羅馬那種皇帝可以壓制教會的風格,還寫信替東羅馬叫屈,說教廷竟敢「汙辱最正統的羅馬人(希臘人)為異端」,實在大逆不道。
另一方面,雖然遠在西邊,但神聖羅馬帝國在義大利有事時,尼西亞還會派兵支援,算是相當義氣的盟友了。
雖然在交往之中,尼西亞礙於國力和威望,都處於比較低的地位,但腓特烈二世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有這位「教會之敵」當標靶,教廷的十字軍號召力不只分散,還不得不把精力投到這個西西里老哥身上。尼西亞?那就沒空管了。
只能說:謝謝你!腓特烈老哥!
&
圖片一: 腓特烈二世時代的神羅範圍
圖片二:尼西亞帝國與拉丁帝國,約翰三世去世不久後的1255年。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Mitteleuropa zur Zeit der Staufer.svg"
尼西亞地圖由Ian Mladjov繪。
A. Gardner, "The Lascarids of Nicaea", Adolf M. Hakkert, 1964, pp.159-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