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在愛裡鬼打牆?關係不會毀了你,是你的傷在選擇人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雨夜裡的那個疑問

台北的冬天總是這樣,雨下得綿延不絕,像極了那些我們甩不掉的壞情緒。

上週五晚上,我在信義區的一間居酒屋,對面坐著一位認識十年的老友,姑且叫她 S 小姐吧。S 是那種典型的台灣優秀女性:在外商公司當主管,年薪百萬,皮膚保養得發亮,還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但在幾杯 Highball 下肚後,她卸下了白天的武裝,眼眶泛紅地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我又遇到這種人?上一任是劈腿慣犯,這一任又是個拒絕溝通的冷暴力高手。我是不是註定不配擁有好感情?」

我看著她,心裡一陣酸楚。這不是 S 一個人的困境,這是我在諮詢室裡、在讀者來信中,聽過無數次的吶喊。

我們常常以為,愛情是一場機率遊戲,遇到爛人是因為運氣不好。但親愛的,心理學裡有個很殘酷卻又充滿希望的真相:✨「你吸引的是你未被療癒的那一部分。」

如果你的內心有一個破洞,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走向那個手持利刃、剛好能刺進那個洞的人。這聽起來很荒謬對吧?誰會自找苦吃?但潛意識的運作邏輯,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瘋狂。

今天,我想陪你剝開這層痛,看看那些在關係裡反覆折磨你的,究竟是對方的惡,還是你心底的傷。


🧩 痛點 1:一直遇到錯的人,是因為模式沒改

這是一個關於「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的故事。

我們來談談一位「陳先生」的案例。他在竹科當工程師,人很老實,薪水都上繳給歷任女友,但每一任女友最後都嫌他無趣、甚至利用他的錢去養別人。陳先生很不解:「我對她們這麼好,為什麼結局都一樣?」

深入對談後才發現,陳先生的母親是一位控制欲極強、情緒非常不穩定的女性。小時候的他,必須透過「討好」、「順從」來換取母親片刻的安寧。長大後,雖然理智上想找溫柔賢淑的伴侶,但潛意識裡,他覺得**「那種需要我去討好、去忍耐的高傲女性,才是有吸引力的」**。

對於潛意識來說,熟悉的痛苦,比陌生的快樂更讓人安心。

如果你的內心深處認定自己「不值得被愛」,那麼當一個真正對你好的人出現時,你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甚至懷疑對方別有用心;反而是那些對你若即若離、讓你患得患失的人,會讓你覺得「對!這才是我熟悉的愛的感覺」。

這就像是你的人生劇本早就寫好了,演員換了(從前任 A 換到前任 B),但劇本沒變,結局自然也是一樣的悲劇。

raw-image

🧩 痛點 2:安全感不足,全靠別人填補

在台灣這個高壓社會,我們常常把「生存焦慮」轉嫁到「關係焦慮」上。

讓我們看一組殘酷的數據對比。為什麼台灣人在關係裡這麼焦慮?

殘酷的真相——台灣 vs. 歐美職涯觀的巨大鴻溝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整理了台灣與歐美(特別是北歐與西歐國家)在職涯觀念上的根本差異。這段對比可能會讓你感到刺痛,但請你耐著性子看完,因為解藥就在其中。

請注意,這裡指的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可能性的參照座標。

  • 1. 核心驅動力(為什麼工作?)
    • 台灣: 驅動力往往來自**「恐懼」**。怕沒錢繳房貸、怕被裁員、怕比不上同儕、怕老了沒人養。我們是為了「消除不安全感」而工作。
    • 歐美: 驅動力傾向於**「熱情與自我實現」**。工作被視為展現個人價值的一部分,如果這份工作不能讓我感到興奮,那就是該換的時候了。
  • 2. 對「穩定」的定義
    • 台灣: 穩定等於**「在大公司待到退休」**。公務員、國營企業、大科技廠是首選。變動被視為風險。
    • 歐美: 穩定等於**「擁有隨時能轉換跑道的能力」**(Employability)。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我知道自己很強,去哪裡都能生存,而不是依附於某個組織。
  • 3. 面對缺點的態度
    • 台灣: 「隱藏、焦慮、拼命補強」。我們花80%的時間在補強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英文不好的拼命補英文,不擅交際的被逼著做業務),結果變成一個平庸的全才。
    • 歐美: 「承認、外包、專注發揮優勢」。承認自己的短板,然後找人合作,自己則將80%的時間花在已經很擅長的天賦上,將其磨練到極致。
  • 4. 成功的標準
    • 台灣: 「量化指標」。職稱(理級、處級)、年薪(有無破百萬)、房產(幾間、地段)、車子。成功是給別人看的。
    • 歐美: 「質化指標」。生活與工作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對社群的影響力、個人的快樂指數、與家人的關係。成功是給自己感受的。
  • 5. 休息的觀念
    • 台灣: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注意,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休息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讓你「繼續工作」。休息本身帶有罪惡感。
    • 歐美: 「休息本身就是權利與目的」。享受生活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為了更有生產力才去休息。Off 就是 Off,老闆下班後傳訊息是違法的(如法國)。

看到這裡,你是否發現,我們一直在一條錯誤的跑道上狂奔?我們以為自己在選工作,其實我們只是在選一個「看起來比較體面」的牢籠。

我們拼命地想要符合社會的標準,卻忘記了問自己:這雙鞋子,我穿得舒服嗎?


🧩 痛點 3:越愛越累,是因為角色錯位

你是在談戀愛,還是在當媽?

在台灣的兩性關係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叫做「聖母情結」或是「拯救者情結」。

就像是某位公關公司的女主管,她在職場上雷厲風行,回到家卻要幫男友洗衣服、繳罰單、甚至還要幫男友寫履歷表。她常說:「如果我不幫他,他就完蛋了。」

🔥 請注意:當你在關係中過度付出,你養出來的不是愛情,是「巨嬰」。

這種角色錯位通常源自於我們原生家庭的「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經驗。也許你從小就要照顧情緒不穩的父母,或者要照顧年幼的弟妹,你習慣了透過「被需要」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但這會導致兩個致命後果:

  1. 你的能量枯竭:你越愛越累,覺得對方怎麼都長不大。
  2. 對方的去功能化:既然你會做,他為什麼要學?你的能幹,造就了他的無能。

好的關係是「成人對成人」的平等視角,而不是「家長對兒童」的照顧視角。如果你總是在幫對方擦屁股,請停下來問自己:我是在愛他,還是在滿足我那個「想要拯救別人」的虛榮心?

raw-image

🧩 痛點 4:看似合適,卻在靈魂層面完全不合

這大概是現代社會最精緻的謊言:「條件論」。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看數據:身高、體重、學歷、年薪、有沒有車、有沒有房。交友軟體上的配對,也像是在逛網拍,勾選規格。

我有個讀者,32 歲,嫁給了一個所謂的「黃金單身漢」。對方是醫師,家世清白,不菸不酒。所有人都在恭喜她,那是她人生最風光的一天。

但結婚半年後,她崩潰了。

她說:「我們就像兩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室友。我想跟他聊電影,他說那是浪費時間;我想跟他分享工作上的委屈,他說是我想太多。我們沒有任何精神上的共鳴,家裡安靜得讓我耳鳴。」

這就是「功能性伴侶」與「靈魂伴侶」的差異。

在台灣傳統觀念裡,婚姻往往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或者是經濟共同體的組建。我們太常忽略了「連結(Connection)」的重要性。

所謂的靈魂不合,不是指你們興趣要完全一樣,而是指你們對世界的「底層邏輯」是否相容。

  • 你是樂觀主義,他是悲觀主義,沒關係。
  • 但如果你認為「人生是用來體驗的」,而他認為「人生是用來積累財富的」,這就是底層邏輯的衝突。

這種衝突,時間越久,裂痕越大。你會發現,跟一個聽不懂你靈魂語言的人在一起,比單身還要孤獨一萬倍。

raw-image

🧩 痛點 5:想分開又不敢分,是依附問題

這或許是最痛的一點。明明知道對方不適合,明明每天都在哭,為什麼就是離不開?

心理學大師 鄧惠文 醫師曾說過類似的概念:很多時候我們離不開,不是因為還愛著,而是因為「不甘心」以及對「被拋棄」的恐懼。

這通常連結到我們的**「焦慮型依附」**。

對於焦慮型依附的人來說,分開等同於「死亡」。那種被切斷連結的恐懼,會觸發大腦中的杏仁核,讓你產生極度的恐慌。為了緩解這種恐慌,你寧願忍受虐待,也不願面對分離。

此外,還有一個台灣人特有的心理機制:「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我都跟他耗了五年了,現在分手我不就虧大了?」 「我都幾歲了,現在分手還有人要嗎?」

這些聲音,是不是很熟悉?

但親愛的,我想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算數邏輯: 如果你在一個爛泥坑裡待了五年,正確的做法是趕快爬出來洗乾淨,而不是為了那五年,決定在泥坑裡待一輩子。過去的時間已經浪費了,未來的時間才是你唯一能掌握的資產。


💡 解藥:如何終止這場輪迴?

寫到這裡,或許你覺得心裡沉甸甸的。別怕,看見傷口,就是癒合的開始。如果不把膿擠出來,傷口永遠好不了。

要打破這個「創傷吸引力法則」,你需要做三件事:

1. 覺察你的「投射」

下次當你對某個人產生強烈的、不理性的迷戀(或厭惡)時,停下來問自己:「他讓我想起了誰?」、「我現在渴望的,是他這個人,還是他能填補我的那個洞?」

2. 練習「自體親密」

這是一個很落地的練習。試著每週給自己一段「獨處約會」。不是滑手機,而是去一家咖啡廳,點一杯喜歡的拿鐵,拿出一本筆記本,寫下你今天的感受。 當你能和自己愉快相處,你就不會飢不擇食地抓取任何人。

3. 建立「邊界感」

在台灣社會,我們常被教導要「以和為貴」。但在關係裡,沒有邊界的愛,就是勒索。 練習說「不」,練習表達你的需求。如果對方因為你設立界線而離開,那恭喜你,你篩選掉了一個錯的人。

raw-image

結語:你值得一段被光照亮的關係

我們這一生,或許都在尋找那個能讀懂自己的人。但請記得,你是你人生中唯一的常駐嘉賓,其他人都是過客。

關係不會毀了你,它是一面鏡子,誠實地映照出你哪裡還痛、哪裡還需要愛。

不要責怪過去那個受傷的自己選擇了錯的人,她當時已經盡力了。現在的你,有了覺察,就有了選擇權。

當你開始療癒自己,你的頻率會改變。你會驚訝地發現,那些曾經吸引你的「危險情人」不再有趣,而那些溫暖、穩定、或許有點平淡的人,開始在你眼中閃閃發光。

那是因為,你終於準備好,去愛一個健康的人了。


👇【留言互動】 你在感情中也有過「鬼打牆」的經驗嗎?或者你現在正卡在一段想分又不敢分的關係裡?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故事,或是打上「💪」,讓我們一起練習把力量拿回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ssiveSpark被動收入課程啟發系統
95會員
191內容數
為什麼上班族需要這套系統? 🔹 90%的人陷入「時間換錢陷阱」:加班賺外快 ≠ 真正被動收入 🔹 你只需做到這3件事: 1️⃣ 「微流量煉金術」:每天30分鐘將興趣變現的實戰框架 2️⃣ 「自動印鈔模組」:複製已被驗證的7種收入管道藍圖 3️⃣ 「防呆監控系統」:用AI工具即時排除90%營運地雷
2025/11/20
擺脫「鬼打牆」人生:重啟你的內在程式,創造理想現實 你是否曾經在清晨醒來,感覺到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與空虛?或許是看著銀行帳戶數字,與不斷上漲的房價和物價形成巨大落差,讓你感到無力;或許是在職場上,日復一日地處理著重複性高、缺乏成就感的工作,即使努力加班,升遷的機會卻遙遙無期。你望向窗外,看著台北街
Thumbnail
2025/11/20
擺脫「鬼打牆」人生:重啟你的內在程式,創造理想現實 你是否曾經在清晨醒來,感覺到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與空虛?或許是看著銀行帳戶數字,與不斷上漲的房價和物價形成巨大落差,讓你感到無力;或許是在職場上,日復一日地處理著重複性高、缺乏成就感的工作,即使努力加班,升遷的機會卻遙遙無期。你望向窗外,看著台北街
Thumbnail
2025/11/20
一、今日市場總覽(盤勢全景) 週二的700點重挫,讓整個市場陷入集體恐慌。電視上的分析師們紛紛喊著保守、喊著風險,散戶們在融資斷頭的壓力下紛紛認賠殺出。然而就在兩天後,市場又以700點的反彈狠狠打了恐慌者一巴掌。這場劇烈的震盪,不是意外,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測驗。 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
Thumbnail
2025/11/20
一、今日市場總覽(盤勢全景) 週二的700點重挫,讓整個市場陷入集體恐慌。電視上的分析師們紛紛喊著保守、喊著風險,散戶們在融資斷頭的壓力下紛紛認賠殺出。然而就在兩天後,市場又以700點的反彈狠狠打了恐慌者一巴掌。這場劇烈的震盪,不是意外,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測驗。 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
Thumbnail
2025/11/20
越想抓緊,人生越擁擠 在這個資訊爆炸、焦慮蔓延的時代,我們似乎總被教導要「擁有更多」。要有更廣的人脈、更新的手機、更豐富的履歷,甚至連週末的休閒都要排滿行程,深怕錯過了什麼。然而,你是否曾在某個加班後的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在新北租的小套房,看著滿屋子的雜物和手機裡數不清的未讀訊息,突然感到一陣
Thumbnail
2025/11/20
越想抓緊,人生越擁擠 在這個資訊爆炸、焦慮蔓延的時代,我們似乎總被教導要「擁有更多」。要有更廣的人脈、更新的手機、更豐富的履歷,甚至連週末的休閒都要排滿行程,深怕錯過了什麼。然而,你是否曾在某個加班後的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在新北租的小套房,看著滿屋子的雜物和手機裡數不清的未讀訊息,突然感到一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婚姻出現問題時,立達徵信社的「婚姻顧問服務」提供情感挽回、法律諮詢與免費婚姻諮商,協助處理外遇、婆媳衝突、育兒方式、無性婚姻等多種婚姻危機。團隊不只幫忙蒐證、法律程序建議,也有心理諮商與關係修復的支持。所有服務皆有免費諮詢專線0800-250-555,24 小時提供婚姻顧問服務。
Thumbnail
婚姻出現問題時,立達徵信社的「婚姻顧問服務」提供情感挽回、法律諮詢與免費婚姻諮商,協助處理外遇、婆媳衝突、育兒方式、無性婚姻等多種婚姻危機。團隊不只幫忙蒐證、法律程序建議,也有心理諮商與關係修復的支持。所有服務皆有免費諮詢專線0800-250-555,24 小時提供婚姻顧問服務。
Thumbnail
我們以為對方可以理解我們的內心狀態,卻忽略了每個人擁有獨立的認知視角。當伴侶彼此不再主動溝通情感需求和壓力時,往往會進入一種「默契假設」的錯誤。
Thumbnail
我們以為對方可以理解我們的內心狀態,卻忽略了每個人擁有獨立的認知視角。當伴侶彼此不再主動溝通情感需求和壓力時,往往會進入一種「默契假設」的錯誤。
Thumbnail
愛情不是敗在不夠愛,而是輸在彼此的情感基調不同。 你以為對方冷淡,對方卻只是在沉默中保護自己;你以為自己只是表達在意,對方卻感受到壓力。這篇文章帶你看見感情裡最容易被忽略的默契落差,從根本了解為什麼熟悉的人,最容易傷我們最深。唯有理解彼此的模式,才能停止無聲的誤解與拉扯。
Thumbnail
愛情不是敗在不夠愛,而是輸在彼此的情感基調不同。 你以為對方冷淡,對方卻只是在沉默中保護自己;你以為自己只是表達在意,對方卻感受到壓力。這篇文章帶你看見感情裡最容易被忽略的默契落差,從根本了解為什麼熟悉的人,最容易傷我們最深。唯有理解彼此的模式,才能停止無聲的誤解與拉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對牡羊座情侶的爭吵模式,以及他們如何透過理解彼此的童年經歷與課題,來改善溝通和關係。文章點出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成年後的愛情模式,強調理解和改變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從溝通方式著手改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對牡羊座情侶的爭吵模式,以及他們如何透過理解彼此的童年經歷與課題,來改善溝通和關係。文章點出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成年後的愛情模式,強調理解和改變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從溝通方式著手改善關係。
Thumbnail
文/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有感情問題就應該馬上分手。 但是,分手真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選擇嗎? 讓我們來想想,當你的房間裡亂七八糟時,你會選擇搬家嗎?當然不是!你會先整理、清理、解決問題,盡量使這個空間更適合你居住。感情問題也是一樣的,分手只是一種選擇,但它並不
Thumbnail
文/陳莉婷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有感情問題就應該馬上分手。 但是,分手真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選擇嗎? 讓我們來想想,當你的房間裡亂七八糟時,你會選擇搬家嗎?當然不是!你會先整理、清理、解決問題,盡量使這個空間更適合你居住。感情問題也是一樣的,分手只是一種選擇,但它並不
Thumbnail
從前我們是多麼浪漫甜蜜,曾經約定要幸福地相守一生。結婚誓言當初說出口時仿佛還在耳邊回響,然而如今,夫妻雙方的心思卻走向了背道而馳的方向。孩子出生時,我們對著這皺巴巴的小生命,心中充滿著愛意,並承諾要守護他一輩子。然而面對生活種種的壓力,孩子在旁邊哭鬧,我們漸漸埋怨著生活和孩子,常常口出狠話...
Thumbnail
從前我們是多麼浪漫甜蜜,曾經約定要幸福地相守一生。結婚誓言當初說出口時仿佛還在耳邊回響,然而如今,夫妻雙方的心思卻走向了背道而馳的方向。孩子出生時,我們對著這皺巴巴的小生命,心中充滿著愛意,並承諾要守護他一輩子。然而面對生活種種的壓力,孩子在旁邊哭鬧,我們漸漸埋怨著生活和孩子,常常口出狠話...
Thumbnail
最近我服務的個案中,能力好且對自己的意圖覺察清楚的不在少數,但即便如此,在遇事時能果敢處理,臨危不亂,不起煩心卻不容易。 在心智中,即便想去做一件事,但有時就好像有不同的聲音,有的說好,有的說不行,有的說你再觀察看看吧,當這些質疑的聲音出現,自己又沒辦法統合的很好時,做事就容易有遲疑,遇到困難也就有
Thumbnail
最近我服務的個案中,能力好且對自己的意圖覺察清楚的不在少數,但即便如此,在遇事時能果敢處理,臨危不亂,不起煩心卻不容易。 在心智中,即便想去做一件事,但有時就好像有不同的聲音,有的說好,有的說不行,有的說你再觀察看看吧,當這些質疑的聲音出現,自己又沒辦法統合的很好時,做事就容易有遲疑,遇到困難也就有
Thumbnail
升大學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與環境的重大轉折點:初次離開原生家庭,住校並參與團體生活。除了需要適應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的同儕外,首次開始獨立生活的我們也會漸漸發生變化。 坐在教室上課不再是大學生活唯一的重心,社團、系隊
Thumbnail
升大學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與環境的重大轉折點:初次離開原生家庭,住校並參與團體生活。除了需要適應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的同儕外,首次開始獨立生活的我們也會漸漸發生變化。 坐在教室上課不再是大學生活唯一的重心,社團、系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