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崩壞(五):怪異的金錢觀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大學崩壞的第五個切入點,是奇怪的金錢觀念,或說是怪異的「可量化價值」觀。大教授們對於金錢的「體感」非常奇怪,這也連帶影響到他們的判斷力。當然,與錢相關的主題很多,大家能想到許多討論點,但我個人會從這個問題出發:

 

大學不論師生都是成人,但學生總是畢業後才稱自己是「出社會」,為什麼?

 

是因為學生畢業後才開始賺錢嗎?這答案不太準確,因為打工的學生很多,大學裡也有不少學生是有正職的。而且學生基本上還是在社會中活動,待在學校的時間可能很少。

 

我認為最準確的答案是:大學的金錢觀和社會的金錢觀對不上,所以大學才會算在「社會之外」。而這不只是「有沒有經濟基礎」的問題,很多教授也是離開學院出去工作後,也才驚覺自己有「出社會」之感。

 

那為什麼金錢觀會和社會對不上?我認為這是因為大學體制並非市場經濟,而是計劃經濟。而且很神奇的一點是,這個體制讓大教授們就算沒讀過馬克思,卻擁有一個「馬克思腦」。

 

這個古怪的現象,不妨就從演講費談起。

 

演講費

 

商業演講費的價碼很亂,從一小時五百、八百,到幾萬(國內高標)、幾十萬(國內沒有,要外籍大咖才有)。但大學的演講費標準很均一:一小時1600元,交通費實報實銷。如果能多領,一定是做帳做出來的,像是講兩小時但報三小時。

 

雖然可以少給,但主辦方通常不太敢少給,因為齊頭式平等最難起爭議,沒有對不起誰、大小眼的問題。就1600,齊頭平等。

 

當然,不只是在大學,各軍公教部門都是採用這個標準。但中小學或其他公部門並沒有那麼常開演講,大學卻是演講的「量販店」;這麼大的「消費市場」,價格卻是齊頭的,健康嗎?

 

鐵定不太健康。就算交通費實報實銷,許多講者也不願意去遙遠的學校演講,因為移動時間也是成本。而且真要講一些有料的東西,一小時1600的價格鐵定是買不到的。

 

學界對此也是有多有抱怨,像是為了請國際大頭來,還需要另立名目去弄錢給對方。那為何不去改這個規則,或是至少讓制度更有彈性呢?

 

不只是因為修法困難,這還包括了一些價值觀層面的阻礙。因為就是有大教授覺得「一小時1600,已經不錯了呀!」「我鐘點費也只有七八百呢!」

 

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上課兩小時和演講一小時的價格差不多,所以這代表兩者的價值一樣嗎?兩者的技藝形式與知識內容是可以這樣換算的嗎?

 

如果認為「可以」,大學自然就會充滿「那種程度」的演講了。學生樂於睡覺,教授也聽不下去的演講有多少,大家心裡有數。

 

大學教授領多少?

 

既然講到鐘點費,那就來看大學教授的薪水。外界對於大學教授的薪水往往頗好奇,基本上,專任助理教授起薪大概六萬八,東扣西扣之後,實領當然會少一截,但「正常」狀況下,有個幾年年資,一年實領薪水獎金加一加也近百萬了。

 

副教授,就每月多一萬,教授呢,每個月實領再比副教授多一萬。當到主任、院長或其他行政職,每月又多領一些加給,但通常是兩三萬,不會超過四萬。此外,若拿到科技部計畫,每個月又可以再多一萬。

 

這樣算來,年薪一百萬者很多,但能超過兩百萬者,就不常見了,基本上就在一百五十萬到一百萬的區間內。

 

「大學教授不是可以在外面當顧問、委員、董事,賺很多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的確有人是這樣,但有多少人?有高額業外收入的大學專任老師有多少?一千個?有沒有五百個我都懷疑,因為這種餅,都是同樣的那些人在分。只有最頂尖和最高層學閥能撈到這種爽缺,但台灣現在有四萬五千多個大學專任老師呀!

 

而且現在因為大學招生困難,有許多學校已實質減薪,前述那種收入只是僅供參考,據說還有人被砍到五折的。

 

那兼任的收入呢?這也有個速算法。大多數學校的兼任教師一年只能領九個月鐘點費,一學期就是四點五個月。開一門兩學分的課,通常一個月就是約5000的鐘點費,一學期就是22500。

 

因此要推算兼任老師的收入,你要問的不是「你在幾個學校流浪?」,應該直接問「你這學期開幾學分」,總金額就出來了。比國稅局還快知道。

 

為啥要講薪資呢?

 

因法令而齊頭、僵化的是國立的體系,所以他們才會推出什麼「彈薪方案」要幫優秀的教師加薪(不過那額度也少到沒啥意義);但私立要給多少錢是內規,並沒有法令限制,大家卻都還是照國立給,甚至給得更少,為什麼?

 

表面上是想省錢,也像前面說的,齊頭比較不會起爭議,所以一切參考國立標準。但如果私立想要勝出,不是應該多花點錢,聘請更好的人才嗎?

 

理論上是這樣的齁!但實際上就是沒人敢跨出這「軍備競賽」的一步。不論公私立,都以「計劃經濟」腳度來思考。少了市場經濟制度的刺激,整個大學的生產活力就慢慢下降。因為很努力和不努力的人,在金錢收入上的差別不大,各校差別也不大,公私立……的確差在退休金,但以現在年金保險都要倒掉的狀況,差別好像也沒那麼大。

 

啊我想起一個差比較大的點了,公立退休的教授,還有機會去私立當專任到七十歲,再領個雙薪(公立月退俸加私立專任薪)幾年。但這種狀況也只會讓這種「公立價值觀」的擴散狀況更嚴重。

 

於此我們要轉換視角,從一個小地方來切,就是「創新育成」。

 

校園創業

 

大概是因為學用落差太嚴重,台灣的大學在近十年熱衷推動產學合作,甚至是在學校中設創新育成中心。雖然各校形式上有點差別,但概念上很接近,都是希望利用大學資源讓學生或教授能創業,或是引入產業界資源在學校設點,以產學合作方式提供學生就業機會與發展可能性。

 

這種搞法有用嗎?

 

我不從整體角度來分析,就從一個現實狀況看起。會讀渣誌的朋友,多半不是學界人士,而是在各行各業服務的,其中又有過半數是來自一般私人企業,絕大多數擁有大學以上學歷。

 

那,你知道大學有創新育成中心嗎?你的母校有嗎?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我相信這三個問號可以把多數讀者朋友問倒,甚至在大學混的讀者一樣也會被掛掉。就算是在大學中,創新育成中心是邊陲單位,不但自己人不知道這是幹嘛的,外面的人也不知道這是幹嘛的,但這單位卻又是串起內外的重要環節。不覺得很荒謬嗎?

 

在自由競爭的創業市場,這就是大有問題。

 

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與其他提供創新支援服務的盈利事業相比,到底強勢在哪?位在大學之中?地租便宜?可以結合各系研究成果?媒介學生?這個單位連宣傳自己都做不到了,還能期待他們做到這些功能嗎?

 

當然,這不能怪相關單位的基層員工,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會這麼弱,和主事者心態有關。大教授們並沒有認真看待這個單位,只是把這單位看成「做業績」、「申請計劃」之用,對於改善其運作困境的改革與必要修法,興趣缺缺。

 

在外頭做生意,我們如果討論到一個可行的「點」,可能是早上聊到,下午就把房仲、相關業者通通叫到現場,大家看看各種條件,有問題當下溝通解決,發現重大障礙解決不了,當天就廢案。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機會不等人。

 

但大學之中做生意呢?等一下喔,教授很忙唷,要約時間喔,就算來談了,這個我也不能做主哦,法令沒辦法改喔,或是要改,但什麼時候可以改好,我不能打包票哦。

 

反正不做生意也不會死,還是可以回去領那個百萬年薪,就算生意做成,也沒辦法分多少呀,怎麼會有動力呢?

 

現在立院修法要讓國立大學教授可以在外面做生意,許多反年金改革的團體也跳出來打槍。他們說,怎麼可以讓大學教授在外開公司呢?這是種墮落呀,不務正業呀,公務員就不能兼職,一整個超犧牲呀,所以不能砍我年金哦。

 

先不管這套邏輯,你至少由此知道引進市場機制會有價值觀層面的巨大阻力,加上制度面缺乏彈性,就造成各校創新育成中心資源大量閒置的現狀。

 

那這問題要不要解決?

 

如果認為大學還是要和外在市場運作有關聯,那就應該要解決。但怎麼解決?修法?投入更多人力?提高這單位的位階?再蓋更多的大樓,提供更多優惠,壓迫學生去當奴工?

 

會想往這個方向,就不是「有沒有出過社會」的問題,而是整組價值觀有問題。如果要改,就要改價值觀。

 

價值觀壞掉

 

在外面開店,不是土地便宜、人力充沛,能有技術支援,就能開得起來。重點是,你要賣的東西,得有人買才行啊!創新育成中心連自己的市場在哪裡都不知道,又要怎麼幫助創業的師生找到市場?

 

認為「開店,只要土地便宜,人力充沛,有技術支援,就能成功」,這種想法是什麼?

 

這叫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呀!現在馬克思經濟學連左派青年都不讀了,他們只看最潮的異化理論、階級理論。為什麼?因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錯的太明顯。一百五十年前一個阿伯自己在房間想出來的包天包地經濟學,現在還能用的話,就有鬼了。

 

但奇妙的是,台灣大教授們多數從來沒讀過這套理論,卻有類似的思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大學中長期的「計劃經濟」、「齊頭平等」、「領導人決定資源分配」的模式,以行動影響思想,促成了這種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式的價值觀漫延。

 

更細一點來看,這種價值觀的核心表述如下:

 

「阿我們就成本很低呀,東西很棒呀,所以一定賣得出去哦,也要賣這個價錢,這樣我們才能賺這個差價喔。」

 

我應該拿多少錢?就是我生產的東西的價格,減去其他成本嘛!所以一個東西賣出去一百塊,原料等成本六十塊,那剩的四十塊,就是我這個偉大勞動者的貢獻了,全是我的!全是我的!全是我的!這就不就是「剩餘價值」理論?

 

我們前面提過了,大學的各種價目表是訂得好好的,大家就照玩,日子也是勉強過。但在外面做生意是這樣的嗎?

 

不是。狀況通常是反過來的,你要看買家的臉色才行。買家不想出那個錢,就沒辦法形成交易。價格是供給需求曲線相交,但計劃經濟搞多的人會忘記這種事,然後提出「自以為是的訂價與必定要有的獲利」。這種想法會害死人。

 

話術

 

從標準價格一路講到創新育成,又講到馬克思,然後呢?

 

其實創新育成搞不搞,實在沒差,真要做生意,真能做得起來,到處都能做,不一定要留在大學。大學搞創新育成是大學自己想要,不是外界想要,對有意創業者來說,大學也只是一家提供相關服務的廠商罷了。而且競爭力其實不強。

 

重點在於,當大學失去獨佔地位與絕對的市場優勢時,這種「自以為是的訂價與必定要有的獲利」會強烈影響到大學的競爭力,或起死回生的能力。想想這種很常聽到的大教授觀點:

 

「你現在不知道你讀的東西有什麼價值,等你出去之後就瞭解了!」

 

但是,如果出去之後,還是覺得大學中學的東西沒啥價值呢?

 

「大學不是職訓場,大學的價值不能用外在標準來衡量!」

 

你可以看到他們在論述上不斷的退縮,但整體來看,就是「自以為」。

 

在大學數量很少,且受到學生名額總量控管與預算保護的狀況下,大學的確可以不受到外在可量化價值標準的侵擾,能專心做學問,做自己。不過一旦陷入「大學vs.大學」、「大學vs.知識商品」、「大學vs.企業」的競爭中,這種「價格我來決定」,「比價輸了就轉身逃回計劃經濟」的心態,會讓大學浪費掉提升自我的關鍵機會,甚至失去最後的一線生機。

 

價值觀有問題,人就只能運用話術來維持地位。除了前面的常見論述,還有一類情境,我相信你也看過:

 

「現在的學生都越來越沒有愛校心、愛系心,也不懂得尊敬師長,更沒人願意主動幫忙。」

 

但大學現在不是缺學生嗎?是誰求誰呀?不然,想當老大,不就是付錢嗎?無償徵用學生勞動力,誰要來呀?

 

我要學生幫忙,都是鈔票一拿出來,就一堆學生衝到帳下大喊:「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卑職現在就去陣前斬回敵首,以獻主公!」哪裡有態度不好呢?

 

學生是能花掉你多少錢?年薪百萬的人是這麼小氣嗎?計劃經濟過久了,計畫補助以外的錢,死都不肯出嗎?這麼簡單的市場經濟都不肯接受,堅持要學生回到計劃經濟(申請助理經費,然後不知何年何月下來),當然產能效率就更低落了。

 

學生都還比大教授懂這個道理。我每學期開始上課時,如果學生看來就是「很會聊」的樣子,我會和他們這樣溝通:

 

我不會主動管你們上課聊天,因為我是領錢的,你們是付錢的。但我會被動管你們上課聊天,因為每個同學都有付錢,而你如果吵到其他的同學,就侵害到他的權益,就像看電影的時候一直聊天講電話,而干擾到同樣有買票的旁人。

 

所以你們覺得自己權益受損,就可以告訴我,而如果有人找我「客訴」,我就會立刻處理。同理,你上課要幹嘛,都以不會干擾到其他同學為原則,而我介入的標準,也是其他同學有客訴。

 

「就像看電影」這話一丟出來,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秒懂這種關係情境與倫理原則。之後也不需大吼大罵,碰到吵鬧狀況,我只要傳達這觀念,學生看看左右,自己會懂。

 

「但這不就沒了『師道』嗎?一切以消費來思考,那不就沒了那種傳統的師生互動美德嗎?」

 

要求學生之前,先看看你自己提供的東西,是否真有超過每小時七八百鐘點費的價值。不知道?覺得有?判斷不出來?被我講一講開始懷疑自己?還是你提供的是不可量化的價值內容?那你幹嘛領可量化的薪水?傳達不可量化的價值內容也可以領薪水,但依的是什麼理由?

 

連可量化的價值都判斷不出來,還敢談錢買不到的價值?怎麼這麼敢呀?

 

關於大學教授的「敢」,還沒講完,但本篇已經太長,只能就此打住。對於大學崩壞,我們還要再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大學崩壞:不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大教授

大學崩壞(二):超低效率

大學崩壞(三):價值崩壞

大學崩壞(四):誰不靠關係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封面圖片:Vintagejhan @wikimedia

編輯:宅編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台灣人對宗教的道德面還是有一些交集的看法。多數人認為應該保有「宗教自由」,接受多元宗教的存在,但是可能對社會有威脅的「邪教」,則應該加以限制、控管。那客觀上來講,學理上來看,有「好教」和「壞教」嗎?</p>
<p>柯文哲,很擔心他的民調。國民黨,急著表示他們的民調最高。各大媒體,也都在檢討蔡英文和林全直直掉的民調。除此之外,同性婚姻立法之戰,各方也在狂推民調。大家都很看重民調,可是民調真有那麼重要嗎?</p>
<p>「我們有時可能會喜歡恐懼,恐懼是快感的來源之一。所以我們才會去看恐怖片。我們現在沉溺在中共威脅帶來的恐懼中,說不定也發展出一種被虐的樂趣,或是力量。」</p>
<p>歧視這個議題最近因為同婚爭議,在台灣很熱門,不過這些討論顯然不夠學術,吵了半天,大家還是不太清楚歧視是什麼;歧視的定義是「以不相關的條件來排除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這說法又根植於「機會平等」這概念。</p>
<p>大學有個公開的法理秩序,我們稱為「學術規範」,還有一個半公開的法理秩序系統,被我們稱為「關係」。這兩種系統絞在同一個空間內,會產生對抗;當關係系統超過學術系統,就會出現讓學術人感到驚訝的「怪現狀」。</p>
<p>本系列旨在探討宗教從理論到現實層面的各種問題,讓對神學、宗教研究毫無概念的朋友,還有各種宗教的信徒,都能站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上來面對這些問題。</p>
<p>台灣人對宗教的道德面還是有一些交集的看法。多數人認為應該保有「宗教自由」,接受多元宗教的存在,但是可能對社會有威脅的「邪教」,則應該加以限制、控管。那客觀上來講,學理上來看,有「好教」和「壞教」嗎?</p>
<p>柯文哲,很擔心他的民調。國民黨,急著表示他們的民調最高。各大媒體,也都在檢討蔡英文和林全直直掉的民調。除此之外,同性婚姻立法之戰,各方也在狂推民調。大家都很看重民調,可是民調真有那麼重要嗎?</p>
<p>「我們有時可能會喜歡恐懼,恐懼是快感的來源之一。所以我們才會去看恐怖片。我們現在沉溺在中共威脅帶來的恐懼中,說不定也發展出一種被虐的樂趣,或是力量。」</p>
<p>歧視這個議題最近因為同婚爭議,在台灣很熱門,不過這些討論顯然不夠學術,吵了半天,大家還是不太清楚歧視是什麼;歧視的定義是「以不相關的條件來排除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這說法又根植於「機會平等」這概念。</p>
<p>大學有個公開的法理秩序,我們稱為「學術規範」,還有一個半公開的法理秩序系統,被我們稱為「關係」。這兩種系統絞在同一個空間內,會產生對抗;當關係系統超過學術系統,就會出現讓學術人感到驚訝的「怪現狀」。</p>
<p>本系列旨在探討宗教從理論到現實層面的各種問題,讓對神學、宗教研究毫無概念的朋友,還有各種宗教的信徒,都能站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上來面對這些問題。</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朝資訊媒體 下面是一個初步的構想, 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意識的Web3電玩: 名稱:SDGs Quest 簡介: SDGs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防護菜鳥真人真事的文章,記述了作者在大會防護員的經歷和趣事。文章中穿插了比賽趣事和對幕後人員的感謝,並歡迎讀者分享運動防護的經歷。(AI)
Thumbnail
哥廷根大學總圖本身也是下薩克森邦的圖書館,因此擁有豐沛的廣藏資源,為德國首屈一指的學術圖書館重鎮。 本文原稿為台灣母校指導教授請我介紹目前在德國大學所使用的圖書館學術資源,以供母校參考;恰好近來有台灣司法實務界朋友詢問我目前在德國的法學學術資源情況,於是索性整理圖文發表,也算一種跨國資料蒐集交流。
Thumbnail
哈彿大學的一項被譽爲“最長期的幸福研究”持續了80年,跟蹤了800多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從貧窮到富裕、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個躰。 這項研究名爲“哈彿成人發展研究”,目的是爲了解答一個長久以來睏擾人類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長壽的關鍵? 1.研究背景與過程 1938年,哈彿大學啓動了
Thumbnail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
Thumbnail
到了高三,不只要對學習成果進行省思, 更希望能夠能夠能夠對於學習,有更通盤的認識。 因為比起純粹的課本知識, 大人們也希望同學讓學習不再停留於課本當中, 而是能夠將所學,應對到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成為一輩子的課題。 本篇將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高階版」如何升維到跨領域遷移, 為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進
今天是周日。我坐公交来city。因为是买的两周的公交卡,只要是在这两周内,坐公交,都不用再额外支付乘坐的公交费了。 以前我是步行到社区政府地那里,坐在附件的椅子上,看书,溜达,那里有个小溪经过,我会沿着小溪边走走。 我以后的周日都会来city,主要是因为city的选择很多,我可以去步行街的工作咖啡间
Thumbnail
記憶力好又昨天眼尖的人,應該都知道小牛進場放空布蘭特原油了,而且小牛早就預告在前不是馬後炮喔,如果油價再跌到108你可不要買喔,您上次有買嗎
Thumbnail
簡單來說就是當 UST『買的人太多』使其價格高於 1 美元時,Luna 持有者就能『換成 UST 來賣』,賺取中間的價差,同時也增加 UST 在市場的流通量,壓低 UST 的幣價;反之當 UST 因『買的人太少』而價格低於 1 美元時,套利交易者就能購買低於 1 美元價值的 UST 換到 1美元價值
【學習賦能】海爾大學的自組織成長:自組織、自學習、自迭代 海爾大學的學習設計思路,從企業主導賦能到自組織,這樣的設計理念,主要是創造每個學習者的內在驅動力。 換言之,從學習需求、學習設計、學習活動等要素,都由學習者來自己設計。 但是要打造這樣的學習體系,是需要組織結構呼應,以此來發揮「自組織」、
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朝資訊媒體 下面是一個初步的構想, 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意識的Web3電玩: 名稱:SDGs Quest 簡介: SDGs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防護菜鳥真人真事的文章,記述了作者在大會防護員的經歷和趣事。文章中穿插了比賽趣事和對幕後人員的感謝,並歡迎讀者分享運動防護的經歷。(AI)
Thumbnail
哥廷根大學總圖本身也是下薩克森邦的圖書館,因此擁有豐沛的廣藏資源,為德國首屈一指的學術圖書館重鎮。 本文原稿為台灣母校指導教授請我介紹目前在德國大學所使用的圖書館學術資源,以供母校參考;恰好近來有台灣司法實務界朋友詢問我目前在德國的法學學術資源情況,於是索性整理圖文發表,也算一種跨國資料蒐集交流。
Thumbnail
哈彿大學的一項被譽爲“最長期的幸福研究”持續了80年,跟蹤了800多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從貧窮到富裕、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個躰。 這項研究名爲“哈彿成人發展研究”,目的是爲了解答一個長久以來睏擾人類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長壽的關鍵? 1.研究背景與過程 1938年,哈彿大學啓動了
Thumbnail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
Thumbnail
到了高三,不只要對學習成果進行省思, 更希望能夠能夠能夠對於學習,有更通盤的認識。 因為比起純粹的課本知識, 大人們也希望同學讓學習不再停留於課本當中, 而是能夠將所學,應對到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成為一輩子的課題。 本篇將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高階版」如何升維到跨領域遷移, 為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進
今天是周日。我坐公交来city。因为是买的两周的公交卡,只要是在这两周内,坐公交,都不用再额外支付乘坐的公交费了。 以前我是步行到社区政府地那里,坐在附件的椅子上,看书,溜达,那里有个小溪经过,我会沿着小溪边走走。 我以后的周日都会来city,主要是因为city的选择很多,我可以去步行街的工作咖啡间
Thumbnail
記憶力好又昨天眼尖的人,應該都知道小牛進場放空布蘭特原油了,而且小牛早就預告在前不是馬後炮喔,如果油價再跌到108你可不要買喔,您上次有買嗎
Thumbnail
簡單來說就是當 UST『買的人太多』使其價格高於 1 美元時,Luna 持有者就能『換成 UST 來賣』,賺取中間的價差,同時也增加 UST 在市場的流通量,壓低 UST 的幣價;反之當 UST 因『買的人太少』而價格低於 1 美元時,套利交易者就能購買低於 1 美元價值的 UST 換到 1美元價值
【學習賦能】海爾大學的自組織成長:自組織、自學習、自迭代 海爾大學的學習設計思路,從企業主導賦能到自組織,這樣的設計理念,主要是創造每個學習者的內在驅動力。 換言之,從學習需求、學習設計、學習活動等要素,都由學習者來自己設計。 但是要打造這樣的學習體系,是需要組織結構呼應,以此來發揮「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