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崩壞(四):誰不靠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大學崩壞的第四個觀察點,是「關係」。講到關係,這是近年的顯學,現在不靠爸,沒爸可靠,那大概就只能靠杯了。

 

大學之中當然也講關係,但全世界的學術人本來就多少都有點關係,但為啥就在台灣會造成大學的崩壞呢?不妨從我親身體驗的小故事講起。

 

nonsense

 

第一件事,是在開學第一週發生的。有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開學第一週多半是介紹課程,說明成績計算方法,然後試講一個段落。因為還沒有課本等教材,所以多半會提早下課,有些教授講個半小時就走,多數老師至少會上滿一節。

 

而我的第一週,通常是會上一節再多一段(我都兩小時的課),方法是中場不下課,直到該說的都講完,然後讓同學試著寫一題隨堂作業(我都是即問即答的教學法),寫完就可以離開。雖然有提示學生可以寫到下課鐘響,我會留下來等他們,但通常都是沒幾分鐘,就全班落跑了。第一週嘛。

 

有次學生早早跑光,而我還要在同間教室上後兩節的另一門課,所以就在原地待著,用中控電腦桌上網殺時間。等著等著,突然有人叫我。外頭出現一個可能是在巡堂的人物,他從走廊上探頭進來問:「老師,你有在上課嗎?」

 

「喔有啊,不過學生寫完作業就先走了。」

 

「不可以這樣喔!第一週也要上滿兩小時,我會特別盯著你。」說完狀似在登記什麼,然後就走了。我連認錯道歉都來不及,只能微笑目送他離開。

 

來說明一下這之中的道理。一些學校為了申請「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會自行設下許多校內標準來討好校外審查委員,像是「第一週上課也要上滿兩個小時」之類的,也有學校立下「每一節上課和下課都要點名」的神內規(然後造成每學期學生流失五百人)。

 

「第一次也要上好上滿」的標準當然合於規定,也對抗了傳統提前下課的「陋習」,你要因此指責我放學生提前落跑,我當然沒意見。但觀察點在於「執行者」。

 

那人身上沒證件,只是拿了個小本子,進來劈頭就罵,離開不留痕跡。這種態度,就算是老師對學生,在現在的大學也不多見了。老師對老師?更沒有這樣的狀況,一般老師之間若不熟,不可能這樣講話做事。這種高傲的超S態度,難不成是校長等高官?但各級主管我在會議中也都看過,人都很客氣。

 

事後我去查詢,才得知當天巡堂的是位學校職員。講話舉止會這麼不客氣,當然是有「關係」。

 

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期中考週。

 

早上七點五十幾分時,一堆老師全焦急的等在學校印券室的門口。因為如果拿不到考卷和答卷,八點的考試就會開天窗了。但等到八點三分,負責的職員才到場。她邊開門,邊狠狠指教了在場苦等的老師:

 

「你們這麼早考試,真的是會造成我們的困擾耶!我們都要比平常早來。」

 

是是是,真是困擾哦,讓您要這麼早上班,不好意思哦。

 

想當然爾,一問之後,這又是有「關係」的人。這兩人不算是「明顯的惡」,只能算是nonsense,但這些人為何如此nonsense?

 

不是學術中人,又缺乏與學術人互動的常識,但就是靠關係卡到了一個缺。少了常識又擁有權力或關鍵位置,就會對學術系統的運作造成傷害。

 

兩個系統

 

大學有個公開的法理秩序,這是種被我們稱為學術規範的系統,有其價值階層與運作常識。

 

但台灣的大學,還有一個半公開的法理秩序系統,一種被我們稱為「關係」的系統,也有其價值階層與運作常識。

 

這兩種系統絞在同一個空間內,就會產生對抗,有時關係系統超過學術系統,那就會出現許多讓學術人感到驚訝的「怪現狀」,上面兩個故事就是例子。我還可以想出一缸例子,但這邊就不多談了。

 

靠關係,不是不能成事,外面也很多工作是靠關係的。但問題就在於,在大學學術體系中,你的目標如果是「演一場學術大戲」,那就必須還是以學術系統的價值觀為「主」,關係系統的價值觀頂多只能為「輔」。

 

「不能完全根除嗎?一切透明公開,把靠關係的人,即便只是職員,也把他趕出去!」

 

「理論上」,對,理論上應該是這樣,或至少應該把這設定為目標。但當前的問題就在於,台灣的大學雖然開了一狗票,但「池子」,老實說並不大,大學中人多少是牽得上一些關係的。從「基因庫」的角度來說,大家都有點關係,不需要到六度人際,搞不好三度就全牽上了。

 

所以「誰不靠關係呢?」大家都有關係,也都靠過關係。

 

誰不靠關係?

 

「誰不靠關係呢?」這話雖沉重,卻也有兩個方向的詮釋角度。

 

第一,是無奈一問的「誰不靠關係?」,誰能不靠關係?

 

許多人認為申請大學、入學甄試要靠關係,但大學入學名額在學術人眼中其實不太重要,防弊制度又一堆,就一切順其自然,省得麻煩。只有家長會覺這種事很重要。

 

真正讓關係有搞頭的,大概要從碩士班入學看起。把有關係的學生弄進來,一路培養,然後放出去到別的體系或職場找工作,建立更龐大的生養體系。

 

專一的指導教授制度隱隱鼓勵了這種關係的發展,你就是應該在體制規定之外,多幫指導教授做一些(白工),而指導教授也應該多找資源來幫助你,甚至安排你的就業。

 

做白工學生與安排職位型的教授受到廣泛肯定,龐大的關係鏈就在大學中四竄。

 

當前的現實,就是「活得好的」幾乎都靠關係生存。有資源的學閥,關係人士一提起來,就是一大串。本文發出時的「郭明良案」,從一張圖片出發,一條線拉起來的人,也是一大串。

 

不是說「理組」才有這種事,文組也有自己的串。不講別人,就說我自己,我在各校教書,真正看了徵人公告,自己跑去投聘,而且沒頭沒腦錄取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國防大學的缺。

 

但這學校不是教育部管的,是國防部管的,很多人說國軍更靠關係,但不知是這缺太「塞」了,還是有進一步的考量,我就只有這工作是沒牽上任何關係的。說不定因為沒看關係而錄用我,反而讓國防部後悔不已,因為進了這學校後,我罵國軍,比全台灣的大學教師都兇。

 

其他的學術工作,不是人家拜託我,就是我拜託人,靠的總是關係。

 

第二個詮釋角度,是誠摯一問的「誰不靠關係?」,誰是不靠關係的?

 

前一個角度看來,好像在台灣混學術界,就是要有點關係,不然啥飯碗都端不上。那有沒有人能不靠關係生存,還活得很好?那種超孤鳥的科學怪才?我認為一定有。

 

大學中還是有不靠人際互動的「單兵」,這些人通常會有點真本事。但我們如果加入各項排除條件來思考,你會發現這種人很少。

 

理工科系若有大團隊,大團隊裡的成員,大概就不會是這種人。只要其領域論文都是聯名發表,那他再怎麼孤鳥,也會有上下(師父和學生)左右(同輩分工)的人際關係。

 

這種人不算是「真孤鳥」,還有很多是「裝孤鳥」的文青。你找他去吃熱炒、喝酒,認識一下大老,他不去,但找他喝杯咖啡,一起研究如何共享資源,馬上跑來。就算嘴巴說不要,論文聯名的時候,身體倒是很誠實。

 

這是因為他需要設備資源,系所資源又不是整除均分,而是要開會分、送審分,那麼他如果能生存,就還是要有點關係。所以這種人就不算。

 

那文組,或純理論研究領域,才會有這種想像中的孤僻「怪才」嗎?

 

那也不見得。就算你想到一些例子,你也應該接著思考,這些人到底是怎麼進來這個系所的?單純因為學歷漂亮,拿的又是國外大師的推薦信,這系所又剛好各派系都沒有要安插的人,又或是大家爭搶不下,所以讓這種「空白人」意外成為最大公約數進來?

 

就算空白人意外錄取,進來後不選一個派別加入,大概也不會好混。像是你的課就很難排,各種審查也很可能先犧牲你。因此真要符合「不靠關係生存」,大概需要有以下一串條件:

 

「學歷高到嚇死人」、「研究自己做又好到壓死人」、「能自己弄到錢或資源」、「進來之後什麼審查都能玩真的憑實力通過」、「就算開課時間超爛又沒學生還是能撐得下去」。如此之外,還要堅持和系上或學界成員沒有任何私交,而不是想交卻交不到。

 

這可是超級任務,如果有這種人,而且不是在頂尖大學,那大概也會常被人問一句:「幹嘛回台灣?要投入獨立建國事業嗎?」

 

現狀就是,大家就算硬在口頭上說「關係不重要」、「靠關係不好」,但其實也多半是靠關係。

 

「那該怎麼辦呢?」

 

四個問題

 

我要強調,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並不全是負面的,我們應該取其優點,去其缺點。至於「重關係」的優點是什麼,這我一時在倫理學面還想不太出來,但我認為總是有的,就像不靠關係生存的那些人一樣,比較少見而已。

 

但渣誌是一個負面的媒體,所以我們就集中看壞的部份,好的就先不理。那「太看重關係」會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就是「不正義」,包括分配與糾正不正義這兩個層面。

 

就分配面上,真正符合規定的人,因為關係而進不來,或是過不了審核。像是科技部(舊國科會)的審查,大家都清楚許多學門有學閥掌控的問題,如果沒有關係,很可能就會「嚴正審查」,不是說你就不可能過關,但過關機率當然會比「朝中有人」的要低得多。

 

至於專任教師聘用,十個缺,至少也有五個是三級三審前就「拜會」得「非常踏實」的吧!這沒什麼好否認的。雖然最後上去的不見得差,但很可能也沒辦法達到最好,不合制度設計的原意。

 

而且這種不正義缺乏糾正機制,除非鬧出法律問題,否則糾正機制不是同一群人,就是有表面上看不到的遠層關係,大事化小的機率很高。

 

太重關係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人際關係與公開制度對抗時所產生的磨耗。

 

學術系統還是存在,而且假掰的很,而關係系統要影響結果,就只好慢慢滲透。經常看到有學閥一直想把有關係的人「弄進來」,但是因為法規不准,或是有委員「很堅持社會正義」,而來來回回的一審再審。一個缺聘了五六七八九年都還聘不進來,就是要修規則、換委員,到一切成事。

 

但舊的缺,人還沒補進來,新的缺又開了,越缺越多,那系務與課務呢?不就只能擺爛。許多大學的亂象,表面上是人力不足的體系失能,實際上就是因為這種關係和學術系統的「磨合」過程中所放出的「廢熱」造成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資訊不透明的狀況下,因為不知道「關係」所造成的衝突。

 

講白點,工作機會那麼多元,經費也不只一條可以申請,「你們如果已決定要(給)這個人的話,我們就不花時間報了。」

 

這種事大家提得起,也放得下,因為多數人都在玩。雖然不正義,但事情有時大家都沒意見,就沒事。可如果不先講清楚,讓大家傻傻的陪公子玩,那就會造成一堆人不開心了。

 

你今天用這種方法玩我派系的人,讓大家捨命陪公子,那等到我下次審查你的機會,自然也可以讓你玩半天之後,還是「待觀察」、「不通過」。你敢玩,就要敢被玩。但這樣玩來玩去,大家正事也不用做了,大學當然會搞到崩掉。

 

第四個問題,是我們在本系列第二篇提到的不效率。

 

靠關係的人不一定是廢物,但他們運作私下關係的能力通常超過運作公開體制的能力。這種人一多,就會出大事了。

 

遠的不講,就近期來看,從同性婚姻、性別平權到服貿等社會運動或政治議題,總是可以看到一些大學校方、大牌教授在這方面荒腔走板的表現。他們犯錯,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嗎?

 

不。仔細看來,他們的立論亂七八糟,若非基於「惡意」而為特定目的服務,那就是學藝不精,連學院派要會的「確認資料出處」都沒做,或做不到。

 

如果是基於惡意,那用這麼粗淺惡劣的手段,還以為這能遮掩自己的惡意,那也不算是真壞,只能算是真蠢。如果是引證有問題,那連研究生該會的釐清參考文獻都做不到,也一樣是蠢。怎麼看來都是蠢,但這些人卻掛著教授牌,坐在高位子上,為什麼呢?

 

大家(包括我)過去認為這些人是靠實力爬上去的,但現在進到無法遮掩、沒辦法靠關係的公共論域,真本事一拿出來,就難看了。如果不是靠關係,這種無能廢物,怎能佔到那個位置呢?

 

很多大學事務之所以被搞砸,也就是因為這些人是廢物,無能處理所致。

 

關係鏈,會形成一種保護網,讓自由市場的淘洗力道進不來。相對於社會的激烈競爭,大學中對於專任教師的保護制度與關係網路,讓許多人失去對自身實力的真切認知。這會挫損大學的競爭力,當然會造成大學的崩壞。

 

那該怎麼辦?要罵的還沒罵完咧,我們還要一路往下。

 

 

 

延伸閱讀:

大學崩壞:不會自己解決問題的大教授

大學崩壞(二):超低效率

大學崩壞(三):價值崩壞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編輯:宅編

封面圖片:Vintagejhan @wikimedia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本系列旨在探討宗教從理論到現實層面的各種問題,讓對神學、宗教研究毫無概念的朋友,還有各種宗教的信徒,都能站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上來面對這些問題。</p>
<p>「恐懼或許不是來自於無知,但我覺得也不是來自於腦補,而是一種,刻意要往某個方向去腦補的信念。是信念。」</p>
<p>暴力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要確定我們在討論什麼,就必須要替暴力下個定義。但「運動」其實也沒有核心定義,要幫「運動暴力」下定義,也幾近不可能。所以我們就不討論了嗎?當然不是這樣。</p>
<p>反同方一直說要公投,因為他們覺得立院戰場會輸,拿到公投還有機會。但台灣公投機制不建全,沒真正投成過,就算有投成,政府也可以不甩,沒啥意義,除非先修公投法。好,假設公投法修到無敵,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p>
<p>「價值」在學術上,專指人類行為目標所具有的性質。聽起來很專業齁,但講白話點,你的目標(不管是錢或是其他事物)對你而言,都會具有某種價值。所以目標和價值總是黏在一起來談。那大學的目標或價值為何呢?</p>
<p>我在這系列的文章中提過既視感,這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空間異覺,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異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覺這裡陰陰的」。</p>
<p>本系列旨在探討宗教從理論到現實層面的各種問題,讓對神學、宗教研究毫無概念的朋友,還有各種宗教的信徒,都能站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上來面對這些問題。</p>
<p>「恐懼或許不是來自於無知,但我覺得也不是來自於腦補,而是一種,刻意要往某個方向去腦補的信念。是信念。」</p>
<p>暴力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要確定我們在討論什麼,就必須要替暴力下個定義。但「運動」其實也沒有核心定義,要幫「運動暴力」下定義,也幾近不可能。所以我們就不討論了嗎?當然不是這樣。</p>
<p>反同方一直說要公投,因為他們覺得立院戰場會輸,拿到公投還有機會。但台灣公投機制不建全,沒真正投成過,就算有投成,政府也可以不甩,沒啥意義,除非先修公投法。好,假設公投法修到無敵,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p>
<p>「價值」在學術上,專指人類行為目標所具有的性質。聽起來很專業齁,但講白話點,你的目標(不管是錢或是其他事物)對你而言,都會具有某種價值。所以目標和價值總是黏在一起來談。那大學的目標或價值為何呢?</p>
<p>我在這系列的文章中提過既視感,這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空間異覺,但除此之外,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異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覺這裡陰陰的」。</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清華大學計劃整併中華大學,引發校內學生強烈反對,擔心學術聲譽受損;中華大學則視為機會,期待資源增強。此舉反映少子化對台灣高教的影響,並引發對學術聲譽與資源配置的深思。
男生真心愛一個女生,就想成為守護、寵愛女生的英雄,那他們會想盡辦法加強英雄的裝備、武器,為女生強化自身的超能力。
Thumbnail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只是收集和整理現有的資料,頂多算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非真正的研究。簡單來說,課程報告就像是拼拼湊湊的讀書心得,寫得再多再深也只是整理別人的成果。可專題研究是要「產生新的知識」,自己發現一些沒人知道的東西才叫研究!每次看到學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家長需深刻反省和立即改善的問題。 (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我會怎麼教育孩子!! ) 以下是一些對家長的檢討和改進意見,希望能有所啟發: 溝通與理解:家長應該更多地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單方面地施加壓力。這樣可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適度的期望
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朝資訊媒體 下面是一個初步的構想, 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意識的Web3電玩: 名稱:SDGs Quest 簡介: SDGs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防護菜鳥真人真事的文章,記述了作者在大會防護員的經歷和趣事。文章中穿插了比賽趣事和對幕後人員的感謝,並歡迎讀者分享運動防護的經歷。(AI)
Thumbnail
哥廷根大學總圖本身也是下薩克森邦的圖書館,因此擁有豐沛的廣藏資源,為德國首屈一指的學術圖書館重鎮。 本文原稿為台灣母校指導教授請我介紹目前在德國大學所使用的圖書館學術資源,以供母校參考;恰好近來有台灣司法實務界朋友詢問我目前在德國的法學學術資源情況,於是索性整理圖文發表,也算一種跨國資料蒐集交流。
Thumbnail
哈彿大學的一項被譽爲“最長期的幸福研究”持續了80年,跟蹤了800多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從貧窮到富裕、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個躰。 這項研究名爲“哈彿成人發展研究”,目的是爲了解答一個長久以來睏擾人類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長壽的關鍵? 1.研究背景與過程 1938年,哈彿大學啓動了
Thumbnail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清華大學計劃整併中華大學,引發校內學生強烈反對,擔心學術聲譽受損;中華大學則視為機會,期待資源增強。此舉反映少子化對台灣高教的影響,並引發對學術聲譽與資源配置的深思。
男生真心愛一個女生,就想成為守護、寵愛女生的英雄,那他們會想盡辦法加強英雄的裝備、武器,為女生強化自身的超能力。
Thumbnail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只是收集和整理現有的資料,頂多算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非真正的研究。簡單來說,課程報告就像是拼拼湊湊的讀書心得,寫得再多再深也只是整理別人的成果。可專題研究是要「產生新的知識」,自己發現一些沒人知道的東西才叫研究!每次看到學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家長需深刻反省和立即改善的問題。 (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我會怎麼教育孩子!! ) 以下是一些對家長的檢討和改進意見,希望能有所啟發: 溝通與理解:家長應該更多地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單方面地施加壓力。這樣可以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適度的期望
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朝資訊媒體 下面是一個初步的構想, 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意識的Web3電玩: 名稱:SDGs Quest 簡介: SDGs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臺灣防護菜鳥真人真事的文章,記述了作者在大會防護員的經歷和趣事。文章中穿插了比賽趣事和對幕後人員的感謝,並歡迎讀者分享運動防護的經歷。(AI)
Thumbnail
哥廷根大學總圖本身也是下薩克森邦的圖書館,因此擁有豐沛的廣藏資源,為德國首屈一指的學術圖書館重鎮。 本文原稿為台灣母校指導教授請我介紹目前在德國大學所使用的圖書館學術資源,以供母校參考;恰好近來有台灣司法實務界朋友詢問我目前在德國的法學學術資源情況,於是索性整理圖文發表,也算一種跨國資料蒐集交流。
Thumbnail
哈彿大學的一項被譽爲“最長期的幸福研究”持續了80年,跟蹤了800多人的生活,其中不乏從貧窮到富裕、從名不見經傳到名噪一時的個躰。 這項研究名爲“哈彿成人發展研究”,目的是爲了解答一個長久以來睏擾人類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長壽的關鍵? 1.研究背景與過程 1938年,哈彿大學啓動了
Thumbnail
你真的是很貼心的孩子, 也了解家境狀況…… 本文重點:實力與現實的殘酷落差 但是, 你可能還不太了解, 因為是公立大學,學費相對平價,所以競爭者超級眾...... 不是想念, 就能念得到...... 而對我來說, 更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