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8/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嬰幼兒晚上不可出門?會受驚嚇不好帶?

Photo By Arwan Sutanto on Unsplash
在工作中蠻常聽到父母問:「不少長輩朋友都說嬰幼兒或小孩子晚上不可以出門,因為這樣嬰幼兒會受到驚嚇,然後晚上不好帶較容易哭鬧?這是真的嗎?」
對於未知一直以來都是抱持的敬畏的心,因此是否有無形的力量造成嬰幼兒或小孩子晚上出門,持保留的態度;但,如果科學一點的解釋,其實都是說得過去的。
晚上出門或晚歸確實「容易」造成嬰幼兒或小孩情緒不穩定。「容易」不代表一定會!有些事釐清後會輕鬆一些。

看見差異
因為嬰幼兒或小孩是沒有所謂時間的觀念。他們是以事件來作為連結,例如:吃飽晚餐後 → 玩耍 → 洗澡 → 玩耍 → 睡覺。
如果抵達家中時間較晚,例如外出吃晚餐或購物回到家晚上九點十點,大人對時間的狀態感受是:現在已經很晚了!趕快來去洗澡睡覺休息吧!!
那小孩呢?恩玩一下才要去洗澡喔!!洗完澡還要玩才準備要睡覺!

立場不同
大人小孩對同一個時間狀態感受的期望是不同,簡單說就是立場不同,是不是容易造成衝突?
大人想要趕快幫嬰幼兒洗澡,但對嬰幼兒來說她無法清楚「用言語詞彙」說明他還想玩,嬰幼兒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躁動、焦慮、不安,甚至進一步就是哭了!
順利折騰完洗完澡,大人的期望是很晚囉趕快睡覺!!但,有那麼容易就睡嗎?
本來的作息是「洗完澡還要玩一下才準備睡」(準備睡代表還有睡前儀式),所以又是一個立場衝突,大人如果能理解這些狀態,晚上出門回來的孩子,會難帶嗎?

問題是累積出來
當然不是試過一次就有效,關鍵在「理解對方的狀態」。因為現在很多的問題困擾,都是長時間累積出來的結果。千萬別期待一次解決。
大人無法理解嬰幼兒的狀態,延伸出的情緒一來,往往會更糾葛,小孩一哭大人一煩,整個就沒完沒了。
改變來自於對彼此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要強制改變對方,或用自己的價值觀立場強制對方接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