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睡覺時會哭?會突然抽蓄?有時候還會睜開眼睛?他是不是做惡夢?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嬰兒睡眠週期和成年人的睡眠週期長度不同,嬰幼兒的睡眠週期短:約45-50分鐘為一個循環,成年人的睡眠週期則為90-100分鐘。不過睡眠週期結束並不表示一定要醒來,不論是嬰幼兒還是成年人,都有機會自己順利的連接兩個睡眠週期,也都有機會在某個睡眠週期結束後連下一個睡眠週期卻連得比較不順利。

嬰兒的睡眠週期

嬰兒的睡眠週期


光以週期時間的差異來看,當很多父母以自己的睡眠經驗去理解寶寶的睡眠狀況時,總是百思不得其解。   


除了 #睡眠週期 的長度不同以外,寶寶的睡眠週期輪替性與成年人也不同,滿月寶寶的淺層睡眠期、亦稱 #活動睡眠期 佔一半以上,每個睡眠週期約45分鐘,前面10分鐘很快就進入安靜的深層睡眠期,後面的30分鐘進入淺層睡眠期(活動睡眠期),在這個階段裡,大腦的運作特別強、變得很活躍,因此,經常可以看到寶寶睡覺的時候微笑、眼睛張開又閉起來、踢腳、講話,這樣的睡眠模式是寶寶的自救機制,在寶寶6個月內,大腦經常保持活動,以維持正常呼吸及醒覺狀態,避免寶寶自己忘記呼吸,即使夜間有幾次 短時間 的清醒都是 正 常 的。

raw-image


一個健康的寶寶會在睡覺時,有時候也會發出各種可愛的聲音,可愛的聲音往往讓家長萌翻;不過,寶寶也可能會發出一些疑似哭泣的聲音,這種聲音出現時,家長難免會緊張。  

不過,並不是每次寶寶在睡覺時發出疑似哭泣的聲音,都是寶寶真的感受到不適唷!日本兒童睡眠專家-清水悅子以「#夢中泣語」來形容這種聲音。  

不少成年人都會在睡著後說說夢話,說著夢話的成年人,是在夢境裡的,並沒有需要被喚醒,寶寶也是一樣,說著夢話的寶寶,是正在睡覺的,並不需要被喚醒。  

但是為何寶寶會用像在哭泣般的聲音說夢話呢?一個人要好好說話,必須能精確控制口腔裡的各個小肌肉,嬰幼兒正屬於大肌肉發展階段,還未發展至可以控制好這麼多小肌肉協調性,這個不能精確控制口腔發音小肌肉的能力,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就還未發展完成,更何況當寶寶在睡覺時間,屬於大腦也在放鬆、對身體肌肉控制力並不精確的時段,於是寶寶說夢話的聲音,當然很有可能出現不明確、與寶寶真實心情不相符合的「夢中泣語」。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 #做惡夢?是不是 #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如果我們藉由 #腦神經科學研究 的理解,發現這些都是正常而健康的狀況,心寬,因為放心了,在心情平靜的狀況下,照顧者能客觀如實的去觀察孩子當下的狀況,去判斷這個狀態是不是真的需要照顧者的協助?又是哪些協助是寶寶當下需要的?或是我們只需要給予孩子時間,讓他說說夢話、活動肢體,他自然又能重新好好回到夢鄉。


不論何時、孩子的年紀為何,都很推薦家長們使用 #RIE 建議的照護法:#CALMS 

C 先覺察自己的狀況(Check in with yourself )

A 讓自己慢慢深呼吸(Allow a breath)

L 去聽聽自己寶寶的狀況(Listen to your baby )

M 如果需要、建立和孩子之間的連結,產生鏡像神經元連結(Make contact and mirror feelings )

S 如果需要、照護你的寶寶(Soothe your baby )


同時我也想大聲呼籲家長 #不要怕犯錯!每一個錯誤回應的經驗,都是我們下一次能夠更容易找出適合回應孩子的資料庫數據!會犯錯的家長,是正常健康的家長,每次的錯誤經驗,會幫助我們更容易找到正確的路!在每個挑戰的育兒時刻,別忘了先把溫柔的心,放在自己身上,你的溫柔,會從照顧好自己的心,再延伸到孩子的身上。


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最懂寶寶的嬰幼兒睡眠顧問

#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0會員
23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0/12
晚餐後我散步消化著一天的課程,想起來當初自己為何會成為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初心,這個起心動念並沒有很崇高的理念,而是有一個很純粹的感受:恐懼害怕。 · 是的,是恐懼害怕。
Thumbnail
2024/10/12
晚餐後我散步消化著一天的課程,想起來當初自己為何會成為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的初心,這個起心動念並沒有很崇高的理念,而是有一個很純粹的感受:恐懼害怕。 · 是的,是恐懼害怕。
Thumbnail
2024/09/17
有手足的家庭,進行其中一名孩子的睡眠調整,是不是會嚴重影響另一名孩子的睡眠狀況呢? 在經驗上,反倒不會耶! 不少家庭和我合作的起點,是以全家同一個房間的模式進行,從頭到尾手足當然都是同一個房間,完全沒有其他房間可以暫避一下,直接站在搖滾區第一排呀。 · 小孩的適應力很強,在實務經驗上
Thumbnail
2024/09/17
有手足的家庭,進行其中一名孩子的睡眠調整,是不是會嚴重影響另一名孩子的睡眠狀況呢? 在經驗上,反倒不會耶! 不少家庭和我合作的起點,是以全家同一個房間的模式進行,從頭到尾手足當然都是同一個房間,完全沒有其他房間可以暫避一下,直接站在搖滾區第一排呀。 · 小孩的適應力很強,在實務經驗上
Thumbnail
2024/09/12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問,其實和上週提到的短小睡問題,「幫寶寶接覺還不一定會成功,到底該怎麼辦?」對我而言,是屬於同一種問題。 基本上,如果家長選擇提供寶寶安撫入睡,最好有的心理準備是:這個協助,不只是在寶寶第一次入睡時提供,而是任何孩子覺得他需要你協助入睡的任何時段,你都要提供。
Thumbnail
2024/09/12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問,其實和上週提到的短小睡問題,「幫寶寶接覺還不一定會成功,到底該怎麼辦?」對我而言,是屬於同一種問題。 基本上,如果家長選擇提供寶寶安撫入睡,最好有的心理準備是:這個協助,不只是在寶寶第一次入睡時提供,而是任何孩子覺得他需要你協助入睡的任何時段,你都要提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嬰兒猝死症好發在2~3個月大的嫩嬰,原因不明,學界普遍認為可能緣自於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當發生窒息事故時可能無法反應而死於睡夢中。目前已知「趴睡」容易導致窒...
Thumbnail
嬰兒猝死症好發在2~3個月大的嫩嬰,原因不明,學界普遍認為可能緣自於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當發生窒息事故時可能無法反應而死於睡夢中。目前已知「趴睡」容易導致窒...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Thumbnail
天生不需要睡很多的寶寶是存在的,但是,數量卻比家長們常常相互分享:「我家小孩是快充型寶寶,你家也是呀!」少非常多。 一個天生不需要睡到建議睡眠時數的寶寶,通常不會有任何讓家長頭痛的睡眠困擾,例如:這個孩子只是白天睡得少,夜間睡眠總時數少於10-12小時,但是每次睡覺時間,即使短、他都能夠睡好,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因為嬰兒睡眠週期的輪替性不同,寶寶睡著後很快就進入了深層睡眠,然後才是淺層睡眠,於是有很多父母說:「天呀!我家寶寶超淺眠,睡一下就醒!」,或是「是不是我家寶寶不需要睡很多?」,或是「我家寶寶是不是特別難帶?!」其實家長的擔心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時候寶寶都很正常、也並不是高需求或是高敏感寶寶!
Thumbnail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Thumbnail
嬰幼兒不論是在睡覺時間突然睜開雙眼、肢體突然抽動,或是在睡覺時間發出泣語般的聲音,但這些很正常的狀況,除了讓照顧者一個晚上無法好好睡一覺以外,也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做惡夢?是不是夜驚?是不是有什麼生理上的狀況?才會在夜間休息時間睡不安穩?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控制孩子自己是否能睡著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生理上並沒有這些睡眠時數的需求,孩子不可能會睡,孩子若是生理上沒有休息的需求,他會在床裡醒著不睡,所以我們身為照顧者,做的只是給予孩子醫學科學上建議的嬰幼兒睡眠時數,給予孩子理解睡覺時間是睡覺時間的機會,並且如實的觀察,觀察孩子是否是需要這些睡眠的。
Thumbnail
朋友今天分享了他一個晚上的睡眠紀錄,感覺睡得很辛苦的樣子......馬上有其他朋友關心的問,是不是該換床換枕頭等等的建議。 不過,在我看來,這個睡眠紀錄其實沒有辦法說明他到底是睡好還是睡不好耶,為什麼呢? 首先,人類在睡眠時間都不會『一覺到天亮』,一整夜裡,都會有好幾段清醒再入睡的輪迴,這稱
Thumbnail
朋友今天分享了他一個晚上的睡眠紀錄,感覺睡得很辛苦的樣子......馬上有其他朋友關心的問,是不是該換床換枕頭等等的建議。 不過,在我看來,這個睡眠紀錄其實沒有辦法說明他到底是睡好還是睡不好耶,為什麼呢? 首先,人類在睡眠時間都不會『一覺到天亮』,一整夜裡,都會有好幾段清醒再入睡的輪迴,這稱
Thumbnail
每次有家長問說該如何讓孩子趕緊睡過夜,半夜不要哭醒,常常有一個回應是:「白天不要睡,要多放電。」但這個方法我不很贊成。在我協助約七十多個家庭的經驗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因為睡不夠、過度疲倦而出現許多的睡眠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繼續睡更少、放掉更多電,只會造成孩子疲倦狀態日益嚴重,睡眠問題持續累積
Thumbnail
每次有家長問說該如何讓孩子趕緊睡過夜,半夜不要哭醒,常常有一個回應是:「白天不要睡,要多放電。」但這個方法我不很贊成。在我協助約七十多個家庭的經驗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因為睡不夠、過度疲倦而出現許多的睡眠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繼續睡更少、放掉更多電,只會造成孩子疲倦狀態日益嚴重,睡眠問題持續累積
Thumbnail
上次在寶寶何時才能睡過夜(上)文章中,分享了四個影響寶寶睡過夜的原因,以及建議的改善方式: 今天,我們要接續著來討論,其他四個主要讓孩子無法好好睡過夜的原因。
Thumbnail
上次在寶寶何時才能睡過夜(上)文章中,分享了四個影響寶寶睡過夜的原因,以及建議的改善方式: 今天,我們要接續著來討論,其他四個主要讓孩子無法好好睡過夜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