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0895.華語文需要「無障礙作品」

西元2016年,台灣的醫改會提到,不少民眾認為藥品說明書用詞太專業,完全看不懂,像是看不懂「懷孕第三期」指懷孕幾個月?這讓筆者想起兩件事。 第一件是西元2008年,台灣詩人吳晟(註)擔任知名報紙文學獎新詩評審,發現不少投稿詩作語意模糊、意象含混,認為可能是詩人看以往得獎作品,以為讓人看不懂才是好詩,而在作品炫耀文字技巧,而擔心造成讀者不愛讀詩,影響詩集銷量。 第二件是筆者就讀大學社工相關科系時,同學報告實習心得提到,曾協助受虐的小孩從原生家庭「抽離」,找寄養家庭安置,教授聽了反罵:帶走就帶走,說什麼「抽離」?以後當社工,少用這種詞裝專業! 畢竟現代社會知識多樣、分工細密,現代人不一定有時間、心力了解各種事物;且資訊科技進步,造成不少人愛用圖像溝通,影響文字閱讀能力。 尤其近年華語文社會快速發展,世界其他地區民眾因各種原因,得學華語文以利交流,因此需要「無障礙作品」方便閱讀,筆者也在此說明如何製作: 一、先確定誰是目標讀者?他們的閱讀程度如何? 二、以目標讀者的閱讀程度,除引用、需真實呈現內容,不然盡量用簡單、筆劃少、好唸字詞。 三、如引用難唸字詞、古文、方言、專有名詞,需附簡單說明,且字詞如沒需要,應保持一致方便理解。 畢竟文字作品本來是用來溝通、分享,不是炫耀本身有多強、多專業的! 註:「晟」的華語唸法為「成」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6/02/13/089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收集其他前輩分享,搭配本人從事圖文工作經驗,從理念、技術、實務作法,分享如何做,減少從事圖文工作不必要的摸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