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10/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媒體識讀性別練習曲

【本文為《媒體識讀/是毒?!性別練習曲》而寫】

電子媒體成學生下課後的學校

台灣媒體高度密集,資訊龐雜且流通迅速,在這樣的時代,媒體對每個人的影響愈趨明顯,電子媒體成了學生下課後的另一所學校。媒體內容所傳達出的各種價值與訊息,是否真有助於促進性別在社會文化、傳統習俗或生活方式上的平等?或強化了性別差異與歧視呢?更多的是,媒體新聞、廣告與節目品質的參差不齊,充斥著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阻礙學生個人性別意識的開展,因此,「性別平等與媒體識讀」更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性別現況進步了,但依然不平等
隨著民國60年代婦女運動、86年教育改革與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台灣逐漸追求性別在社會地位與實質權力上的平等。目前大眾幾已了解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女性在現實社會的處境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但鞏固刻板印象的父權性別意識形態依然根深蒂固。
而民國80年代電子媒體逐漸由國家控制轉為閱聽市場自由開放的媒體機制後,媒體除了傳遞新聞、節目、廣告本身要傳達的主題外,同時也傳達出社會中不同的意識形態,包括鞏固父權的意識形態傳遞給大眾。民國95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成立,即是為了保障公眾視聽權益,依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衛星廣播電視法等法規,對不良電子媒體進行開罰。

累積性別平等教育資源

性別平等價值的追求,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議題。「性別平等教育法」自民國93年6月發布施行,目的在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充實與建立性別平等教育資源與環境。期望藉公部門的推動,透過「教育」的方法和過程,消弭性別差別待遇、歧視、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壓迫。民國94年3月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修訂九年一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將原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題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至今,教育部已經出版性別平等教育季刊、製作性別教育廣播節目及相關錄影帶、推展性別平等教育及婦女教育文宣品等等。

性別平等與媒體識讀教育相輔相成

性別平等教育,以「性別」出發,目的在「解構性別」,讓個人不受性別規範所侷限。媒體識讀教育,以「媒體」出發,目的在「善用媒體」,讓個人不受媒體所操控。性別平等教育與媒體識讀教育雖然著重的重心不同,但有許多相輔相成、共同培育的能力與價值。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促進多元文化政策綱領」主張傳播媒體對不同族群、風俗、習慣、性別、宗教、地理或語言使用者應公平呈現,不得有貶抑或不當之情形。基於促進多元文化社會進步,達成性別平等的普世價值的精神,性別平等教育強調對社會所提供的資訊,不斷地反省與實踐。教學者要從性別文化脈絡,與學習者一起了解個人在文化脈絡中的位置,媒體中角色的性別再現、性別議題與弱勢性別如何在媒體中被操作和報導等層面,了解個人的價值觀、態度與行為如何形成,以消弰性別偏見、無知與傷害,是改善媒體中的性別問題的基石。
性別平等與媒體識讀教學,有許多相同的教育理念價值,只是使用的詞彙不同,請參見表1:

看懂媒體,成為主動的閱聽人

思緯(Synovate)公司2009年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網路、電視等媒體11.8小時。青少年高度從媒體獲得資訊,更顯媒體識讀教育的重要性。
媒體識讀的教學,並不是要學生去批判這些媒體廣告所造成的後遺症,也不是要他們去拒絕觀看更多的媒體廣告,不是要消極地要大家關掉電子媒體,拒絕與資訊世界的接觸。而是在現有的環境之下,讓他們了解媒體所傳達出來的意涵(包含好的或壞的),以及其會帶給閱聽人的意義與影響。幫助學生看懂媒體的操作,培養批判能力,形塑自己獨立的價值觀,這才是我們進行媒體識讀與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
教導學生媒體識讀,可以讓學生瞭解到大眾媒體所傳達出的意涵不一定正確以外,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使用更多的觀點,去吸收廣告所帶來的資訊,不只是個被動的資訊吸收者。
媒體識讀教育是全方位的,像是在心理上的思考,情感上的培養,藝術的鑑賞及道德判斷等等,都可以在媒體識讀教育下教導學生,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主體性,不會一味的接受媒體所傳達的資訊,而是讓學生成為「主動」吸收資訊的閱聽人。教導學生識讀媒體,同時也排出大眾媒體的遺毒。

議題一:媒體如何生產製造?
首先,取得媒體之後,要帶領同學思考為什麼要有媒體?媒體產生哪些功用?媒體在產生資訊、承載資訊的過程,如何有意或無意地加入不同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如何透過語言、文字、聲音與影像的拼湊及剪輯,影響我們對這些媒體材料的觀感?幫助同學了解到,媒體不經意的潛在教育往往影響媒體的消費者很深,媒體所呈現的片段不必然為真實世界,而是經過價值篩選、包裝與組合的。
讓青少年不僅是透過電子媒體獲得資訊,而是具有介紹、解讀、比較、批判電子媒體的能力,要有能力判斷不同的媒體資訊,看看自己是否被媒體操弄,並想辦法改變媒體所造成的影響力。

議題二:媒體的性別批判
其次,對媒體進行性別批判,包括主動男性角色與被動女性角色的形塑、女性照顧者角色的再現、消費與女性的連結、女性身體物化與販賣、對女性身體的性暗示、性別歧視、對弱勢性別與性傾向的騷擾與暴力、單一且刻板的性別價值、男性權威與陽剛、單一男性左擁右抱、男性追求事業與社會權力的形象等等。舉凡男性中心的媒體生產視角、強化性別關係中的宰制地位、醜化或弱化多元性別形象,或與性別暴力連結的媒體內容,值得進一步分析、解讀與討論。關於違反裁罰的電視媒體中的性別迷思與議題,在第二章有更詳盡的介紹。

議題三:創造改變
要改變部分媒體造成的父權意識形態負面影響,需要透過性別教育的介入。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向度來帶領同學思考媒體訊息的製造、生產,以及媒體的性別解讀、指認,到批判媒體的行動與改變。媒體識讀不只是改變觀念,更要透過性別教育創造行動。媒體識讀的性別練習不但同時教導如何運用媒體,教養出主動的閱聽人,還能打破性別常規,運用媒體推廣更平等的性別價值。
教學者可建議學生利用方便、低成本的數位媒體(BBS、e-mail、blog、facebook、twitter等)表達自己的批判與建議,甚至給予不良媒體壓力,逼迫其改變。或邀請學生製作教具拆解父權性別意識形態的新影像,更可透過同儕互相影響,幫助大家辨識媒體是如何影響個人的性別意識形態,與複製性別刻板印象。或可運用角色扮演技巧、教育劇場等,引導同學重新演出較符合性別平等的社會腳本,提供較符合性別平等價值的行動練習機會與學習典範。或是請同學將對媒體的性別期待與批判寫成信件,寄發給媒體傳播公司,由年輕的閱讀人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媒體有機會變得更有品質、更值得期待。

媒體是毒?教育排毒

讓教師對於媒體以及相關的性別議題能有正確認知,並能以正確態度進行媒體識讀之教育,讓性別平等與媒體識讀教育落實在教學之中,更能促進社會營造性別平等和友善媒體識讀的教育與社會環境。透過提供教師運用媒體識讀教學內涵的實例,以人為出發點,不以媒體的單一面向作為思考,而能嘗試顧及使用者的社會化歷程,如原生家庭、同儕、師長、社會面等,期待教師能將媒體識讀議題融入性別平等,理解個人與社會面對於訊息接收有哪些影響,以提升性別教育的品質及深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