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11/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喜歡的事,如果一直沒有成就,還要繼續堅持嗎?

在Medium平台收到一位讀者私訊說羨慕我有許多人follow,還有很多人拍手,他很沮喪用心寫的文章沒什麼回應。看到訊息的當下很驚訝,畢竟我在Medium完全沒知名度,沒有寫出任何一篇破千的暢銷文,也絕對不是很多人看的那種,能收到這樣的「肯定」著實意外。
點進這位年輕讀者的頁面看,發現他的文筆不錯,但拍手數的確不多。以我平庸的網路寫作經驗,只能猜測是文章類型和 Medium 的風格較不同,也實在不好給什麼建議。不過,針對他的問題,我延伸另一個思考點,也是許多人會遇到的:
喜歡的事,如果一直沒有支持者(或成就),還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我們當然聽過許多像李安、JK羅琳等故事,堅持自己的夢想跟信念,總有一天會成功。這世界有太多激勵人心的傳記,而最令我們興奮的是最終獲得榮耀的一刻,夢想和現實拉扯下,努力一定會成功!!
但如果很努力,卻一直沒有成就呢?
無怪乎,父母、社會從小給予我們這一代(七年級生)的期許:「做有前(錢)途的職業,興趣不能當飯吃,等你有穩定收入後,再用空閒時間做喜歡的事。」
這個價值觀沒有絕對的對錯,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活法,華人父母通常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走險路,在過去的時代,甚至是許多「人生勝利組」的標準模式。

「興趣不能當飯吃」的時代過去了

20年前或許容易,但現在的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過去的工作正消失、未來的工作尚未出現,誰抓得準5年後、10年後什麼樣的職業/技能「有前途」?還有,哪種職業是「穩定的」,還真想不到。
所以,我倒認為,現在的孩子反而要挖掘興趣,並且把它發揚光大,努力讓它能當飯吃。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更需要探索自我的時代(所以我接下來會寫一些開發自我、了解自己潛能的文章)。
只是,我們回到這篇最初的問題:如果一直沒有成就、沒有人支持,那該怎麼辦呢?
耕耘一個專長/事業像場馬拉松,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累積實力、建立人脈、等待機會,而那個過程可能十分折磨人,讓你的信心全失。
所以,喜歡的事能不能讓你「歡喜」,有時候更為重要。
以這位讀者的問題來說,「寫作」的過程能否讓你心滿意足,或是得到任何成就感。這樣的滿足來自於對「寫作」自然而然的嚮往和渴望,是內在的驅動力,跟追求外在的掌聲和成就,是不一樣的。
我並不是說外在的肯定不重要,相信大部分的人(包含我)都希望自己的興趣/專長能被人賞識。只是,在發光之前,能不能「歡喜地」往前走,可以走多久,其實更加關鍵。
如果「寫作」的過程(「」內可以換做任何你的興趣)是歡喜快樂的,你透過寫作平台看了更多好文,藉此增進寫作能力、挖掘自己的深處。甚至,因為寫作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啟不同的視野。
即使大器晚成,甚至一直默默無名,但是就人生的角度來說,你把時間花在「想做的事情」上,好像也沒損失太大?
另外,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所謂外在的成就。而那些成功人士,也未必有你過得快樂。

Try your best and God will do the rest

每個領域都有他的成功人士和法則,但終究沒有人可以「保證」你的努力絕對成功(或有伯樂看重你),我們只能關心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
奧運游泳多面金牌得主 Michael Phelps 的教練說過:「我的訓練哲學是: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過程是掌握在我們手裡的,是我們能力範圍可以決定的。而結果大部分卻決定在於別人做了什麼。」…. 出自「請問侯文詠」一書
以寫作來說,我們盡力寫出好文,做對的宣傳,但接下來讀者願不願意看、要不要拍手,這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事情。
我們能掌握的是:為自己訂定規律的寫作目標,持續且專心的寫作。
所以,我們仍然需要用盡全力的努力,但不能把這份努力寄望在非成功不可的期待上。用這樣的心態,自然而然會有風險評估跟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從容。
這篇文,寫給許多正在夢想道路上的人,也同樣寫給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