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尊重多元,因為人非聖賢《我是穆斯林,我不恐怖:認同、衝突與思辯 一位外交官父親的殷切期盼》

圖片來源:換日線
圖片來源:換日線
21世紀是個紛紛亂亂的時代,我們從小被教育人與人之間是平等,任何歧視的行為都不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應有的行為。然而近十餘年來,上世紀西方霸權國家在世界各地遺留的民族衝突,使得我們被指控了不屬於自己的仇恨。長久以來,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衝突爭端就沒有停止過,這些年「穆斯林」甚至被和暴力畫上了等號,大家似乎都忘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凡是和伊斯蘭教沾上邊的事情在無形之中都正被以有色眼光看待著。
筆者在去年有幸造訪信仰伊斯蘭教大國之一的埃及,藉此以自己在當地的所見所聞和《我是穆斯林,我不恐怖: 認同、衝突與思辯,一位外交官父親的殷切期盼》之讀後感言敘寫書評,盼能使大家對伊斯蘭文化有所改觀,因為我們對於這份傳承千年的文化知曉的都仍太少。
《我是穆斯林,我不恐怖》的作者─歐瑪‧薩伊夫‧戈巴許,同時亦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俄羅斯的大使,此書他以一位外交官之子、父親、丈夫、穆斯林、大使的身分寫了27封信給長子薩伊夫。每一封信皆各自談到了現今社會對於穆斯林或著伊斯蘭教本身的質疑和恐懼,字裡行間讀者能夠深深的感受到一位父親對於正值青少年兒子的諄諄教誨: 面對質疑時,莫要忘了自己的本心;面對信仰時,學會虔誠且謙卑的態度,但別忘記思辨;面對暴力時,用和平回應,因為以暴制暴算不上有價值的犧牲;面對世界的不公時,別剛愎自用,因為讓所有人都參與談話時,進步才會變成可能。
作者寫信之初的本意,是要讓兒子知道,面對一個已將穆斯林和暴力畫上等號的世界,憤怒和堅守己見皆非解決之道,如此強烈的情感更可能使自己的思維走上歧途。然而,信中所傳達的價值、質疑和真誠,早已遠超越信仰和種族,是所有身為人的我們都應擁有的人生態度。
作者在書中也回憶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談到自己年少時是如何適應真實社會和古蘭經中所傳承大同世界的差異。薩伊夫希望兒子亦期盼世人能夠明白,伊斯蘭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貧脊的土地之一,這樣的生存環境和起源背景造就了伊斯蘭教的教義,雖然在如今西方文明的標準裡看似食古不化,但是今時今日的伊斯蘭教也正在經歷自我轉變和衝突。以外界最常詬病伊斯蘭教貶低女性價值為例,作者便在信中直接且嚴正的表示,傳統穆斯林社會中規範女性的所有要素: 戴面紗、限制行動、無法受教育和外出工作,都不是伊斯蘭的教義。伊斯蘭教的女性被要求端莊,但從來未曾被要求無知或被矮化成男人的附屬品。
筆者認為整本書最想傳達的觀點,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在面對未知事情時,多一份思辨的精神。作者以真摯坦白的言詞,在信中向兒子也向世界呼籲著,不論是穆斯林和非伊斯蘭教信仰者都應該明白,信仰是會隨著時代的洪流而不斷地被質疑辯論的,而傳承千年的教義也的確會隨著時代改變而出現不同的解讀,但改變需要時間,更需要世人願意去以無畏態度去提出疑問。
責任編輯:周庭羽 核稿編輯:劉家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們用閱讀體驗從未有的人生 我們用閱讀代替雙腳走遍萬丈大陸 看見世界每一角落的美好與感動 【享讀】系列帶領讀者在字裡行間發現閱讀的趣味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