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還給孩子,屬於他的空白時間

    在空白時間裡,慢慢思索、慢慢整理、慢慢沉澱
    在空白時間裡,慢慢思索、慢慢整理、慢慢沉澱
    我一直在思索要給我的孩子什麼,才是對她有幫助的。都說現代的父母有教養焦慮症,我想我確實是有的。
    想給她自由,又怕她像脫韁的野馬,不受控制到不見人影;想給她學習,但太多的學習又剝奪了屬於她的歡樂的閒散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想形塑她良好的習慣,卻常常是自己做了並不怎麼好的身教,以至於標準愈降愈低……
    教養這條路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掙扎矛盾當中,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市面上的教養書當然也看過很多,但輪到自己執行時,常常只有焦慮沒有輕鬆。我的意思是,參考別人說的一些方法,是希望別人為自己指引一條捷徑,可以快速到達輕鬆的彼端。然而,事實上就是沒有比較輕鬆,有的只是,為什麼別人做得到而我做不到的焦慮而已。然後落入一些挫敗、沮喪、傷心的咬嚙性傷害中……
    照顧孩子飲食起居這件事就夠忙碌的了,若再提到教育的問題,那真的會陷入無底的深淵,我相信這是很多父母心有戚戚焉的問題。為了保全自己,我們總得先從第一線退役下來,告訴自己我們不跟別人比,我們只跟自己比。如此一來,我們才算爭取了一些空間給自己,也給孩子。
    但接下來呢?不跟別人比之後,只跟自己比的遊戲規則是什麼?
    說跟自己比,其實還是比較功利的說法。意思是說,我有一個目標在前方,而我每天都要往前進步一點,我每天都要比昨天更好一些。我想這句話應該指涉的是這樣的潛意識想法。
    那如果自己沒有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呢?是不是又再次落入自我咬嚙性傷害的循環中了……
    於是我又再次從「跟自己比」的想法中退役下來。先放過自己,才能放過孩子。這個時候,不跟自己比的孩子好像得到更大的舒展,她似乎能夠更盡興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滿做到極致。
    至於我自己的部分,可以不那麼盡力的教導,我就能更接受自己的生活。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隨時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看著我做什麼,她就用她自己的方法吸收什麼,這就是生活,生活裡自然埋藏著智慧,等待孩子去發現它。而且我若說「生活是一本書」,她其實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啊,那麼我到底要焦慮什麼呢?
    雖然我還給孩子屬於她的空白時間,但我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孩子相處在一起,這些看似沒有積極安排課程學習的動作,卻給了我和孩子彼此在身心靈上面最棒的學習狀態。
    悠閒的心理狀態,反而提供最不抗拒的學習氛圍
    怎麼說?因為不必忙碌於接送來接送去的,我們心裡面反而有一種悠閒的狀態。悠閒的孩子常常能夠對於很多生活上的事情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思考,當他一旦進入思考的狀態,大人這時的對話就能夠引導他,讓他的思考得以驗證。思考、對話、引導,最後會變成孩子的主動學習,因為疑問是由他自己發起的,所以繼續探索下去的動力也握在他的手上,大人只是從旁協助罷了。
    如果這樣說很難理解的話,就試著想想,你喜歡你的時間被別人規劃填滿,然後你就按表操課過日子;還是自己尋找方向,確定之後就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呢?應該是後者吧。
    我想試著放手,看看孩子可以在空白的時間裡做到什麼程度,可能有些大膽(我都說我焦慮了唄),但若能引發自主學習的動機,長遠來看,對孩子反而是更好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