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教育者的核心技藝

    (本文寫於2017年一月,發在臉書,剛剛有臉友佛心轉貼,讓我想起可以舊文回收利用一下)
    今天去參加英國高教工會提供的課程 — — 「課堂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
    雖然我當過老師,跑過不少學校,現在又以教育研究為業,加一加,也有十五年以上的教育界資歷,但我對於師範體系的訓練始終帶著好奇。看到有這門課,就報名了。
    實際上課,內容是慣行教育師培的課堂經營,也正是我想要的。一天下來,印證了我從各種旁門左道推敲出來的,對「課堂經營」這門技藝的認識。聽授課講師有系統地解說演示一遍,即便沒有什麼驚奇,卻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除了這門技藝本身,我長年對於這門技藝的起源與其存在的價值的猜想,也獲得印證。今天一同上課的是一群在高中職與科技大學執教的教師。在布里斯托這樣的頂尖大學,我的日常,是在已知與未知的邊界,在知識與實務的交會處,跟各種心智上的侷限纏鬥;而今天一同上課的這些老師的日常,則是在知識產業的底層,在學生的迷惘徬徨與課綱的繁複要求之間,日復一日的戰鬥。
    我對慣行教育的批判已經在上面連結那篇寫過。從自主學習的視角來看,以行為管理為基礎的課堂經營,其實有利有弊。但這些老師處在慣行教育的結構中。他們的學生,如果在學校沒有扎實的學到一些技藝,以後想必會有更多的艱難。而這些老師同時面對教學負擔逐年加重的系統困境,必須用更有效能的方法達成教育目的。在慣行教育的結構中,「課堂經營」這門技藝,是教師的核心效能。
    另外,當我把「慣行教育」跟「自主學習教育」這些大的結構差異先放一邊,試著凝視「課堂經營」這門技藝,我發現它的本質其實是:教育者運用少數自己能夠掌握的資源,去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能力。
    慣行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教師掌控師生互動的場域;自主學習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場域。目標不同,但「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技藝則是相通的。

    我很好奇有多少人看到這一行(不是文章長,是看的人本來就少)。
    今天課堂上看到一支YouTube,拍攝一位美國的老師如何課堂經營。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那是很好的典範。但如果用運用系統思考,就會發現那種方法要有效,有一個隱藏的前提。有人有興趣看完後來聊聊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