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歷史的選擇」僅僅是「歷史的選擇」

客觀地看,自鴉片戰爭以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確實是中國人民自己經過一次次選擇而達成的。中國共產黨喜歡說「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在對社會主義的概念不加認真辨析的前提下,我認為這個判斷是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的勝利,確實主要依靠的是中國共產黨得到許多底層民眾和一些知識份子的支持而取得的,而不是主要依靠外部力量的支持所取得的。
然而,說是「選擇」,當然就不是必然的,就還存在著其他的選擇,只不過選擇什麼有路徑依賴而已。說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也不意味著是所有中國人的選擇,只是說選擇這一方向的力量占了上風,而占了上風的選擇也不等於說是正確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歷史的選擇」僅僅是歷史上的中國人曾經做出的選擇,不能用來限制現代中國人的選擇,不等於仍然是現代中國人的選擇。現代中國人有權利重新做出自己的選擇。不然的話,如果歷史的選擇天經地義,那麼我們現在就應該仍然生活在秦朝的專制之下。
如果我們做錯了選擇,我們要勇於承認,才能發現歷史的真相,而不能將錯誤歸之於撒旦的引誘或脅迫。對比基督教與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顯而易見,中國拒絕了基督教而擁抱了馬列。
為什麼?是西方基督教組織在中國傳教不如蘇俄力度大嗎?投入的人力物力沒有蘇俄多嗎?顯然不是。基督教進入中國要比馬列早得多,進入中國的傳教士也要比共產國際的人士多,財力物力也不菲,這個可以翔實地比較一下基督教與蘇俄在這方面的投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天津條約》簽訂後,總的說來,傳教活動是在官府的保護與支持下進行,而馬列傳到中國,自始至終是受到政府打壓的,不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黨政府,都是極力打壓馬列及共產黨的。
如果說如一些人所宣稱的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勝利主要是依靠蘇俄的支持而取得的,那麼為什麼基督教在中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成功呢?所以,不能將外部力量的支持與影響當成是歷史發展的主因,除非是外部力量的直接干預,如東德共產黨的上臺是直接從蘇聯紅軍手中轉接而來的,或者如伊拉克大選之前的代理政府是美軍出兵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外部力量才是主因。
中共之于蘇共的關係,在長征之前,確是服從與支配關係。但在長征之後,確立毛的領導地位後,就逐漸轉變為有主次之分的盟友關係。中國共產黨在進入農村後,就逐漸將主要依靠力量轉到了農民身上。這必然要求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變蘇俄依靠城市工人的革命模式。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得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思想權威,並將權力基礎重新回歸到依靠農民的奪取政權的傳統模式上。
應該說,中國共產黨順應了中國人民的要求。近現代中國人想得的並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而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能夠凝聚中國所有力量而對外國說「不」的中央集權,許多人為此願意犧牲一切。清廷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北洋政府也沒有滿足這個要求,國民政府還是沒有滿足這一要求,所以,都垮臺了。而共產黨滿足了這一要求,所以勝利了。
但這僅僅是「歷史的選擇」!
2010年4月26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