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中國式的「愛國」:愛國就是愛「醬缸」

「愛國」本來是一個美好的名詞,但因為主流話語的影響,它的涵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成為了一種排斥外部世界影響的情緒和反應。也具有「中國特色」,姑且稱之為「中國式」的愛國。
「中國式」的愛國既不是以國家的切實利益出發,也不是以改善還是損害了國民的個人權利來衡量,而是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心態。
比如說中國民間多次出現的抵制「日貨」,完全只損害了中國人自己的利益,一點也損害不了日本的利益。因為日貨已經進來了,中國銷售商款都付了,再抵制日貨對日本有何損失?日貨品質又沒問題,抵制的意義何在?如果希望中國制裁日本的經濟,那要求政府不允許進口商進口日本的商品就行了,這才是有效地抵制。鼓動國民不消費日貨,或阻止他人購買日貨,甚至打砸日貨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僅僅是一種沒有理性的情緒宣洩。
再如,西方列強與清國簽訂的條約,本來增進了國民的權利,限制了清王朝的權力,但卻反而被中國人視為恥辱。
中國式的「愛國」原因何在?在於文化認同。雖然相對于占多數的漢人,滿清也是異族,但因為滿清認同和接受了中國本土文化,主要就是儒家文化了,而西方人不但不接受中國這一套,反而用武力強迫中國接受他們那一套,「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相對於西方人,漢人對滿清更有認同感,更親近,是「自己人」。
中國式的「愛國者」,既不怎麼在乎國家利益,也不怎麼在乎個人的權利和利益,而更在乎自己的生活不受外人的干涉和影響。雖然專制統治者對他的剝奪更甚,但由於他們認同相同的「遊戲規則」,他寧願支援專制統治者反對外來的干涉和影響。所謂「我們這兒」。這樣,雖然在的專制統治下,是由專制統治做主,絕大多數人作不了主,但借助于文化認同或民族認同,其它人就將專制者做主等同於自己做主。將專制者「站了起來」等同於自己「站了起來」。其實自己已完全趴在地上了。
對於中國式的「愛國者」,雖然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可以讓他免除專制統治的壓榨和剝奪,但同時會讓他失去欺壓比他更弱小者的機會,也會讓他失去「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進階機會。這是他更難以接受的。所以,會與專制統治一樣排斥普世價值。雖然他可能會因利益遭剝奪而痛駡專制統治,但卻肯定會對專制統治的對外排斥產生認同感,在這上面高度一致。而且專制者越強大,就越能得到他的認同感;越軟弱,就越會受到他的唾棄。像清王朝那樣對外屢戰屢敗,就會有人想取而代之。
一句話,所謂中國式的「愛國」,非愛國也,而是愛「醬缸」!
2012年7月4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