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班昭到丁璿:為什麼起勁販賣「女德」的反而是女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5月14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璿女士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這些言論被聽者拍下並上傳至微博,引發輿論爭議。
據悉,丁璿女士是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的傳統文化公益講師,以宣揚女德著稱。網上搜一搜,就發現很多她在全國各地宣揚傳統「女德」的行跡。
近年來,隨著國學的復興,在把《三字經》、《弟子規》教給小孩後,又用《女兒經》、《女誡》來教授女性,打起了女性的主意。「女德國學班」在各地都不少見。看來,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似乎指日可待,不是空話。
我發現一個問題。這位丁璿講師是位女性,而《女誡》一書的作者班昭也是位女性。是偶然還是別有原因?
說起來,班昭可是大有來頭,是東漢有名的才女。他的兩位哥哥,都鼎鼎有名。一位叫班固,《漢書》和《兩都賦》的作者;一位叫班超,就是那位投筆從戎,打通西域的班超。班昭本人也非常有才華。班固死後,《漢書》尚未完稿,班昭遂奉旨續寫《漢書》。兄妹三人的父親班彪也是位史學家,算是書香門第,家學淵源。
《女誡》一書為班昭晚年所作。按她自述,「年十有四,執箕帚于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應是她過了54歲後所作。主要是寫給自己的女兒的,「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它門,取恥宗族」。她擔心家中的女孩子們出嫁後不懂為婦之道之禮,害怕她們在丈夫家失去面子,辱沒了宗族,才為她們寫了這本書,要求她們讀。後來,就傳揚開了。
《女誡》分為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叔妹七個部分。主張女性卑弱、夫禦婦奉、妻子要敬順丈夫;婦行則對女性的品德,言語,儀容和做事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謂專心,指《禮記》所言,「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曲從指對公婆不論對錯都要服從;叔妹一篇則強調要討小叔子小姑子的歡心。太概這是班昭自己的經驗之談吧!她在《女誡》中自述「戰戰兢兢」,「夙夜劬心,勤不告勞」,才沒被老公休了,沒給自己的父母帶來羞辱。
《女誡》是古時宣揚婦德婦規的女四書之一。其它三本是《內訓》,是明成祖的徐皇后為教育宮女所作;體例仿效《論語》的《女論語》,為唐朝女學士宋若莘編撰;《女範捷錄》,為明末儒學學者王相之母劉氏所作。看吧!都為女性所作。
男尊女卑的思想肯定首先是由男性提出來的,周公孔子之流。但發揚光大,把男尊女卑思想具體化卻多半是由女性自己完成的。女性自身的身體力行和貫徹實施也是功不可沒的。
原因何在?可能有兩個原因。我這裡嘗試性解釋一下:
一個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被體制化了。「多年媳婦熬成婆」,對男權社會有了高度的認同和融入了其中。從被壓迫者成為了維護男權社會的幫手甚至壓迫者;
二是通過認同男權社會,女性完成了社會角色的轉換,而超越了生理角色的定位和區分。通過社會角色的轉換,女性也獲得了與男性一樣的權力,可以對比她地位低和年青的女性發號施令。雖然身為女性,但通過體制認同,也能行使男權。
而女性行使男權,由於有受男權壓迫的經歷,往往變本加厲,能提出和制定出比男性更具體、更細緻和更有效的實施男權的細則。
這位丁璿女士作為女性的人生導師,在大肆宣揚傳統「女德」時,實際上也是對男權的認同和在行使男權。
2017年5月22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都的天府廣場有一尊毛雕像,很高大,估計有10多米高,一支手向上揮,另一支手背在後面,大姆指掖著,其餘四指伸出。 話說當年有成都知青想回成都,但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成都。回城時就去天府廣場轉悠,排解愁悶。自然要去毛雕像前瞻仰,想從毛那裡得到一些啟示。就圍著毛雕像轉,轉著轉著,忽然注意到
中國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15年的GDP為67.67萬億元,約為11.8萬億美元。但中國經濟卻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從經濟層面來看。  為何中國缺乏技術創新呢?縱然政府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不足,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中間變數,它不僅會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會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政治基礎。  說其是中間變數,是因為城鎮化的推進是政府在經濟困局下被迫採取的應對策略,哪怕這可能會損害其長遠的執政基礎。目前,政府面對出口市場萎縮、失業增加、產能過剩、通貨膨脹,以及借城市化的「土地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物質的、非物質的遺產多多。所以每年都可以提出許多申遺項目。但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應該申遺,卻被人們所忽略。  這就是「年號」!年號啊!多麼博大精深,歷時悠遠的文化遺產呀!又是中國首創。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紛紛效仿。只是中國改制共和後,就廢棄了年號這一傳統。目前世界範圍內
成都的天府廣場有一尊毛雕像,很高大,估計有10多米高,一支手向上揮,另一支手背在後面,大姆指掖著,其餘四指伸出。 話說當年有成都知青想回成都,但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成都。回城時就去天府廣場轉悠,排解愁悶。自然要去毛雕像前瞻仰,想從毛那裡得到一些啟示。就圍著毛雕像轉,轉著轉著,忽然注意到
中國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15年的GDP為67.67萬億元,約為11.8萬億美元。但中國經濟卻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從經濟層面來看。  為何中國缺乏技術創新呢?縱然政府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原因有兩個,一是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不足,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中間變數,它不僅會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會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政治基礎。  說其是中間變數,是因為城鎮化的推進是政府在經濟困局下被迫採取的應對策略,哪怕這可能會損害其長遠的執政基礎。目前,政府面對出口市場萎縮、失業增加、產能過剩、通貨膨脹,以及借城市化的「土地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物質的、非物質的遺產多多。所以每年都可以提出許多申遺項目。但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應該申遺,卻被人們所忽略。  這就是「年號」!年號啊!多麼博大精深,歷時悠遠的文化遺產呀!又是中國首創。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紛紛效仿。只是中國改制共和後,就廢棄了年號這一傳統。目前世界範圍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海燕和惜初談談理想:學問有大小之別,是因為人有大小之別。怎麼知道這樣呢?春天和秋天有分別,是萬象的分別。夏天和冬天的分別,是地理的分別。人之所以界定了分別,是因為造化所致。模子國有個女子,他說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別,最遠的距離不是性別,而是取向。男人的取向不正確,他就不會尊敬女人。 廖燕芳和顏回說道:
Thumbnail
《女大當家》是一本敘事很日常、性別意識卻很顛覆的小說。故事以指揮社務與家務的「家女長」瑟娥為主軸開展,在瑟娥家,任何人的勞動都不是理所當然、都能換取相對應的報酬,母親可以為了「製作大醬」出公差、報公帳,父親也得遵守瑟娥訂下「不得在室內抽菸」的家規。這些並非因為性別才產生的規則⋯⋯
Thumbnail
女性主義者、知名小說家李昂,1997年發表了短篇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因為知名女性公眾人物對號入座故事中的主角,引發軒然大波。最近出版了二十五週年紀念版,重新讀完後,這是我的反思。
莊子大宗師裡有提到一個人物叫做女偊,他應該是位年長的男性,但是他的容顏卻是像孩童一樣的年輕,有人(南伯子葵)問他說為什麼你不會老?他說因為我得道了。 南問他,要怎麼樣才能得道呢?後來女偊說了一大堆理由說我知道如何得道但我不會教,就像我會教也要有這種天賦的人……之類的,重點就是說要得道很難? 不過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Thumbnail
班婕妤原受到漢成帝寵幸,奈何趙飛燕姊妹入宮之後與之爭寵,班婕妤落敗受到排擠,於是,自請供奉皇太后於長信宮,並移居長信宮。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辭賦兩篇:《自傷賦》、《搗素賦》、五言詩一首即《怨歌行》,題材都與她的宮廷生活內容有關。
Thumbnail
小資女與貴婦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而言,最多能想到的就是消費者與售貨員的關係吧。但還有一種情況,會把兩者看似不會有交集的人牽連在一起,那就是,男人。 或許你們會想,八成是男人在外面養的小三是小資女吧。是也有類似的故事,但今天要說的是關於「婦仇者聯盟」的故事。對,就是婦仇者。 今天的女主角是一位跟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想研究女性主義很久了。有人向我推薦了由女書出版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讓我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女性主義。 此書由顧燕翎主編,另有其他九位作者分別整理各家流派資料並撰稿。各人思考脈絡不同,也提供了讀者不同的思考路徑。 為何會對女性主義產生興趣? 先來說說自己為何會開始對女性主義感興趣。雖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海燕和惜初談談理想:學問有大小之別,是因為人有大小之別。怎麼知道這樣呢?春天和秋天有分別,是萬象的分別。夏天和冬天的分別,是地理的分別。人之所以界定了分別,是因為造化所致。模子國有個女子,他說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別,最遠的距離不是性別,而是取向。男人的取向不正確,他就不會尊敬女人。 廖燕芳和顏回說道:
Thumbnail
《女大當家》是一本敘事很日常、性別意識卻很顛覆的小說。故事以指揮社務與家務的「家女長」瑟娥為主軸開展,在瑟娥家,任何人的勞動都不是理所當然、都能換取相對應的報酬,母親可以為了「製作大醬」出公差、報公帳,父親也得遵守瑟娥訂下「不得在室內抽菸」的家規。這些並非因為性別才產生的規則⋯⋯
Thumbnail
女性主義者、知名小說家李昂,1997年發表了短篇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因為知名女性公眾人物對號入座故事中的主角,引發軒然大波。最近出版了二十五週年紀念版,重新讀完後,這是我的反思。
莊子大宗師裡有提到一個人物叫做女偊,他應該是位年長的男性,但是他的容顏卻是像孩童一樣的年輕,有人(南伯子葵)問他說為什麼你不會老?他說因為我得道了。 南問他,要怎麼樣才能得道呢?後來女偊說了一大堆理由說我知道如何得道但我不會教,就像我會教也要有這種天賦的人……之類的,重點就是說要得道很難? 不過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Thumbnail
班婕妤原受到漢成帝寵幸,奈何趙飛燕姊妹入宮之後與之爭寵,班婕妤落敗受到排擠,於是,自請供奉皇太后於長信宮,並移居長信宮。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辭賦兩篇:《自傷賦》、《搗素賦》、五言詩一首即《怨歌行》,題材都與她的宮廷生活內容有關。
Thumbnail
小資女與貴婦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而言,最多能想到的就是消費者與售貨員的關係吧。但還有一種情況,會把兩者看似不會有交集的人牽連在一起,那就是,男人。 或許你們會想,八成是男人在外面養的小三是小資女吧。是也有類似的故事,但今天要說的是關於「婦仇者聯盟」的故事。對,就是婦仇者。 今天的女主角是一位跟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想研究女性主義很久了。有人向我推薦了由女書出版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讓我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女性主義。 此書由顧燕翎主編,另有其他九位作者分別整理各家流派資料並撰稿。各人思考脈絡不同,也提供了讀者不同的思考路徑。 為何會對女性主義產生興趣? 先來說說自己為何會開始對女性主義感興趣。雖
Thumbnail
倘若提到「女性主義」四個字,大家會在腦海中浮現什麼印象與想法呢? 日本的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上野千鶴子教授說許多人誤解女性主義者是「厭男」或「想變成男人的女人」,其實女性主義者並非想要成為強權者,只是單純想要追求並主張自己的權利,但卻很難被既得利益者的男性所理解,甚至認為女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