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比努力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ay.29

在做之前,還有一個前提是:選擇
選擇比努力重要,一定也有很多人很努力,但是成就不大
為什麼呢?同樣24小時,能努力的時間都一樣
總有些人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躍遷》—古典
教你如何更好的學習,了解別人為什麼可以事半功倍


一、高手的暗箱
那些領域的佼佼者,可能努力程度比你多一點點,但是取得的成就遠遠高過你
因為他們懂得利用資源,知道更好的方法,讓努力的成效可以放大,達到事半功倍
知道知識在哪,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

人類透過不斷的將大腦裡的東西外包,而獲得更多時間去創造
第一次是語言,透過故事以及想像讓人類得以跟更多陌生人合作,主宰地球
第二次是書寫與印刷,將資訊外包給書本,讓大腦有更多記憶體
第三次則是網路,人類有史以來可以不用記住資訊,卻能獲得更多資訊

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未來,你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今天做的事,機器能做嗎?
我今天做的事,會被外包嗎?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會做的更好嗎?
在這個時代,光是努力還不夠,還要懂得運用科技,找到槓桿,舉起屬於你的地球



二、高手的戰略
不論是巴菲特,泰德.威廉斯(棒球史上最佳打擊手)或是自然界的大蛇
他們都是專注在高價值的區域出手,達到別人望塵莫及的成效

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重要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第二呢?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後面的呢?
處在頭部你會享有複利的效應,而馬太效應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大
雖然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但是窮者也會比現在富很多這是不可逆得趨勢
想找到頭部,1.思考價值在哪裡,2.思考差異化優勢,3.從身邊的頭部做起,離你太遙遠的頭部你根本沒有機會了解

這世界冪律分布越來越明顯,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到每個系統裡的槓桿
對內,你要找到能夠放大努力的那20%,對外,你要找到身處環境的頭部

而專注是高手的護城河,太多人因為將精力分散在太多地方,導致沒辦法獲得成就
高手往往是先立於不敗之地,慢慢取得優勢,不論是韓國棋手李昌鎬的51%效率,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或是第一位到達南極的探險家阿蒙森的日行20英里,「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下笨功夫,不貪勝。
購書《躍遷
輕鬆贊助
文章同步更新 B M W V F P



除了加密貨幣之外,也會分享一些我認為不錯的書以及一些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y.28 你最需要的,就只有一個字:做。 如果你急著按上一頁,我不意外,畢竟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在焦慮。 最近看了一本《躍遷》,還沒整理完,先寫點別的, 作者在裡面提到,大多數高手,很多觀點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依舊會冒出兩種人, 一種說你的這個觀點誰誰誰講過了,沒意思 另一種說你的這個
Day.27 《深度思維》—葉修 昨天只提第一部分,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部分則是在說提高思考的格局,增加思考的深度 想提高思考的格局,作者提出了幾個思維方式 一、生態思維:當你在思考某件事物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個體,還要考慮他所處的生態、他周圍的生態以及他與環境的關係,裡面有一個例子是遊戲主播
《深度思維》—葉修 如何做到深度思考,這本書裡提到了很多方法 分成兩部分,一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思維,二是提高思考的格局,增加思考的深度 先講講第一部分,解決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思維。 人有很多的思維方式,其中邏輯算是較為基礎的,邏輯思維就像一根鍊條,不斷的引導你往後推演,這也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思
Day.25 《從A到A+》裡面觀察了很多公司,也找出很多公司就算遇到金融風暴依然持續成長,除了歸功五級領導人以外,還要有好的人才,裡面就提到了很多選人才的方法。 人才是一間公司的核心,人→思考→行動 先找對人,再決定往哪裡去 挑人的簡單問題就是 1.如果他告訴你,他想另謀高就,你是失望
Day.24 為什麼要學寫作呢? 今天我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個很好的類比 所謂閱讀就像呼吸一樣 先前提到過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如果你只是一直看書吸收資訊 沒有產出,那就像你一直在吸氣卻沒有呼氣一樣 吸氣雖然是在提供我們所需的東西,但是沒有吐氣的話就沒有辦法吸進更多的氣 閱讀與寫作也是這樣 確保你
Day.23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學到的六個步驟 基本上你能透過別的書學到的方法這本書裡面都有 可以說一本能抵很多本,如果想知道怎麼學習的話,可以直接看這本書 學習的六個關鍵步驟 1.尋找價值:我們之所以想要學習一件事情,通常是因為這件事情對我們有價值,比如有些人喜歡寫程式,有些人喜歡運動等等
Day.28 你最需要的,就只有一個字:做。 如果你急著按上一頁,我不意外,畢竟這個時代,大多數人都在焦慮。 最近看了一本《躍遷》,還沒整理完,先寫點別的, 作者在裡面提到,大多數高手,很多觀點都是一樣的, 這時候依舊會冒出兩種人, 一種說你的這個觀點誰誰誰講過了,沒意思 另一種說你的這個
Day.27 《深度思維》—葉修 昨天只提第一部分,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部分則是在說提高思考的格局,增加思考的深度 想提高思考的格局,作者提出了幾個思維方式 一、生態思維:當你在思考某件事物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個體,還要考慮他所處的生態、他周圍的生態以及他與環境的關係,裡面有一個例子是遊戲主播
《深度思維》—葉修 如何做到深度思考,這本書裡提到了很多方法 分成兩部分,一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思維,二是提高思考的格局,增加思考的深度 先講講第一部分,解決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思維。 人有很多的思維方式,其中邏輯算是較為基礎的,邏輯思維就像一根鍊條,不斷的引導你往後推演,這也是作者提出的第一個思
Day.25 《從A到A+》裡面觀察了很多公司,也找出很多公司就算遇到金融風暴依然持續成長,除了歸功五級領導人以外,還要有好的人才,裡面就提到了很多選人才的方法。 人才是一間公司的核心,人→思考→行動 先找對人,再決定往哪裡去 挑人的簡單問題就是 1.如果他告訴你,他想另謀高就,你是失望
Day.24 為什麼要學寫作呢? 今天我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個很好的類比 所謂閱讀就像呼吸一樣 先前提到過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如果你只是一直看書吸收資訊 沒有產出,那就像你一直在吸氣卻沒有呼氣一樣 吸氣雖然是在提供我們所需的東西,但是沒有吐氣的話就沒有辦法吸進更多的氣 閱讀與寫作也是這樣 確保你
Day.23 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學到的六個步驟 基本上你能透過別的書學到的方法這本書裡面都有 可以說一本能抵很多本,如果想知道怎麼學習的話,可以直接看這本書 學習的六個關鍵步驟 1.尋找價值:我們之所以想要學習一件事情,通常是因為這件事情對我們有價值,比如有些人喜歡寫程式,有些人喜歡運動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卻往往忽略了努力的價值。葛吉夫曾說過,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努力而致死的機率小得可憐,反而是停滯不前、懶惰或恐懼,比較容易致死。這句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讓我們重新審視努力的意義。 努力是一種選擇 努力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度。每一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這個世界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要在聰明人之中獲勝,靠的一定是少數人在用的思維跟堅毅 這個世代都想成功抄捷徑,所以很多錯誤的捷徑讓多數人想迅速暴富 想走捷徑的,最後都會越走越遠 為何多數人都是失敗收場?"因為想慢慢變富有的人是少數人" 最基本的五個條件 1.眼光長遠
先動腦再努力,別只用體力和努力克服問題。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卻往往忽略了努力的價值。葛吉夫曾說過,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努力而致死的機率小得可憐,反而是停滯不前、懶惰或恐懼,比較容易致死。這句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讓我們重新審視努力的意義。 努力是一種選擇 努力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度。每一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這個世界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要在聰明人之中獲勝,靠的一定是少數人在用的思維跟堅毅 這個世代都想成功抄捷徑,所以很多錯誤的捷徑讓多數人想迅速暴富 想走捷徑的,最後都會越走越遠 為何多數人都是失敗收場?"因為想慢慢變富有的人是少數人" 最基本的五個條件 1.眼光長遠
先動腦再努力,別只用體力和努力克服問題。
Thumbnail
「不追求努力的人」為何比「努力的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成果? 50個贏家思維陪你做對選擇,從此不再精神內耗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