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實驗觀點:不想上課的孩子,不願將就的老師,來個有趣提案SHOWTIME企劃書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想上學的孩子,不想要的其實是"無趣無感的學習模式"。
(此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品的刊物)

/不想上課的孩子怎麼了?/

可能肚子餓;可能剛被駡;可能聽不懂;可能身體不舒服......
總之,我相信這個「不想要」的背後總有個理由,讓孩子不想上課。
只是身為大人的我,在那個時刻,有沒有足夠的能量穩定好自身,中性的覺知這之間所有情緒的流動,搭配對孩子個人特質的了解,排列組合所有可能的解方,試著找出方向協助孩子回到學習中。
一直唉唉叫說不會不懂,如鬼劃符般的呈現想法,努力把文字轉成數學語言的孩兒。
置入"指揮家"的角色扮演,終於讓唉唉叫孩兒發出驚呼!答案是XXX啦!對啦!

/不想將就的老師怎麼辦?/

只能出動"原力"與自己同在了。"嚨賣吵"!看我的54原力!>///<
很多時候,孩子的各種毛打結而且此起彼落的排山倒海同時到來時,心中一震!下一秒深呼吸一口!懷挺啊))))))FIGHTING)))))
不願使出放大絕的吼功,一來是效果很短暫,二來是破壞我可愛婷婷老司的形象,腦袋可真的是要動的快!必要還要動的怪?!

轉移氣場,重新洗牌,再造學習情境

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力,我實在很會LIVE的叩應節目感的場控方式,瞬間小孩就變成小選手或觀眾與特別來賓了。老師本質要夠瘋癲才行。
用創意解決問題,用新方法解舊問題。
二人一組及個人組上台找出所有可能的組合。(排列組合的單元)

舊瓶裝新酒,A教具B單元用,交混雜融創新玩法

自己的個性喜新念舊,愛好研習所有可能有幫助教學的機會,如:英文、語文、桌遊繪本、注音正音......舉凡各領域優良師資群的培力課不錯過;體制內數學老師的共備社團,也當作興趣的樂此不疲積極參與中。
壞處沒有只是無暇生子,好處就是會衝激出許多教學新法,並交叉使用在與原先設定不同的單元中,連教具的變通性都更彈性順暢了非常多,十分有趣又不違和。
創造連自己都想一起跳下去玩的遊戲,
遊戲的感染力,要先感動自己才行。
神奇寶貝球暗藏禍心。XD 
桌遊 Feat. 撲克牌 有時加入 寶貝球。
撲克牌曾經那麼不討喜,現在我借屍還魂,讓孩子重新愛上數牌!停不下來的數牌!
骨牌 Feat. 撲克牌 (這個免贊助金啦一目了然了吧)

/找到自己的SHOWTIME法,教學人生寫出適合自己的提案/

去年暑假在西寶國小的數學校流營中,自己發想的「音樂教室」結合數學,超開心!
自己很喜歡聽音樂,去年偏鄉服務在西寶國小的數學營中,自主提案「音樂教室裡的數學密碼」,老歌新歌大亂鬥 ,整個樂翻了參與的大人小孩。
PART1:暖身一下,瘋癲老司自己很自嗨啊)))
PART2:音樂裡的數學密碼。總共有4首。歌單分別是/一路上有你/你啊你啊/GEE/三天三夜/
PART3:沒錄到的另一場,歌單還有/台北直直撞/台北晨之美/自然捲/
everybodywoohoo/
在面對不想上課的孩子的同時,問問自己會不會想要上這樣的課?妳會想要上自己的課嗎?如果連自己都不想要上自己的課......是不是也該停下來想一想,什麼樣的學習是有感學習?教學不是演劇而已,但適當的加入自己的優勢能力創造一個更能融入教學主題的情境,自己都玩得開心,便能感動孩子。
感動是第一步,當關係因此靠近,教育者能影響孩子的機會就變多了。所有的戲法都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這才是目的。

/了解自己,善用自己,友善世界。教學相長中品嚐自我生命價值的意義。/

"自然捲"的Q~~~~~~~~~大家邊搖邊聽也好Q!!!
所有的戲法都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快樂不代表不會受挫,而是在學習歷程中,好奇的進入,願意多停留。
教育者用自身擅長的優勢營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影響孩子在其中,在裡頭產生的受挫困境都因著對教育者的信任而願意向前行,陪伴直到生命突破的一刻,成長了,喜悅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環中,想要學習,因為能夠看見更好的自己。
感謝受到人生旅途中許多貴人的啟發,讓我走在教育路上如此幸運的能善用著自己的能力,投入喜歡的工作,並在工作裡得到自己生存的價值,還能影響另一個生命。
然後,想方設法的讓另一個生命也能體會這樣的感受。
that's way i am ,that's why i d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心中想望教育理念實踐場的縮影,都在這些圖文裡。即使停更,但現場自己還第一線行動著!在這個AI社群過曝的時代,高品質的陪伴有方向性的觀察孩子特質給予適性的引導,是無可取代的珍稀。如果剛好妳和我在乎一樣的事,數學力的啟蒙是我的強項,我在這之中盡可能的給予上述我想要實現的一切~請與我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端午節數學老師的假期休閒活動。 縮時攝影完全為了→ 「沒時間看太長,又想要快速完成」下的工商社會人士產出 。 關於收假前才發這支端午節的影片似乎顯得有點不合事宜,但我真心覺得端午連假後與學生共同話家常聊端午趣聞AND用實踐幾何立體摺紙的數學課來收心,根本超適合的啊! 第一次摺粽就上手/簡易+拼接版/
一場洗禮,似乎也療癒了自己心靈深處中以為缺失的那一塊。能力或許從未失去,而是沒有被適當的方式喚起。 談論繪本,也談論人生,談論自己。 談論生命裡我們看重的一切與被不小心略過的那些。「再多的技巧,比不上一顆真心。」 用自己有感的方式去連結,就是最好的起始點。用自己的生命經驗進入書裡,把能力召喚回來。
/FUN手玩出數學力/ 手作→思考→推理→反芻→產出→翻轉→再設計 透過具體的操作,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 利用教具作媒介,培養問題的解決能力; 手作的過程之中,深度的推理思考產生; 每個人都可以是解題者,同時也是發明家。 "實踐是學習深化的開始。 與其抱怨,不如走出去成為自己心中的那份改變"
上課前的那一點餘裕,是我想要給體制內下課後的孩子,一點的小空閒。而往往這一刻鐘的時間,可以決定續航的四十五分鐘的狀態品質。 我其實想要照顧的,是或許沒時間被讀懂的一顆心。 更多時候我其實也沒有讀懂,但我想要讓彼此都有一個時空,去「被接納」這個「有時有有時候也沒有」的「什麼」。聊一下/畫一下/發呆也好
莊子的逍遙遊裡,不斷用許多虛實之間所構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不逍遙,但卻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才是逍遙。 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框架」於自身的慣性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透過一路跟隨莊子對外的提問與他人的對話,開啟讀者自我覺察以及開始了解人我的局限,拆掉習慣性被定義與追求標準答案的框架,知道有框才能轉而無框。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端午節數學老師的假期休閒活動。 縮時攝影完全為了→ 「沒時間看太長,又想要快速完成」下的工商社會人士產出 。 關於收假前才發這支端午節的影片似乎顯得有點不合事宜,但我真心覺得端午連假後與學生共同話家常聊端午趣聞AND用實踐幾何立體摺紙的數學課來收心,根本超適合的啊! 第一次摺粽就上手/簡易+拼接版/
一場洗禮,似乎也療癒了自己心靈深處中以為缺失的那一塊。能力或許從未失去,而是沒有被適當的方式喚起。 談論繪本,也談論人生,談論自己。 談論生命裡我們看重的一切與被不小心略過的那些。「再多的技巧,比不上一顆真心。」 用自己有感的方式去連結,就是最好的起始點。用自己的生命經驗進入書裡,把能力召喚回來。
/FUN手玩出數學力/ 手作→思考→推理→反芻→產出→翻轉→再設計 透過具體的操作,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 利用教具作媒介,培養問題的解決能力; 手作的過程之中,深度的推理思考產生; 每個人都可以是解題者,同時也是發明家。 "實踐是學習深化的開始。 與其抱怨,不如走出去成為自己心中的那份改變"
上課前的那一點餘裕,是我想要給體制內下課後的孩子,一點的小空閒。而往往這一刻鐘的時間,可以決定續航的四十五分鐘的狀態品質。 我其實想要照顧的,是或許沒時間被讀懂的一顆心。 更多時候我其實也沒有讀懂,但我想要讓彼此都有一個時空,去「被接納」這個「有時有有時候也沒有」的「什麼」。聊一下/畫一下/發呆也好
莊子的逍遙遊裡,不斷用許多虛實之間所構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不逍遙,但卻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才是逍遙。 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框架」於自身的慣性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透過一路跟隨莊子對外的提問與他人的對話,開啟讀者自我覺察以及開始了解人我的局限,拆掉習慣性被定義與追求標準答案的框架,知道有框才能轉而無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2024/5/2 紀錄一下最近遇到的狀況,前一學期去幼稚園教創造力的課,覺得大班小朋友都可以專心看圖片、透過引導想像力互動回答問題,並很投入的製作作品。但這個新學期,換了一個幼稚園,覺得小朋友好不受控,怎麼那麼調皮,愛吵,無法專心啊??? 一開始和另一位同時在同一個幼稚園教課的老師聊,那位老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2024/5/2 紀錄一下最近遇到的狀況,前一學期去幼稚園教創造力的課,覺得大班小朋友都可以專心看圖片、透過引導想像力互動回答問題,並很投入的製作作品。但這個新學期,換了一個幼稚園,覺得小朋友好不受控,怎麼那麼調皮,愛吵,無法專心啊??? 一開始和另一位同時在同一個幼稚園教課的老師聊,那位老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老師,你說要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但是他喜歡的我就是不喜歡呀!」 有不少的家長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困擾,我理解如果硬要家長去陪孩子,那種不得不的無奈感受,反而對親子關係是有害的。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Thumbnail
讓孩子知道在這裡可以玩,嘗到玩玩具後的甜頭,漸漸地治療師要協助轉換成看得到但暫且先拿不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挪出治療師存在的空檔,挪出孩子注意力在我身上的空檔,挪出耳朵、眼睛的空檔去聽去學去促成仿說的發生…
Thumbnail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