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旅人》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當人類開始學會旅行,那個是非黑白分明、真理晶瑩剔透、信仰堅若磐石的純真年代便已然結束。」


這是一本像是記錄著旅行的散文,但又同時是思考著旅行各種的哲思。旅人、旅途、出發地、目的地、飯店、機艙,總是不同,而在每一次的旅程中,自已以為還是自己,但是下一次旅程的自己,早已不是前次旅程的自己了。我們在移動,同時,也在變動。


啟蒙後的理性時代,宇宙的中心不再是太陽,而是人。我們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但無論是親身或是在資訊時代中,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也明白了少了自己世界依然會運轉,我們體認到自己的渺小,但又似乎任性地不想承認自己的無足輕重,在現實上的無能下我們透過科技把自己擴大到包納整個宇宙,我們透過到ktv把自己當作巨星,在旅行中我們走遍了各種帝景,透過相機的時空擷取功能,我們把世界的一部份放進了自己,將其私有化,並創造出了意義。東京不是再是東京,而是因為「我」的在場,而讓東京才是東京,我的東京。


不過旅行經驗另一個有趣的點又是在於,就像我們對於他種意識體心靈的無從得知一般,我們似乎無法做到真正的交流,作者比喻為人與神的關係,常常旅人對自己的旅行經驗津津樂道,旁人卻是汗顏,又或者是,同一個地點就像同樣的神,「每個人可能都懷有約略相同的希望與目的前來,卻各自帶著不同答案離去。」


而我們去了各式各樣的地方,我們以為自己做的是去看見世界,其實不過是看見自己的世界,因為各個地點、場景都是因為我們自身對於經驗吸取的資料,經過詮釋之後,才產生對自己的意義,最終,我們是看見自己。我們會看見以為是背包客的自己,以為只帶了護照、金錢,似乎空裸著前往異地,然而,我們有脫不掉的行囊。我們帶著偏見、性別、膚色、語言、文化這些行李,旅行。甚至,我們以為自己所帶的那些物品並不具備任何偏見與性質,實際上,那也標示著如同國界一般的社會建構:護照標示了你是哪國人,金錢標示你遵循著哪國的貨幣制度甚至世界性的資本主義。


而我們以為我們所前往的異地,早已不是一塊異地,那是被塑造出來的。在近代以前的旅行,是帶著生命的危險的,可能因為疾病、野獸甚至是他國人、土著的侵襲而喪命,然而,現代的世界已經沒有一隅是人類的探照燈未照射到的,我們以為自己前往了荒郊野外,然而只要想望,我們就能回到飯店泡澡、吹冷氣叫room service。我們以為看到野生動物,其實我們至少都有層保護將我們隔離於真正的野外。而各個標誌著各地傳統文化的地點,其實也早就被資本主義收編,就像天堂島「為了確保旅人看到他們想看的天堂島,一些峇里島人如同熟練的商業劇場經營者,挑出最易認、最膚淺、最討好的文化符號,大量製造,組合出必定賣座的戲碼,全年無休上演。島嶼上充斥廉價的原始情調。即使,一個世紀來的觀光收入已經讓峇里島成為印尼最富庶省分之一,遲來的旅人還是不會不看到著名戶外沖涼設備的簡陋民房出租,古老神像的大減價販售,和滿坑滿谷強調最傳統手工做出來的藝品。」


而這種金融、資本充斥的全球現象跟達佛斯(Davos)民族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民族的成員總是在旅行,他們有同樣的民族認同,他們認同的是金融資本主義。他們從一個地點到一個地點,而宿泊的地點總是五星級的飯店,或許開個會就會離開我們的世界中心,然而諷刺的是,他們身為旅人卻是離開現代最遠的旅人,「他們推崇所有非現代的文化,哪裡沒有電視機、沒有好萊屋電影、沒有麥當勞速食漢堡、沒有香奈兒時裝,就會被囊括於達佛私人的旅行中。也就是說,任何不在達佛私人商業計劃書內的地名,就會在他們的私人旅遊計畫裡出現。」


而世界中心也是現代才統合的,在過往的世界中,或許把地球當作扁平的,或許把地球當作宇宙的中心,無論你是不是這樣想或是持有最摩登的把太陽當作世界中心的觀點,對於你的日常都不會有所更動,除了在過往那個時代冒著大不諱提出反於聖經的觀點的科學家們外。是直到現代的聯通,才產生了「世界」,或俗稱的地球村,但當所有的世界交融之時,我們也創造了疆界,以每個國家靈魂—主權的體積為範址,人類似乎一直在找自己麻煩似的,總是像是一步前,兩步後的節奏在前進,不過當然,這個前後的標準也不是絕對的,或許我們取用另一個標準來觀看人類的進展,我們或許是兩步前,一步後,甚至三步前或是三步後也不一定。


除了這些之外,現代的科技發展比著作出版的2009更而為甚。我們總是可以在離開現在所在同時又不離開,我們的肉體離開了我們身所處的地域,但是心靈卻可以寸步不移的定點在原先的社會中,尤其這透過科技表現與彰顯,在旅程中我們總是連在網路上,我們可以在世界的對面行走著,但同時也上傳到雲端讓,而這不過是要讓原本自己所身處的社會中知道自己仍然「在」著。這或是深怕脫節,或是捨不得原先的一切,但現代提供給我們這種機會,加深我們的異化。「旅人從那個已經固著不變的環境抽身出來,為了一個美麗的未知。暫時放棄那個被生活磨練得僵固又頑強的自己,準備向一塊定型的冰,重新融化成流動的水,在下次結冰之前創造出嶄新的形狀,甚至,從此保持液體狀態。當工業革命骯著人們獲得休閒的自由,又在後工業時期發明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宣稱能夠幫助旅人能一面旅行,而又一面和自身社會保持聯繫,旅行的意義似乎正逐漸被消蝕。這些高科技產品,就某個層面,就像打造了一個完善的冰箱,全世界都裝在裡面,將旅人妥善地冰凍著,不必擔心旅途上會遭遇的融化問題。於是,就截斷了所有形狀創新的可能性。你是一個正方形的冰塊,周遊世界八十天,回來的還是一個正方形的冰。所以,你永遠可以再牽進你離開時在舊社會留下來的空位。穩穩當當,大小剛好。」


好像是這個世界讓我們喘不過氣一般,我們總是想要旅行,我們想要離開,但我們不真正的離開,除了目的地的機械化之外,我們想要離開工作,幾天也好,但旅行也變成一種工作。我們規劃著每個旅行的細節,我們規劃了地點、食物、路線,甚至,幾乎所有人都這麼做,就像到了著名地點,所有人排著隊用著類似的姿勢拍出差不多的照片一般。但即便是這樣尷尬的處境,或許永遠到不了那想望的地方,但也是種脫離,「旅人的時空奇妙不可言喻。既集結了所有時空,卻又從中抽離。當坐在飛機上,穿過國際換日線的那一刻,旅人經歷的時空不是日,也不是夜;他不屬於A地,也不屬於B地。他也許還是不全然擁有自己,但,至少,在那一刻,他也不受制於任何人。在旅途上,旅人時常感到孤獨。因為他見到了其他時空在四周浮動,卻都與它中間隔了看不見的東西。他被整個世界隔離開來。」


在書中經常可見得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就像號稱著手工藝品但實際上已經深陷在整體資本運作中,一雙手一雙手打造出的不再是藝品,只不過是商品這樣的文化複製荒謬,雖然後記中作者也提到自己並不反對商業化,而我們也可以知道作者並不是在推崇盧梭式的高貴野蠻人,惟即便如此,仍然在文筆之中顯露出當代的旅行似乎已不再是旅行。但事情並不總是悲觀的,就算世界各處已經被探訪,但旅人終究沒有放棄在舊地找到新義,總是期盼著遇上那麼點巧合,同時,「透過了旅行,旅人學習了起始與結束的生命意義。看見世界的形成,和自己毫不足奇的存在。」


理性時代後的理性化,我們以為工具理性就是理性,但這只不過是功利思考而已,而功利思考奠基的後果論又讓我們太注重事物的結果,忽略了事物的本身。然而,「一個小說迷之所以忍受偵探小說前兩百頁的廢話,是因為他要知道究竟誰是兇手。旅人之所以浪擲生命,也是為了嚮往一個答案。他以為,透過持續的等待,他就能在地球的一個遙遠角落,找到他想要的解答。而旅人是如此容易滿足。到了目的地,只那麼一眼,他已經覺得豁然開朗。有沒有答案,相對地,都變得不重要。等待果陀,本身就是一種樂趣。虛無,是每一個旅人必備的隨身行李。當等待成為一種習慣的當天,我發現我正在旅行。」


最後我們會發現,旅人,永遠在旅途,然而,同時在,也同時不在。而我只要我們活著,存在著,我們就是旅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7會員
394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和世界长久坐着》是一本关于旅行和自我探索的书籍。它讲述了作者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故事和感受,同时也探讨了关于旅行的深层次思考。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和琐事,思绪紊乱。然而,旅行却能够让我们放下身心,让思绪随着旅程而流连,寻找新的惊喜和启迪。 正如书中所说,“旅行不是一个地点,
Thumbnail
🌿《我和世界长久坐着》是一本关于旅行和自我探索的书籍。它讲述了作者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故事和感受,同时也探讨了关于旅行的深层次思考。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忙于工作和琐事,思绪紊乱。然而,旅行却能够让我们放下身心,让思绪随着旅程而流连,寻找新的惊喜和启迪。 正如书中所说,“旅行不是一个地点,
Thumbnail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Thumbnail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喜歡旅行的人,自己有能力安排行程、支付旅費之後,就三不五時想離開長住的城市,到外頭透透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以克雷格·史托提這本《旅行的意義》的觀點而言,似乎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喜歡旅行的人,自己有能力安排行程、支付旅費之後,就三不五時想離開長住的城市,到外頭透透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以克雷格·史托提這本《旅行的意義》的觀點而言,似乎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Thumbnail
全球化與地球村 有許多朋友都分享說夢想是環遊世界。沒去哪裡與哪裡就終生遺憾!都說趁年輕出國多走走,多看看,可以擴展視野!有一陣子,我以自身的經驗,也是如是想, 不同的文化、人文風土刺激,的確是可以幫自己開許多的腦洞,接受更多不同! 前幾年,疫情開始後,接著不能出國趴趴走。有一位以前專帶歐洲團的年輕
Thumbnail
全球化與地球村 有許多朋友都分享說夢想是環遊世界。沒去哪裡與哪裡就終生遺憾!都說趁年輕出國多走走,多看看,可以擴展視野!有一陣子,我以自身的經驗,也是如是想, 不同的文化、人文風土刺激,的確是可以幫自己開許多的腦洞,接受更多不同! 前幾年,疫情開始後,接著不能出國趴趴走。有一位以前專帶歐洲團的年輕
Thumbnail
在決定訂購此書,是那則清華海歸的編輯簡介,當然他或許有著私人因由,並無想像中的偉大理由。但能在兩大分差中做出相對少人選取的抉擇,是難能可貴的。 曾經有群早到的先賢,他們取利於這片土地,並尋得了其中的差異相安門道。施受間,誕生了一種個新的群體,更為這土地做出重大的回饋。
Thumbnail
在決定訂購此書,是那則清華海歸的編輯簡介,當然他或許有著私人因由,並無想像中的偉大理由。但能在兩大分差中做出相對少人選取的抉擇,是難能可貴的。 曾經有群早到的先賢,他們取利於這片土地,並尋得了其中的差異相安門道。施受間,誕生了一種個新的群體,更為這土地做出重大的回饋。
Thumbnail
元宇宙不是夢而是歷史必經的過程 或許最近很多很夯的關鍵字引起你的注意,為什麼區塊鍊 ,NFT ,元宇宙這麼流行? 對我來說這是時代的洪流所造成的歷史,我們創造歷史並且改寫歷史,集體意識造成了這一切的流行 在出社會將近十年的我一直感到困惑,因為這世界實在是有許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像是:
Thumbnail
元宇宙不是夢而是歷史必經的過程 或許最近很多很夯的關鍵字引起你的注意,為什麼區塊鍊 ,NFT ,元宇宙這麼流行? 對我來說這是時代的洪流所造成的歷史,我們創造歷史並且改寫歷史,集體意識造成了這一切的流行 在出社會將近十年的我一直感到困惑,因為這世界實在是有許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像是:
Thumbnail
對旅人的想像,大抵脫不出幾個刻板印象,諸如——拖著大大的行李箱、掛著單眼相機、墨鏡、草帽,簡便又不失禮儀的穿著。 我來我看我征服。現代旅行彷彿有一種近似於此的氣魄
Thumbnail
對旅人的想像,大抵脫不出幾個刻板印象,諸如——拖著大大的行李箱、掛著單眼相機、墨鏡、草帽,簡便又不失禮儀的穿著。 我來我看我征服。現代旅行彷彿有一種近似於此的氣魄
Thumbnail
你總是揹著行囊在人群中穿梭 在夢的出口衝到九霄雲外 卻讓影子遺落在昏黃的大地 你總是在實相與未知的實相中躍進躍出 在每一日生生滅滅的窗口 在你與可能的你之間 你選擇創造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 為你的存在奔向每一個行動 為找到自己你總是從墳墓爬出 在你以為的開始與結束之間 不停地探索著哪裡才是旅人真
Thumbnail
你總是揹著行囊在人群中穿梭 在夢的出口衝到九霄雲外 卻讓影子遺落在昏黃的大地 你總是在實相與未知的實相中躍進躍出 在每一日生生滅滅的窗口 在你與可能的你之間 你選擇創造哪一個你哪一個世界 為你的存在奔向每一個行動 為找到自己你總是從墳墓爬出 在你以為的開始與結束之間 不停地探索著哪裡才是旅人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