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吃沙其瑪就該一條一條的撥下,雖然滿手黏膩,卻無比歡心,沙其瑪是很多人小時候重要的回憶,在華人圈裡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是國外華人超市的必備產品,於是不用擔心思鄉,它就是能隨時撫慰人心。但我最為留戀的,是曾經在新加坡牛車水的一棟巴煞(傳統市場)裡,巧遇現做的沙其瑪,那剛做好的酥脆與微溫,我至今仍深刻難忘,可惜那裏不是我當初的生活圈,沒料到在新加坡待的三年多,只吃過那唯一一次,於是我對自己承諾,一定要為了那沙其瑪,再回新加坡一次。
沙其瑪的由來
『沙其瑪,Sachima』又名“薩其馬”,在香港也稱之為『瑪仔』,源於滿洲,是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由滿族人引入北京後風行全中國。據《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就是指沙其瑪。而歷史裡首次正式提及沙其瑪,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的《御製增訂清文鑒》,漢譯為「糖纏」,漢語稱為『金絲糕』,此外,因為以前也會加入枸奶子(枸杞),所以也稱為『枸奶子蘸糖』,但是現在已經不限用枸杞,經常可見以葡萄乾或其他乾果取代。
沙其瑪是個極富巧思的名字,因為原是滿語的音譯,在滿語裡,「沙其」是「sacimbi」(ᠰᠠᠴᡳᠮᠪᡳ)、「瑪」是「maribumbi」(ᠮᠠᡵᡳᠪᡠᠮᠪᡳ)的縮音,前者擁有「切」的意思,因為「沙其瑪」屬於一種「切糕」,再加上後者「碼」的工序,即「切成方塊,然後碼起來」。而實際上『碼』這個工序,即指“聚在一起”的動作,在美國中餐館,有一種工作叫『抓碼』,就是指幫廚師把食材一盤盤抓好的準備工作。
沙其瑪是清朝宮廷熱門甜點,慈禧、魯迅都是愛好者,當初因為滿清入關而帶入中原,爾後於香港再見到的馬仔,除了是令人吮指的甜點外,更有為賭馬仔帶來好運的意涵,而在星馬地區,沙其瑪則成為了華人農曆新年不可或缺的甜點之一。
沙其瑪在各地的稱呼
中文:薩其瑪、枸奶子蘸糖、馬仔、碼仔、沙其馬
星馬地區:Sachima
緬甸:mayway mont (မရွေးမုန့်)
俄羅斯:Chakchak (чак-чак)
口感上,據說華南的沙其瑪比較甜,另外,以之前的經驗,俄國的恰克恰克,很明顯奶味比較重唷。
參考資料 -
-
-
探詢食物的歷史,有趣的是同樣的食材可以演變出不同的食品,而不同的食材也能演變出相似的模樣,讓人傻傻搞不清楚,歡迎繼續追蹤食物典,一起發現那些背後令人感動或有趣鮮為人知的事。
歡迎大家註冊方格子帳號得到第一手食物典文章通知,或註冊Civic Like幫我的文章拍手,還有更多短篇,歡迎到 逛逛,非常感謝各位支持!
😎您好,食物典的文章都是CC BY-NC 不可商業使用,但歡迎邀稿,可討論轉載,如有合作需求,歡迎至email: hsinlun2018@gmail.com,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