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假裝,發揮安靜的力量《內向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做事一定追根究底,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Hello guys,歡迎回來NeKo嗚喵的說書時間,嗚喵!今天要來介紹的這本書是《內向心理學》作者:瑪蒂.蘭妮。同時也是我在IG上分享這麼多本書裡,唯一一本喜歡數超過400的擺拍照,你們真的很過分,每一本擺拍照我都拍得很認真,結果按讚數破300的都是這種照片。你們再這樣下去我以後都發自拍了啦!
回到這本書,其實我對他一開始的期待沒有很高,沒想到一翻開就再也停不下來了,第一次有心理學的書籍讓我這麼欲罷不能,通常這種狀況只會發生在小說或小說或小說上。

還記得不久前我曾分享過另一本《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開頭就曾提到這世界上分成兩種人:敏感遲鈍(內向外向)。但其實內向的人不見得是高敏感族群,內向常常跟害羞和高敏感甚至精神分裂搞混,內向(Introversion)其實是一種人格特質,內向的人並沒有不喜歡社交活動,只是在群體活動上他們的壓力會比較大,並且消耗的精力會比較多。他們喜歡思考、喜歡傾聽,害羞(Shyness)是一種社交焦慮,是當一個人處於人群之中,最強烈的自我意識體驗,他不是精力的問題,而是對於社交情境缺乏信心,對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心生恐懼,嚴重甚至會汗流浹背、全身發抖,面紅耳赤、心跳加快、自我批評,他是一種感覺,以為自己是站在強光下的人,但是它是可以靠著後天訓練慢慢克服的。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是則是某種特質,有些人也會稱之為第六感,直覺強、反應敏銳、善於觀察,比多數人擁有更好的辨識力,與內向不同之處是他們會盡量遠離社交活動,因為他們害怕位於人群之中的各種煩惱,這樣看起來,個性內向的人基本上除了在社交和人際關係上會遇到比較大的障礙,並沒有什麼其他的不同之處。
就算是求學時代,偶爾下課時間我也是在位子上看書,對我來說那就是我的獨處時間,個性內向的人很需要這樣的私人空間,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完整的休息,很遺憾的這個社會多數獎勵外向個性。
但不需要讓不理解你的人隨意告訴你該怎麼做
就算勉強自己去融入喧鬧的環境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啦,幾年前阿神和羅伊曾辦過一個冬季旅遊,邀請了不少當時的遊戲實況主,很榮幸的我也是其中一員,不過當天晚上一大票人在房裡喧鬧,或者聚在一起玩桌游的時候,我在旁邊看實況,後來真的是吵得我受不了,乾脆躲到樓梯間去了,回來後還被巧克力念了一頓,他覺得在那個環境下就是要認識人,或者阿神也是想要藉著那個機會認識大家,但我只覺得滿滿的格格不入和不舒服。事實證明,最後我也沒跟他們任何一個人混熟,就算後來有跟彌奈混熟,也不是因為那個聚會。
如果你是想要一個交心的朋友,不需要勉強自己強顏歡笑也能得到
做好自己該做的,散發個人特質,自然就會有人想來認識你。書中就有一段建議:在聚會上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如找個角落坐下,保持微笑,自然會有人坐下跟你聊天,就像海葵捕食浮游生物一樣。

反正任何感情都不是強求就行的嘛


參加任何大型活動,我對於佩戴名牌這件事情其實很困擾,看了書我才知道其實,原來這不是我一個人專屬的問題,而是很多內向者都不喜歡這種被標亮放大的感覺(其實只是太多時候他們都喜歡把我的名字印錯),幽默感是可以解決大多數這類尷尬狀態的好技巧,或者是參加這類大型活動前先給自己一個暗示是能調整好狀態,這樣也不至於到現場的時候這麼大的反彈。
參加冬季旅遊我還沒經驗面對這麼多人,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很外向開朗的人,一口氣反彈太大,後來我參加一些youtube舉辦的活動,雖然也有疲憊感,但慢慢能訓練自己面對那樣的環境了。
另一個我大推所有內向者都該入手這本書的原因,這本書詳細的說明了夫妻、親子、職場的相處之道,該怎麼面對外向或者內向的另一伴,性格外向的父母要怎麼教育內向的孩子;反之亦然,在職場上內向的人該怎麼表現自己,讓光芒不至於都照射在外向人身上,由於作者是婚姻家庭治療師,所以她在這方面有相當多的個案分析並不會有唱高調的感覺,每一個章節之後還有重點整理,就算真的真的沒時間看完這厚厚一本,也能直接跳章節後面的筆記篇,直接服用完畢也完全沒有問題。
其實這個世界不管內向還是外向者,都有各自可以發揮的長處和特性
內向者更容易專注在思考層面,同時一個發育健全的內向者,理論上也是有左右腦袋的。結合我之前提過的左腦VS右腦(想太多也沒關係)的理論,左腦控制理性邏輯、右腦控制感性直覺,一個善於傾聽與思考的內向者,如果是左腦較為發達,在邏輯和文字運用上會更加精確;如果是右腦較為發達的話,在創造力上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目前的教育體制還是對左腦發達者較為友善,所以內向的右腦使用者相對弱勢很多,但我覺得不用太擔心,至少你現在知道了你自己的個性和大腦運作方式,對症下藥調整學習方式。例如右腦使用者就是可以用想像或圖像來記憶,左腦使用者可以按順序、條列邏輯,孔子都說因材施教了。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能更加欣賞自己獨特的內向性格優勢啊
老話一句
先學會理解自己,然後好好的愛自己,這樣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愛你了
不管外向還是內向都沒有錯,眾多的特質讓我們每個人都獨一無二,預祝各位能夠在外向世界裡不必再假裝開心,而是找到屬於自己安靜的力量。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請用訂閱代替掌聲,或者在下方幫我按個喜歡,記得開啟小鈴鐺才不會錯過影片喔。我們下個星期二,晚上八點說書時間再見,大家掰掰。
其實我覺得後面附錄這個拉頁很酷,尤其是其中一個開啟話題的方式,一群女生不知道聊什麼的時候,先稱讚對方項鍊耳環就對了,馬上就能開啟話題。恩...所以我是不是該分享一下我的耳環收藏了,有人會想看嘛?哈哈
📚書籍資訊📚
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76內容數
NeKo嗚喵,youtube上的說書人 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 覺得文字很有趣,書評不應該硬梆梆 善用活潑肢體和誇張的口氣 拉近不愛閱讀的人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不暴雷的引發閱讀興趣,就是我的超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eKo嗚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要努力,就會有所回報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剩下90分看家裡有沒有錢啊 欸欸欸欸!!!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博恩說的 先別關掉影片啦
首先這本書是我30年的人生裡面看過 最中二 最混亂 最殘忍 最難看 的一本小說 等等等等,走路痛的粉絲們請別急著炮我 其實我超愛這本書的 因為上述那一切的種種缺點加起來 居然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你我明明長的不一樣 生活在不一樣的環境裡 但社會對我們的期待是一樣的 賺錢,賺更多的錢 我不是說賺錢不好,事實上 《斜槓青年》這本書就是鼓勵大家多賺錢 但怎麼賺,賺得開不開心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壞掉的大人常常這麼說 「如果哪天我能不用擔心你就好了」 「你以為我很想管你嗎?等你哪天當媽你就知道」 「想到你的事情我就睡不著,我已經幾個月沒睡了你知道嗎!」 ......恩? 這是在念我媽傳的LINE訊息嗎 ?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 等春暖花開,就會有一批駿馬任我們挑選 不要刻意去巴結一個人 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等到時機成熟,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
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 除了聊天打屁蔣幹畫 溝通更重要的就是為了,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從早餐吃什麼到公司面試情境 無不用到溝通和談判技巧 因為蔣幹畫的學習難度較低 所以我今天要幫大家畫重點的這本書 《讓對方不知不覺一直說好的交涉術》 可以讓你從情場、職場一路戰到菜市場 就繼續看下去吧~GO
只要努力,就會有所回報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剩下90分看家裡有沒有錢啊 欸欸欸欸!!!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博恩說的 先別關掉影片啦
首先這本書是我30年的人生裡面看過 最中二 最混亂 最殘忍 最難看 的一本小說 等等等等,走路痛的粉絲們請別急著炮我 其實我超愛這本書的 因為上述那一切的種種缺點加起來 居然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你我明明長的不一樣 生活在不一樣的環境裡 但社會對我們的期待是一樣的 賺錢,賺更多的錢 我不是說賺錢不好,事實上 《斜槓青年》這本書就是鼓勵大家多賺錢 但怎麼賺,賺得開不開心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壞掉的大人常常這麼說 「如果哪天我能不用擔心你就好了」 「你以為我很想管你嗎?等你哪天當媽你就知道」 「想到你的事情我就睡不著,我已經幾個月沒睡了你知道嗎!」 ......恩? 這是在念我媽傳的LINE訊息嗎 ?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 等春暖花開,就會有一批駿馬任我們挑選 不要刻意去巴結一個人 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等到時機成熟,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屠呦
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 除了聊天打屁蔣幹畫 溝通更重要的就是為了,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從早餐吃什麼到公司面試情境 無不用到溝通和談判技巧 因為蔣幹畫的學習難度較低 所以我今天要幫大家畫重點的這本書 《讓對方不知不覺一直說好的交涉術》 可以讓你從情場、職場一路戰到菜市場 就繼續看下去吧~GO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好書嚴選 #高敏感是種天賦《暢銷經典版》+《實踐篇》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這世界上有不少性格纖細、敏感的人,我也是其一。 據統計,全球高敏感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特徵是在生物學上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會在情緒、社交、心理或物理上展現出更強烈的反應。 在我成長過程中,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好書嚴選 #高敏感是種天賦《暢銷經典版》+《實踐篇》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這世界上有不少性格纖細、敏感的人,我也是其一。 據統計,全球高敏感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特徵是在生物學上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會在情緒、社交、心理或物理上展現出更強烈的反應。 在我成長過程中,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