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1/1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慎言:講話總是口誤不小心就得罪人,怎麼辦?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有時候我們就是會忍不住在私下聚會聊天一 Hight 起來就口無遮攔,甚至說別人的閒話,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就是聊點八卦吧。但仔細回想一下,很多時候跟人聚在一起不都是在聊八卦嗎?畢竟沒有人願意跟一個嚴肅的傢伙整天討論《論語》或是哲學吧。
但「聊八卦」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來的?隨著網路資訊越來越頻繁、甚至到氾濫的程度,我們又常會聽到假消息、緋聞,甚至有媒體狗仔、鄉民,因為追八卦、造議題、帶風向把對方逼到憂鬱症、輕生。
那「八卦」這件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又要如何謹言慎行,避免在別人背後說閒話呢?

猴子是怎麼「八卦」的?
人類學家鄧巴一直對人類的演化、聚落、行為有長年的研究,這位大神就是提出那個著名的「鄧巴數」(一個群落最大的人數上限大約是 150 人)的那位。鄧巴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猿猴與人類間有一項跟「聊八卦」即為神似的行為,就是「梳毛」,兩者都有濃濃的社交意義;但這個毛可不是隨便梳的啊,讓我們回到 700 萬年前來說明這件事,當時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就是那些猿猴啊、狒狒啊)尚未分家,猿猴開始有群居生活的現象。
一開始只是幾隻猴兒們聚在一起,他們發現這樣摘採食物、彼此照顧、有猛獸還能互相提醒,特別方便。但猴群開始擴大後,猴跟猴之間就會發生一點小紛爭;例如你搶我的葡萄啊、我偷你的香蕉,一言不合就來打一架,大家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乾脆幾隻猴子特別麻吉麻吉決定「分群」了,有點像我們在學校或公司裡搞小團體,會跟比較親近的人一起去吃午飯,傾向找跟自己最常相處、工作接觸面積最廣的人一起玩。
但有「分群」就會有新人要「入群」,這個入群該怎麼申請呢?當時也沒有辦法加 LINE,只好靠「梳毛」這個神聖的行為;你可能會想「梳毛」也太奇怪了吧?為什麼一隻猴幫另一隻猴把毛理順就算是麻吉了?
千萬別小看「梳毛」這個動作,它特別的爽,幫另一隻猴子梳毛的動作、頻率、技巧越好,這隻猴子的腦中就會產生內啡肽,這跟你獨享一桶炸雞跟兩杯冰炫風一樣爽快,會有愉悅、放鬆、甚至舒緩麻醉的效果;而且一梳毛通常就是梳幾個小時,像極了我們跟朋友在咖啡廳 Chil 一個下午,可以說「梳毛」就是當時的「滑手機耍廢」。
Photo by Nitin Sharma from Pexels
可是問題來了,這個梳毛的對象如果選錯了可是會釀成大禍的...,因為被梳毛的猴子基本上不太能動也不想動,內啡肽分泌後會陷入幸福麻醉的狀態,這時如果有其他的猛獸、或是別群的猴子跑來亂就慘了;所以特別需要幫你梳毛的那位夥伴盯緊一點,他能力越強、梳毛技巧越高,就是群裡的交際花,人人都想跟這位「梳毛王」在一起。
換句話說,自猿類以來,越善於社交的也就過得越舒服、生存能力越高、群落發展的也越大。

那怎麼人類不梳頭髮,反而要開始聊八卦了?
好,讓我們快轉到人類祖先出現的時刻,人類這支猿種因為某些原因進化出了強大的腦子,還發展出了語言器官,以前的猿猴們其實也能發出一些聲音,但作用都是提醒、傳訊息這種簡單的小事,可是我們人類就不一樣,能組織出複雜的語言、回朔出不同時間點發生的事情,也因此人類開始能編撰故事、解釋各種自然現象、賦予意義,這時偉大的「八卦」行為就要開始登場了。
人類跟人類相處在一起畢竟還是得跟猴子一樣靠「社交」,但如果靠梳頭髮,這種社交行為太慢了;因為前面說過人類的部落群差不多能到 150 人,你想想,如果每天 150 人一到下午就集體坐下來幫彼此梳頭髮,那個畫面未免也太驚悚,誰去打獵啊?誰去做飯啊?
這時聰明的人類就開始運用他們優異的大腦跟天賦,將「語言」作為高效的社交手段,也就是「聊八卦」。
聊八卦的好處可多了,它可以跨越一對一的限制,達成一對多的群體社交,從酋長在每天打完獵後的爐邊小聚、到婦女們編織跟做飯間的閒聊、互相炫耀伴侶的勇猛,還能交換對生存有利的訊息,例如:「酋長說不能跨越那條河流,不然會被神靈給帶走!」
八卦最大的作用,是讓原本猴子打架鬧「分群」的現象減緩,凝聚部落的向心力,畢竟人跟人之間還是會鬧矛盾的,例如有兩位獵人,一個叫阿強、一個叫阿明,每次出去打獵時阿強都覺得都要提防一下阿明,深怕對方把自己的獵物給打走;阿明也覺得很彆扭,自己明明沒這個意思,這時他突然想到一招,叫自己的老婆跟阿強的老婆聊八卦。
她只要跟對方說:「我們家阿明特別欽佩你們家阿強,每次看他獵野豬的時候,那個勇猛簡直跟戰神一樣!他特別願意幫你們阿強當後援呢。」結果阿強回家,一聽老婆聊起這段話,就徹底對阿明放心了,兩人成為了部落裡的「獵人哥倆好」,每次出門都要結伴同行。
你看,這就是「八卦」的作用,他可以讓人變得親近、讓一些不熟悉彼此的人快速卸下心防、提高合作效率、更能承載許多生存訊息,八卦讓人類的群落變得越來越強大。
Osage, Smoke Signal, bakery card from the American Indian Tribes series (D39-1), issued by the Gordon Bread Company

八卦如陰陽兩面,有好必有壞
但有趣的是就像中國的「八卦圖」有「陰」跟「陽」兩面,一件好事必然有它壞的一面,八卦也不例外。
「八卦」對人的傷害最常見的就是欺瞞以及誤導,例如今天阿明突然覺得不用再靠阿強打獵了,想反目,結果又跑去叫自己的老婆講八卦,跟部落的婦女說:「阿強私下嗆酋長,那條河根本就沒什麼可怕的,是酋長太廢了、膽小鬼才不敢跨越河流!」
這條消息就跟現在的假新聞一樣傳得特別快,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傳遞假消息」的好處特別多,對傳遞者帶來的利益也十分巨大。當阿明的老婆繪聲繪色的形容阿強的假消息時,其他的人會越聽越興奮,還會揣測:「勇猛的阿強現在是要選酋長了嗎?他想推翻酋長,那我們要支持誰啊?」
你看,八卦消息就會自行演化,變成一件特別壞的東西,結果酋長氣的直接找阿強打了起來,兩敗俱傷,阿明最後跳出來說:「看來只好我先來當酋長帶領大家了。」傳播假消息的人,總是得到最終的利益。
但至今,「八卦」已經變成人類密不可分的行為,遍佈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跟朋友坐在咖啡廳、到辦公室的茶水間、還有網路、報章雜誌的明星軼事;它既有好、也有壞,到底我們該怎麼區分它們的價值呢?
Photo by Helena Lopes from Pexels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你會覺得有些人講話很沒內容?》就在探討這件事。裡面提到克勞德·夏農的「資訊論」就是專門來衡量一條訊息是否有價值的利器;當時我歸納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
當一條訊息的「不確定性」越大,它所需的「資訊量」也越濃厚,而訊息的價值就越高;反之「不確定性」越小、「資訊量」淡薄,訊息的價值就低。
大部分的狗仔報導、八卦,都是用「疑似」、「看起來」、「有目擊者指出」這類的文字,再輔以一些聳動的標題把人騙進來,雖然它看起來「不確定性」很高,但點進去就發現文章只是短短一段,搭幾張跟拍的照片就沒了,捕風捉影的其他就讓讀者自己去揣測跟遐想,這就是「資訊量」十分淡薄,幾乎不用什麼腦力就能讀完,由此可判斷訊息的價值很低。
另外一種文體叫「心靈雞湯」,就是長篇大論寫了一堆沒重點、沒理論、沒一句有用的,但不斷的插入鼓勵、正能量的語句;注意,這並不是「資訊量」很大喔,這叫「字數很多」但「資訊量淡薄」,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當你的眼睛把文字掃過去,不用細讀,腦子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下一句要講什麼,這就是「不確定性」特小、「資訊量淡薄」,代表沒價值。
掌握「資訊論」的判斷標準,每次見到一篇文章或聽到一段話,要用「資訊量濃厚/淡薄」跟「不確定性大/小」兩個維度同時判斷,才不會一直接受沒意義的八卦或雞湯。

那該如何做到自身的謹言慎行?
剛剛講的是如何判斷「外部訊息」的價值,但回到我們自身,還是要解決如何「慎言」的問題,其實自己不該隨便講別人的閒言閒語、散播「壞的」八卦訊息,這我們都懂,但有時候就會不小心疏忽;因此我這邊要教你的是如何在話說出口前,預防口誤的幾個訣竅:
1. 判斷自己的訊息環境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公司大老闆、政治人物、或是上層社會階級的人士,有不當的發言、口誤,甚至有歧視的言論,導致他們要事後鄭重道歉;其實對於「口誤」這件事,佛洛伊德是特別嚴厲的,他曾說:「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的口誤都含有真實的成分。」他相信人的「潛意識」跟「意識」之間,有一道門衛,而那些內心壓抑、真正的想法,往往都在潛意識中停留, 雖然沒說出來,但在睡眠的時候門衛會放鬆,意識的看管就會鬆懈,這時真實的想法就會流入,以夢境的方式呈現;而他認為「口誤」這件事,其實也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流露出來了。
我們姑且不論佛老爺的理論是否正確,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方式推導出這些大老闆、政治人物口誤的原因是什麼,其實是所處的「訊息環境」不同,導致他們缺乏正常人的訊息反饋;因為這些人平時接觸的,不會是一般大眾,通常會是老闆跟老闆之間的應酬、交流居多,政治人物之間閉起門來說話、協商,因此他們私下交談的方式,絕對是和一般人不同的。
但他們所處的「訊息環境」往往是「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這些握有權力的人,在公司、組織裡,往往不會被下屬或助理給糾正,可能平時私下也常在說:「年輕人加個班就該該叫!」、「女性就該回家生孩子。」、「同性戀都很淫穢。」而他們身邊的人往往不敢指證他們,因為一講可能工作就沒了,這就塑造出了非常危險、缺乏正確反饋的「訊息環境」;因此當他們面對媒體鏡頭和社會大眾,一緊張的時候,那道「門衛」就鬆懈了,真心話不小心就講了出來。
所以要第一招就是要格外的「審視自己所處的訊息環境」,不論你是哪個社會階層、哪個職業,我都建議要與其他不同類型的人交流,打開你的「訊息環境」邊界;如果你長期只汲取一種訊息管道、甚至是資訊量淡薄毫無價值的內容跟談話,這是很危險的。
2. 把所有話當明天就要登在頭版
我特別喜歡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他說自己每次做到謹言慎行的方式,是因為他把每次說話、甚至是跟朋友間的閒聊,都當成明天就要被登在報紙頭版了,這樣他說話之前就會格外的小心,給自己提個醒;我們也可以善用這種方式,每次話要說出去之前,先喊停、想一下、講慢點,如果對方是你的好友,應該不會建議跟你多坐幾分鐘的,至於沒想清楚的,乾脆不要講出口。
Photo by Kaboompics .com from Pexels
同樣的技巧,我常會用在工作交流的信件、或是在群組中的工作回報,我會用像寫新聞稿般正式的文體,把我的想法通通先寫在備忘錄筆記上,然後一字一句的修改、審視一遍;確認沒有問題、意思清楚傳達後,在發佈到群組或寄出信件,這能有效的降低溝通的錯誤、防止對方誤會、而且也能顯示你特別重視跟對方的關係。
絕對不要在你還沒想清楚的時候,在工作群組、信件裡,用跟朋友聊 LINE 的方式說話,寧願謹慎一點、自己回覆的效率低一點,也不要因為疏忽草率,事後花更大的時間跟對方重新溝通、道歉。
3. 用「河流」先幫話語進行鋪墊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人講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章往往缺乏邏輯結構、聽起來或讀起來很不順暢,這其實是因為人的話語沒有經過梳理,就直接講出來,特別容易混亂;日本有名的溝通大師齋藤孝,針對這件種情況就提出一個有效的方法,叫「河流」。
你要想像每次和對方說一件事情前,你們站在不同的彼岸,之間有一道河流,你要讓對方走到自己這端來,得先幫他鋪一些「墊腳石」;這些墊腳石是什麼?就是「必備認知」,是讓對方理解你意思前,需要具備的一些知識或資訊。
以我這篇文章來說吧,我要解釋「慎言」的重要性,我寫作前就會先想:「讀者需要什麼樣的墊腳石呢?」我列出了「八卦與人類社交演變」→「八卦的變質與資訊價值的判斷」→「如何謹慎發言的技巧」,這三個墊腳石就幫助你一步一步走到了這段。
有經過鋪墊的文字,讀起來就算用詞不夠精美,至少在訊息的傳遞上也不會錯到哪去,其實寫文章、回信、發訊息,各式各樣的交流都能使用這個方式來降低訊息交流的錯誤。
Photo by Lucas França from Pexels

慎言:不說對人對己無益的話,避免閒言閒語
我自己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往往是比較「慎言」的,但最近發現在一些比較親密的社交關係中,往往容易聊開了,就放肆的對看不順眼的事物指東指西的、特別愛閒言閒語,這點每次讓我回憶與反省起來都相當汗顏...。
富蘭克林的十三條美德中,第二條是「慎言:不說對人對己無益的話,避免閒言閒語。」
但也不是就告訴各位「不要聊八卦」,要記得,八卦是有很強的社交屬性,而且能夠讓別人覺得你特別容易親近、能提升彼此好感、信賴度的行為,這是從猿猴到祖先,一直到人類文明社會建立以來都沒有被斷絕的交流媒介,只要不把八卦作為惡的利器,放鬆跟別人聊是非,也是一大享受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