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給孩子探索,有差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攝影師: Skitterphoto ,連結: Pexels
最近,在聽作家凱若的有聲書。
有過兩段婚姻,曾經在單親媽媽的腳色裡掙扎,最後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穩定的生活,嫁給德國的先生也寫了很多教養的心得,提供了自己不少思維的反芻,也看見了即便是異國的育兒經驗,很多地方和我們自己也很類似,不會覺得自己有太多的特別而產生的陌生困惑。
對於凱若的經歷,我有了一點點問題,便與老婆討論,也解開了一些心裡的小結,就在載著兩位公主前往小公主害怕的幼兒園路上,乘著風我問:
凱若在過去也是在傳統的教養觀念長大的,以讀書作為所有生活的優先選項,連廚房都不能進去,這樣的背景,以前只會讀書考試的小孩,到今天也能過著自己理想的生活,我們這樣花費多心思提供小孩探索的自主和環境上,會不會其實沒有甚麼差別?但最後決定未來的還是看她們自己?
我接著說:「跟著群體的價值觀一起走,也許並不一定代表著以後會過得不好,只要長大之後能夠自我學習成長,不管有沒有在小時候培養,還是能夠有同樣的成就吧?
「老公會有這樣的想法是難免的,因為相對於國外,我們應該正處在轉型的過渡期,因為現在資訊很容易取得,我們這一代的人可以接觸到很多別人的教養觀念,但面對以前的做法還是會有不少衝突需要磨合,甚至苦惱自己這樣做對不對吧」
「大概是所謂的典範轉移吧~」我隨意遞出不熟的專有名詞獻寶。
「他們或許都有相當成就,但要看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啊?凱若的第一段婚姻也不是很好,掙扎了很久才走過來的。又例如你老婆我,也是經過了好幾段感情,付出了代價,然後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如果我們能給女兒好的觀念和價值觀,她就能從一開始就懂得篩選甚麼是吸引自己的男性特質以及符合自己個性的對象,少經歷一點我以前受過的傷。」
「這一點我倒覺得,只要外觀OK,個性沒有明顯的問題,再加上主動的攻勢,女孩子應該很容易就被追求的男孩所吸引吧。個性、價值觀、家庭背景甚麼的,都是需要相處過後,甚至是熱情過後,才會發現這些東西跟自己不合,很難一開始就知道別人的父母怎樣或者這個男生的價值觀、個性或者生活習慣跟自己合不合的來?運氣不好,碰到傷心難過的一段感情可能還是躲不了吧」
「不過,或許從小就跟著我們一起生活,讓她和我們有類似的價值觀後,即便是遇到不順遂的感情,應該就比較容易選擇切割和停損不要讓自己被別人綁住,並且學習到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對象,不會一直陷入原本的感情無法自拔,也不會因此成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就像妳的一些朋友,明知道男人吃裡扒外,也是死心塌地的甘願受傷害。」(還有總是找有家室的男人在一起的那些)我心裡想著。
「嗯,也許是吧!」
無法避免犯錯,但擁有面對犯錯的心靈彈性和思考主權,或許可以經歷較少的代價去找到內心的聲音、理想的對象,投入想做的熱情、追求的夢想,還有勇敢做自己的眼光,這應該就是我們想給孩子的教養本質
甚麼樣的環境之下都能產生完整的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相同的環境下得到關注,或者只能長歪了,帶著小時候的遺憾過著下半輩子生活。如果可以,那些能讓女兒在各種環境都能帶有自信和尊嚴的去面對,可能才是父母能給她的最好禮物和永久資產。
下了日光大橋,心情也愉悅了起來,女兒表示
「我不想去學校」
「只是去溜滑梯而已喔」
我們會陪著妳熟悉幼兒園裡的一切,等妳開始有了自己的雙腳以後,再慢慢的離開我們去草地裡奔跑吧。

2020.1.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裡頭有個小窗,連結著辦公室的寬敞,不過也從來不會有從裡邊往外看出去的風景。小窗經常切不斷的是還沒熄燈的喧囂,但也隔了不少蚊子和爬蟲。這裡天然,夏天的時候必須掛起薄薄的防護罩我才敢入眠,入秋之後才省了這道手續,僅僅鋪好自己的床墊(對我而言只是輕輕的保潔墊),拋上棉被,在擺好枕頭就大功告成。
展望2020,首先最期望的是孩子、老婆和家人們,都能在接下來的一年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我的新工作也即將在一月初上手,期許自己能用最快的時間進入狀況。學習,能夠依照著自己規劃的進程,一步一步完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寫字,還沒寫滿兩個月,希望了完成2019所立下的目標,給自己最棒的自我實現。
這是一個愛上小學三年級女生的故事(誤) 居然可以把年輕自己十多歲的小學三年級女生描繪得如此動人,敘事內容溫柔深情,令人不覺得這是在看一場在正常不過的戀愛故事,但在70年代的守舊社會,這種關係可謂不倫極致。 但藏在感情背後的,是文明的衝突,是悲慘的底層故事。
好好活著,也意味著好好等死。 浪費別人的時間和謀殺沒有兩樣,如果要浪費時間,要自殺請自便,就算覺得別人的時間和你的一樣廉價,也不該隨意決定別人的生命該如何運用。
又遇見在鐵花路上的「米粒餅」,擺起骨董風味的燈泡和家具,用一把二胡和一把吉他譜成一道又一道扣人音樂的街頭藝人。路過「手笛男孩」的熟悉旋律,還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外國人吉他獨奏,小女孩唯獨興致高昂地駐足在上一次也逗留觀賞的迷你交響樂團。
想幫助別人,或希望別人應該怎麼做的心情,都是旁觀者自己的渴望,並不是當下受困在情緒牢籠裡的人所需要的解救。請不要讓渴求認同的心與關愛和同理混淆了,應該專注的一直是眼前的痛苦,不是我們身體裡的自我。
裡頭有個小窗,連結著辦公室的寬敞,不過也從來不會有從裡邊往外看出去的風景。小窗經常切不斷的是還沒熄燈的喧囂,但也隔了不少蚊子和爬蟲。這裡天然,夏天的時候必須掛起薄薄的防護罩我才敢入眠,入秋之後才省了這道手續,僅僅鋪好自己的床墊(對我而言只是輕輕的保潔墊),拋上棉被,在擺好枕頭就大功告成。
展望2020,首先最期望的是孩子、老婆和家人們,都能在接下來的一年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我的新工作也即將在一月初上手,期許自己能用最快的時間進入狀況。學習,能夠依照著自己規劃的進程,一步一步完成每個階段的目標。寫字,還沒寫滿兩個月,希望了完成2019所立下的目標,給自己最棒的自我實現。
這是一個愛上小學三年級女生的故事(誤) 居然可以把年輕自己十多歲的小學三年級女生描繪得如此動人,敘事內容溫柔深情,令人不覺得這是在看一場在正常不過的戀愛故事,但在70年代的守舊社會,這種關係可謂不倫極致。 但藏在感情背後的,是文明的衝突,是悲慘的底層故事。
好好活著,也意味著好好等死。 浪費別人的時間和謀殺沒有兩樣,如果要浪費時間,要自殺請自便,就算覺得別人的時間和你的一樣廉價,也不該隨意決定別人的生命該如何運用。
又遇見在鐵花路上的「米粒餅」,擺起骨董風味的燈泡和家具,用一把二胡和一把吉他譜成一道又一道扣人音樂的街頭藝人。路過「手笛男孩」的熟悉旋律,還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外國人吉他獨奏,小女孩唯獨興致高昂地駐足在上一次也逗留觀賞的迷你交響樂團。
想幫助別人,或希望別人應該怎麼做的心情,都是旁觀者自己的渴望,並不是當下受困在情緒牢籠裡的人所需要的解救。請不要讓渴求認同的心與關愛和同理混淆了,應該專注的一直是眼前的痛苦,不是我們身體裡的自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了孩子的教育,劉舒妍創辦了茉莉花園新創教育,起因為劉舒妍回國後,發現台灣填鴨式教育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於是決心幫孩子開啟「自學」模式。不僅融入了西方教育理念,甚至連教材都直接引入西方原版教材。經過十年耕耘,終於在台灣開花結果。 為了孩子!決定自己投身教育界 「教育」向來是父母最關注的議題。
在討論理想生活之前,我邀請大家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是誰? 2. 我有什麼能力? 3.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Thumbnail
孩子, 如果我曾經, 用時間,青春,金錢,生命, 努力的灌溉你這棵小樹苗, 在未來, 你不一定要回饋我什麼, 只需好好的成長茁壯, 為自己而活, 直到你如同當年的我一樣, 肩負起你的責任, 繼續前行.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這本書以漫畫和清晰的描述讓孩子們輕鬆瞭解自己的潛力和未來適合的職業,並且提供了性格測驗,幫助孩子們進行天賦探索和個性解析。閱讀本書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規劃會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面對生死問題以及對孩子的愛與支持的文章,內容也簡述剴剴事件經過,並了解等家孩子的故事。
Thumbnail
為了孩子的教育,劉舒妍創辦了茉莉花園新創教育,起因為劉舒妍回國後,發現台灣填鴨式教育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於是決心幫孩子開啟「自學」模式。不僅融入了西方教育理念,甚至連教材都直接引入西方原版教材。經過十年耕耘,終於在台灣開花結果。 為了孩子!決定自己投身教育界 「教育」向來是父母最關注的議題。
在討論理想生活之前,我邀請大家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是誰? 2. 我有什麼能力? 3.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Thumbnail
孩子, 如果我曾經, 用時間,青春,金錢,生命, 努力的灌溉你這棵小樹苗, 在未來, 你不一定要回饋我什麼, 只需好好的成長茁壯, 為自己而活, 直到你如同當年的我一樣, 肩負起你的責任, 繼續前行.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這本書以漫畫和清晰的描述讓孩子們輕鬆瞭解自己的潛力和未來適合的職業,並且提供了性格測驗,幫助孩子們進行天賦探索和個性解析。閱讀本書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規劃會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面對生死問題以及對孩子的愛與支持的文章,內容也簡述剴剴事件經過,並了解等家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