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場花街說vs. 此花區發祥說,到底誰才對?
日本的「節分」原意為「將各個季節分開」,所以在一年四季換季時,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都是「節分」。但到了江戶時期以後,「節分」已經約定成俗變成立春前一天,也就是西曆 2月3號這一天。
在傳統上,多數人聽到「節分」這天就會想到「福在內、鬼在外」的撒豆子驅魔——各家的一家之主會帶起魔鬼面具,由家中其他成員朝著「鬼」撒豆子驅魔,每個人還要吃下和自己年紀相同的豆子數量。
然而近年來,從關西地區發揚光大的「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已經漸漸取代「福在內、鬼在外」的撒豆子、吃豆子習俗。
惠方卷魅力直逼撒豆子
マイボイスコム株式会社比較 2005年和 2016年的市場調查後發現,2005年日本全國只有 31.0%回答說他們家在節分這天會吃惠方卷,但到了 2016年這個比率上升到 36.2%。反觀「福在內、鬼在外」的撒豆子,則從 2005年的 56.3%下降到 35.6%,會特別在節分這天吃下和自己年紀相同的豆子,也從 42.1%下降到 23.9%。
該份調查也訪問了選擇撒豆子或吃惠方卷的理由:
- 為什麼要撒豆子:
說到節分就是要撒豆子啊、節分是老爸可以刷一波在家存在感的日子(因為爸爸負責扮鬼,要被丟豆子)、節分不撒豆子不然要幹嘛
- 為什麼不撒豆子:
撒完豆子還要打掃很麻煩、會打擾到鄰居、孩子已經大了就不撒豆子了、因為我一個人住
- 為什麼要吃惠方卷:
這樣一頓午餐就搞定啦、比起撒豆子這簡單多了、這很有趣啊、從小到大說到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
- 為什麼不吃惠方卷:
沒聽過這個、覺得這是邪門歪道
從7–11廣告宣傳到日本全國
說起「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其實這是近年市場行銷推波助瀾的效果。1989年,廣島縣部分地區的 7–11開始宣傳當地的「有趣的習俗」 — 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不一會兒功夫,各家超商、超市、百貨公司都在節分這一天賣起惠方卷,一口作氣將這個「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的習俗推廣到日本全國。
朝著惠方一口氣吃掉惠方卷就對了
就是一條不剪切的太卷壽司
說到這裡,總是要知道一下惠方卷要怎麼吃,才能接著談到惠方卷的起源。簡單來說,惠方卷就是一整條沒有切過的太卷壽司(配料豐富、直徑較寬的海苔壽司),除了「惠方卷」這個名稱外,在關西地區也會稱作「丸かぶり」,意思就是吃某樣食物(常指水果)前,不先切開一口氣吃下去。
切了,緣份就斷了
通常一條惠方卷會包入 7種配料象徵七福神,所以惠方卷絕對不能剪切,一剪切就會和福氣、緣分斷絕一切的牽連,這樣就沒有祈福的效果了。另一說是,一整條惠方卷象徵可以打鬼的金棒,讓鬼怪退散(就像撒豆子那樣)。
朝著惠方默默地吃下去 惠方卷在吃的時候呢,要將惠方卷朝向當年度的「惠方」,也就是歲德神所在的方位,在心中默念想要祈求的事情,然後一口氣安靜地把惠方卷吃完,吃的時候不能開口和別人說話,就完成了「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 2019惠方方位:東北東 今年(2019)的惠方為「東北東」,如果不知道當年度的惠方要怎麼看也沒關係,除了手機一查就能得知之外,基本上只要走一趟便利商店,還沒找到惠方卷專區,就會先看到超大的惠方卷看板指向惠方位置,告訴你要朝哪邊吃才對。 惠方方位看的是天干,所以只要得知該年度的天干是誰,就可以得知惠方方位:
・東北東:甲・己
・西南西:乙・庚
・南南東:丙・辛・戊・癸
・北北西:丁・壬 惠方卷起源大公開 雖然前面提到,「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是從廣島的 7–11發起的,但說到惠方卷的起源,多數人都會直指關西地區,特別是在大阪。 圖為 2016年1月31日的女大生恵方卷大賽上,心齋橋商店街代表將一條惠方卷大口塞進嘴裡,Photo Credit: CHANG, Yu-Chieh。 最多人講:大阪船場花街說 熊本大學專門研究「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的岩崎竹彦副教授指出,惠方卷的起源是從大阪船場的花街開始。當時花街(花柳業)的小姐們會在節分這天吃惠方卷,附近的船場商人也學起花街小姐不剪切太卷壽司這招,一口氣將太卷壽司塞進嘴裡當成一種遊戲。現在在大阪的壽司店還能找到 1932年壽司公會做的宣傳海報,是目前最早能找到最早的資料。 昭和 15年(1940年)大阪壽司公會發行的「幸運卷壽司」傳單,現藏於大阪歷史博物館。 簡而言之,「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的大阪船場花街說,最初是花街小姐們的習慣,再搭配壽司店的宣傳,到了江戶末期明治初期就變成船場商人為了要祈求生意興榮的習俗了。 值得一提的是,惠方卷除了「惠方卷」這個名稱外,在 1940年代的壽司店傳單上還曾經用過「幸運卷壽司」這個名字, 一直到了 1975年代(昭和 50年),海苔公會才加入壽司工會的行列,積極宣傳惠方卷。 人氣急上升:大阪市此花區發祥說 除了傳統上最為人知的「大阪船場花街說」,這幾年又冒出了「大阪市此花區發祥說」的說法,就連大阪市此花區的官網上,都有記載這件事。 申村的大過年 在明治 40年代前,大阪市此花區有一個叫做「申村」的村莊。申村每年到了農曆過年的時候,就會舉辦「世念講」的弘法活動,聚集村莊所有的年輕人、船夫通宵達旦地閒聊、下棋、打牌,或是到墓園進行試膽大會,總之就是一個村莊裡的大活動,聚在一起過年的概念。 餓到等不及,「不用切了」 由於「世念講」的參加人數很多,如果做好卷壽司還要切實在太花時間,在「世念講」玩樂的大家已經餓到等不及了,所以對著在廚房忙進忙出的人大喊:「肚子已經餓扁了,不用切了直接送過來吧!」 整個村莊被淀川淹沒 然而,申村這個村莊在明治 40年代的淀川整治工程時,已經整個淹沒到河床底下,只留下當年申村人相當重視的「庚申堂」搬到此花區伝法5丁目8番,成為申村曾經出現在歷史上的佐證。 從農曆除夕改成西曆節分 承前述,申村「世念講」最一開始是在農曆過年期間,最多人聚集的日子就是在除夕夜的時候,隨著日本將陰陽合曆改為西曆,這個「不剪切太卷壽司直接吃」的習俗,也就跟著改成最接近農曆過年的「節分」了。 這段歷史也被記載在勝安男寫的《伝法のかたりべ(五)-旧・申村を含む-》一書當中: 『伝法のかたりべ(五)-旧・申村を含む-』(勝安男著)6頁の中に以下のような記述があります。
「(省略)昼食夜食は巻寿司を食べることが習わしとなっていました。(省略)鮨を巻くだけでも目の回るような忙しさです。切る暇などはありません。(省略)『姉さん、切らんとそのままおくれんか。腹が減ってグーグー言うとるわ。上品な食べ方せんでも、みんな顔見知りのもんばっかりや。』(省略)そこで、鮨の丸噛りとなるのでありますが、宿の女房が『あんたら、ちょっと待った』と一声、『鮨を噛るとき、家の神棚に、今年も元気でいられるようにと、拝んでから噛るのんやでぇ。』(以下、省略) 白話文語譯大概就像這樣: 忙著做卷壽司的女性:「啊啊~忙死了!忙死了!」
申村的男性:「大姊,不用切了直接送過來吧!雖然這吃法很不優雅,但大家都很熟沒差啦」
女:「這樣的話真的是幫了很大的忙」
男:「我們要開⋯⋯(動了)」
女:「你們等一下!要一口氣吃掉壽司之前,先向神明祈求今年也能充滿活力,拜過才能吃!」
男:「這樣啊,希望我們明年還能再和達者們一起吃壽司。(嚼嚼嚼)」 綜合上述,不論「大阪船場花街說」還是近年人氣急上昇的「大阪市此花區發祥說」,這兩個共同背景都是惠方卷是在江戶末期、明治初期源於大阪的習俗。 「船場花街說」和「此花區發祥說」誰才對? 佛教大學八木透教授表示,節分是一年當中重要的節日,為了祈求這一年無病消災,不要發生什麼壞事,所以各地會吃特別的食物當作傳統。以大阪來說,大阪人選擇的食物就是卷壽司。 八木認為,此花區申村發祥說有史料記載,經過歷代傳承下來應該不會有誤,但單憑這樣就認為「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是從此花區開始的,這麼說太過武斷,很可能在同一時期還有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傳統,要精確地判斷就是哪個地方開始的相當困難。 八木接著說到,或許船場花街說是讓「節分就是要吃惠方卷」廣為流傳的起源,與其硬要從「船場花街說」和「此花區發祥說」選一個,不如像現在這樣和平共處,不需要特別爭論誰對誰錯比較好。 事實上,此花區官網上也寫到,當時申村的習俗只有抱持著感謝的心意向神明拜過再吃,並沒有「朝著當年的惠方方向吃」的概念,所以申村勉強來說,只能作為「一口吃下不剪切卷壽司」發源地。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特集】“恵方巻の起源“に「新説」…“大阪の此花区”が発祥の地?その謎に迫る 恵方巻きという「伝統」を作ったのは誰か 販促キャンペーンの死角 恵方巻き 2019年の方角は?由来や食べ方・ルールを知り節分で開運! 恵方巻きの由来と食べ方|太巻きを黙って食べる理由とは? 恵方巻は作られた伝統なのか 発祥は花街、「怪しげな風習」が広まった理由とは 恵方巻きの由来は下ネタじゃない?食べ方と今年の方角&意味や起源も! 此花区が「巻き寿司の丸かぶり」の発祥の地といわれ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