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無麩質料理—海苔飯捲

蔬食無麩質料理—海苔飯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到海苔,就會想起小時候過年期間,常會吃到元本山海苔或是高岡屋海苔。我和親戚孩子們都很愛海苔,尤其在吃不下飯時,只要用張小海苔把菜飯包起來,就可以多吃個好幾口。(我小時候吃飯超慢的…)

長大後,偶爾在路邊看到有商家在賣海苔飯捲,也會買來吃吃看。它是長這樣:

圖片來源:網路照片

圖片來源:網路照片

我原以為海苔飯捲是日式料理,沒想到它是一種很流行的韓國料理。在朝鮮日治時期,日本的捲壽司傳入朝鮮半島,朝鮮人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海苔飯捲。他們大多會佐以泡菜一起食用。(參考維基百科)

日式壽司的作法比較費工,需要在米飯中加入壽司醋,內餡的挑選及擺放位置也要講究,還要使用竹廉把壽司捲得緊實,才能讓最後的切面看起來美觀。所以相對而言,海苔飯捲的做法較為簡單。

海苔飯捲食譜如下(內餡可以更換為自己喜歡的):

食材
  1. 白飯(事先煮好放涼)
  2. 味付海苔*
  3. 生菜(高麗菜絲或其他)
  4. 菇類(鴻喜菇、金針菇)
  5. 紅蘿蔔絲
  6. 無麩質米香鬆**(或素鬆)
  7. 黑芝麻粉
  8. 泡菜(如果有韓式泡菜,也可以搭配一起吃)
做法
  1. 菇類炒蘿蔔的:先炒紅蘿蔔絲,炒軟後再加入菇類(鴻喜菇+金針菇)一起炒,加點鹽,待菇類水分跑出來,最後灑點黑胡椒即完成。
raw-image


2.DIY時間:在盤子鋪上味付海苔,依次放上白飯、生菜、菇類炒蘿蔔



raw-image


3.灑上米香鬆(或素鬆)、黑芝麻粉

(也可以加點沙拉醬)




raw-image


4.最後把它捲起來就完成囉!

(這款海苔的size做起來不像外面賣的這麼長,是短版的。)








結論:事實證明,愛吃海苔根本與年齡無關,雖然已經長大了,還是很愛吃海苔啊!


*這次選用里仁賣的味付海苔(半張)。另有賣一款全張的燒海苔是沒有味道的,比較適合用來製作日式捲壽司。

**一般素鬆有含小麥纖維,容易麩質過敏者也可試試這款米香鬆,它有含羅勒,偏義式香料的風味。

raw-image


avatar-img
心晴的沙龍
92會員
68內容數
我將觸動內心的見聞,化為了思想文字。歡迎來訪,共享這裡的故事與風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一年的下班時間。同事敏敏開車載著Enya和我,在夏夜晚風裡,一路驅車前往墾丁。忘了是誰的提議,也忘了是如何成行的,只知道那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睽違多年的說走就走之旅,今年再度啟程,目的地是台東。我們一路上聊著多年前那一晚的回憶,對於三人能再度一起出遊,都覺得很難得、也很興奮!
有時為了節省料理時間,及兼顧營養的攝取,我會將多種蔬菜煮成一道菜,搭配飯類一起吃。例如咖哩飯、各種燴飯就屬於這一類。下一道要介紹的菇菇油豆腐也是這樣出生的。
上週六日兩天,我難得北上一趟。其中一個重要行程是回母校參加一位老師的退休研討會。我曾離家在台北待了將近十年,在那裏度過了美好的青春歲月,經歷求學、考試、實習等生涯,也認識了許多好友,那真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這次能回母校再見到這位曾教導過我、多年未連絡的老師,非常開心。中場休息時間我找老師聊聊,把準備
某一年的下班時間。同事敏敏開車載著Enya和我,在夏夜晚風裡,一路驅車前往墾丁。忘了是誰的提議,也忘了是如何成行的,只知道那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睽違多年的說走就走之旅,今年再度啟程,目的地是台東。我們一路上聊著多年前那一晚的回憶,對於三人能再度一起出遊,都覺得很難得、也很興奮!
有時為了節省料理時間,及兼顧營養的攝取,我會將多種蔬菜煮成一道菜,搭配飯類一起吃。例如咖哩飯、各種燴飯就屬於這一類。下一道要介紹的菇菇油豆腐也是這樣出生的。
上週六日兩天,我難得北上一趟。其中一個重要行程是回母校參加一位老師的退休研討會。我曾離家在台北待了將近十年,在那裏度過了美好的青春歲月,經歷求學、考試、實習等生涯,也認識了許多好友,那真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這次能回母校再見到這位曾教導過我、多年未連絡的老師,非常開心。中場休息時間我找老師聊聊,把準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