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閱讀|孤獨管理

作者:王浩一 出版社:有鹿文化(2018年初版)
一言以敝之「孤獨,是一生最核心的課題。」
青春期的孤獨是舵手,從童年擺渡到成人,在舒適之根與流浪翅膀間拔河,醞釀出「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的底蘊是孤獨,還是孤獨彌漫了整個青春」這樣的詞句,總是想以熱鬧填滿時空,卻發現,孤獨如水,滲透每一個縫隙。
中年之後,孤獨有了顏色,深夜獨酌的黑色孤獨,午後獨酌的白色孤獨,唏噓淚水與恬靜舒適,都是人生刻意選擇的孤獨。此時,孤獨近似文青。
變老後的孤獨,有了淒涼的色彩,手中的權力早已悄悄流逝,時間一下多了起來,能察覺的還能創造別樣的色彩,無意識的,一點一滴被孤獨塞滿所有細胞,無力反彈。也許,寫作與藝術會是延緩老化的好方法。
既然孤獨無所不在,能與它和平共處甚至管理孤獨,成為一種能力。「從思考進入孤獨,再由閱讀離開孤獨」「一個人旅行,培養自在與詩心」如此便能在孤獨裡進出自如,管理孤獨。
身邊不少長輩一生為家奉獻,當子女長成感受到孤獨後,不知如何度日,沒有消遣、沒有朋友、無法獨處,竟日是煎熬,龍應台女士在《青春迷惘後的十三件事》一文中提到要「學會玩,培養幾個終身的嗜好。否則,有一天你退休了或者工作被人工智慧拿走了,你就一無所有,是一口乾涸龜裂的池塘。世界上最窮的人,是一個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當你老的時候,就是一個最讓人不喜歡的孤獨老人,因為你像一支乾燥的掃把一樣,徹底無趣。」簡直就是真理。
作者退休後,採取的方式是保持自律,生活簡約、思想博雜。同時在生活中運用梅迪奇效應(註1),把不相干的東西找到新關係,再自問自己應該貢獻什麼?同時,以詩心(註2)管理時間。
此書談到這裡,是我認定的精華區,極適合將退休、已退休著翻閱,英國的「現在去教書」運動,瑞士的「時間銀行」計畫,日本人的「一生二生(在一生中經歷兩個不同意義的生命)」態度,都給了作者很多想法,而退休者讀書會,也是選項之一。
推薦這本書,我輩中人應讀書單之一。
註1:梅迪奇效應-十五世紀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梅迪奇銀行家族,資助了眾多範疇的創作家,如雕刻家、科學家、詩人、畫家、建築師與金融家等,讓他們彼此交會學習,引發的化學效應打破了不同文化的框架與界線,合力創造的新觀念世界,後人稱為文藝復興。
註2:詩心-《華嚴經》「莫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