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思考體驗營初登場—備課紀錄與反思

    #志同道合的伯樂
    6月中透過學弟牽線敲定8/3、8/4要到壯圍國中進行一場哲學思考體驗營,6月下旬和邀請我的宜澄老師碰面聊聊。宜澄老師本身在壯中有近18年的資歷,也是我們哲學思考線上課的同學(但不熟識),碰面前我本想她只是剛好暑假有個機會可以排研習,所以把機會給了毛遂自薦的我,沒想到碰面當天接觸才知道她對推動校內思考教育這件事的熱忱超乎我的想像與堅定。從她對我這完全沒教學經驗、只有思考班學習經驗同學的信任就可以感受出來。我記得當時問她為什麼有辦法這麼放膽邀請我,完全不怕我搞砸,她告訴我這是她想做很久的事,現在有人可以一起推動,她當然很樂意,在這之中我感受到身為一個教師龐大的熱情與多年經驗累積起來的自信!
    而在當時,我也很坦白地和她說,我完全沒有受過任何教學訓練,也不是褚士瑩阿北,我不認為我有辦法從頭到尾用提問對話的方式來讓孩子們體驗思考,所以我可能會想想結合一些活動設計來進行,若她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和我說,她聽了竟然覺得這樣也很好,反正就交給我自己摸索!她如此開放的支持,在那當下我真的有中頭彩的感覺,覺得自己特別特別的幸運,因為這正是我跨出這一步非常需要的信心和後盾!
    和宜澄老師碰完面後,我知道接下來就得靠我自己了,想了一些課程設計的方式後,我並沒有太大的動力繼續往下想,因為我發現我希望讓孩子真的體驗到像阿北帶的工作坊那樣,完全透過思考邏輯探討問題所產生的樂趣。如果透過其他課程設計,那雖然安全卻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並不真誠,我無法繼續。
    做了這決定後,我就和思考班同學們蒐集國中生一般會遇到的問題,還有問宜澄老師這些參與的同學可能需要幫助的問題,得到的回饋大概都與課業成績有關。但這時我又陷入另一個迷思,如果這問題他們沒興趣怎麼辦,請教阿北,他只提示了三件事:1.我還沒進行我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興趣2.而且不管任何題目,孩子沒有興趣那都是老師的責任3.我又如何知道孩子在課堂上說的是真的還假的。
    上面這三點提示對我來說根本是振聾發聵,首先我看到我自己不夠信任孩子和自己,明明還沒進行卻預設了一個可能失敗的立場,這一點都不符合理性思考的態度;第二,我把焦點放錯了,題目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怎麼創造讓孩子感興趣的場域;第三,我真正該擔心的是孩子是否信任我,能自在安全的說出自己的煩惱與看法。弄清楚原來重點是這些後,我認清唯一的備課方式是好好地觀摩阿北到底都在工作坊裡怎麼辦到這些的,而我只有7月三場孩子工作坊的機會。
    #第二關誤打誤撞的土法煉鋼
    雖然用這樣的方式,內心常有murmur的聲音碎念也太土法煉鋼了吧!但一方面我也明白阿北已經給了我最重要的提醒與關鍵,接下來他不會再告訴我任何答案,這是我唯一能採取的方式。所以我很認分的每一場都仔細的觀察和錄音,真的有什麼想不通的才跟阿北確認。
    現在回頭發現,這整個學習過程不正是思考的步驟,我透過現場觀摩和反覆聽錄音,觀察到1.阿北鮮少會在過程中講自己的看法,他除了提問外,就是重複孩子的問題與答案進行確認,當孩子思考的答案比較表淺時,他也完全不會說出自己的看法。2.阿北唯一會說的多一點的是談到思考態度紀律相關,和他對孩子的觀察。3.阿北在孩子工作坊的肢體動作與表情明顯的比一班成人工作坊時來得誇張與親切,態度上很鬆常常有出其不意的幽默。4.阿北在工作坊時說話的速度刻意地放慢,呼吸也是,總是極度有耐心的等待。
    然後,我預設這樣做的目的,第一點是落實讓孩子知道這場域是他們的,而且沒有標準答案。第二點是讓孩子反覆熟悉思考態度。第三點是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他們感到自在和放鬆,進而願意表達。第四點則是透過示範讓孩子知道思考時,慢與等待很正常,不著急。這些預設透過每一場工作坊越到後面孩子就越放鬆,手舉的越頻繁,問題跑出來越多的變化,得到有效果的確認!
    #第三關我就不是褚士瑩阿
    得到這些觀察到的重點後,雖然鬆一口氣,但錄音聽著聽著卻陷入另一個焦慮是,啊我就不是褚士瑩阿,我是個只學了一年半哲學思考的菜鳥,我沒有辦法隨口就做出老虎般幽默的提問,也沒有那麼多見識,我超級平凡與普通的,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褚士瑩。當陷入這樣的糾結時,腦中的陌生人對我提了個問題,多數的人是跟我一樣平凡普通,還是像阿北這樣?我回答當然跟我一樣阿!這時,我突然明白這不正是證明哲學思考是可以訓練的好機會,而且如果想要在台灣推廣哲學思考教育,讓有興趣的人看見可行性,我也必須證明不是只有阿北這樣獨特的背景或者去法國跟奧斯卡學才能做到。
    因此我發現我根本不用想太多,我只要好好落實上面觀察到的那些重點,一旦有了成效,我的平凡恰恰能證明只要做到那些,就能創造出一個平易近人的哲學思考場域,一切就成功了。想通這道理後,我整個人才真正的踏實起來,而體驗營的日子也盡在眼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