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培養一技之長更勝大學學歷的瑞士社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瑞士好職業不一定要上大學才能得到,技職體系的學生同樣是國家的菁英,社會的中堅和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目前投入職涯階段的瑞士新世代,正是1997-2012年出生的,人們所稱的Z世代。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流動不息的網際網路,生長在如此的環境裡,這個世代的孩子同時也相信,或許未來會有更新的職業,他們只是在準備的路上。
在職涯選擇和規劃時,一旦他們發現選項不適合,也能更迅速轉換跑道,開出新局。職業的轉換也更有彈性,給自己空間,不會把一次的失敗,當作是終身的缺陷。職涯是一條長長的路,在哪裡轉彎,在哪裡停頓,Z世代顯得相當有自信,這一點是他們的特性。
安通和他製作的零件。 方常均攝
居住在巴塞爾的20歲青年游安通,今年以5.3的高分取得了瑞士聯邦能力證書(EFZ),從實習生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機械技師(Polymechaniker) ,也取得實習公司的正式工作合約。他與讀者分享他選擇技職教育的心路歷程。
瑞士資訊Swissinfo.ch:你小學時成績優秀,為什麼選擇上職業學校? 你的父母和老師當時想法如何?
游安通: 不上高中而學一門技術是我自己決定的,我小時候就知道我喜歡自己手做。當時我的父母沒有意見,老師們也沒有反對的想法,但對於我想學的職業他們無法回答太多問題,只能提供我資料。
在8年級時,我們就學寫求職信,在學校「如何求職」就像是數學一樣的學科。於是我先自己寫信,或打電話向一些公司詢問,他們是不是能提供我去公司試做一個星期實習的機會(Schnupperlehre)。
雖然我媽媽是台灣人,但是我們生活的方式很瑞士,她給我很大的發展空間,放手讓我朝自己想去的方向飛。我知道我台灣的長輩們認為,這樣錢賺得不夠多,成績好就該上大學,選擇像醫生這樣的職業。但在瑞士讓孩子做自己的選擇是常態,我所認識的人幾乎都是按自己的意願做決定的。
在電腦前設計零件的安通。 方常均攝
你覺得瑞士的大環境有哪些是很正面的影響?
一般瑞士的公司都歡迎年輕的孩子,回覆也很正面,這與瑞士培養職人的文化有關。他們了解,當一個年輕學生做了決定,得在一個行業裡待四年。有機會試做,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同時實習生也受法律保障,公司不能隨意辭退。帶你的師傅若覺得你不夠好,兩人一起討論,有什麼地方是公司可以做改變的;或是有新的方法讓工作更順利,比方到安靜的角落操作機械;或是再想一想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個職業。
師傅帶出新一代的師傅,把新手教成專家,這就是瑞士技職體系的文化。對一家公司來說,同樣也是很好的廣告,名聲會口耳相傳。
在實習的合約裡明定,公司要負擔實習生的學費和薪水。我想全瑞士的實習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態度,就是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值得這份工作。
你在技職學校學習的內容對工作有直接的幫助嗎?
職業學校屬於州政府管轄,每個公司也和州政府合作,教學內容是中央政府規定,都是適合公司行業的現代知識。有關技職學校所要教的知識內容,是經由中央政府和不同行業的專家每幾年修訂變更,以符合各行各業最新的需要。
我在學校裡學習的內容都和工作直接相關,如:金屬的知識、機械藍圖繪圖、機械原理、數學、電學、機器人程式書寫、機械英語等等,全都是又深又廣的學問。
你目前的職業在瑞士有什麼前景?
你對未來還有什麼規劃?
如果有人困在上大學或是上技職學校的選擇中,你有沒有想對他/她說的話?
了解更多安通的想法,與瑞士青少年職涯規劃,請點入原出處瑞士資訊swissinfo.ch: 青少年如何走上職業之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自然沉默不語,而瑞士人卻喜歡走入山裡尋找對話。在瑞士東南山區有一個名為瓦爾斯(Vals)的靜謐小鎮,喜愛造訪此地的人在堅硬岩石與山泉落水間,洗滌俗世塵囂,找到心靈的力量。雖已有國際建築大師的作品加持,但仍走著低調樸實的風格。走出山間不廢村,特色觀光,地方創生之路。
翼豆是在蘇黎世藝術學院攻讀表演藝術碩士的留學生,疫情間劇場界完全停擺,她開始製作廣播劇「淫娃別哭」,並想在廣播的聲波中挑戰聽眾對於討論話題的極限,大膽犀利。節目中並探討一夫一妻的價值走到今日,還符合人類需求嗎? 瑞士年輕人情愛間的開放關係是如何進行的?開放關係和開放性關係有什麼差別?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什麼行業最為重要?醫護、軍警消以及貨物運輸人員,大家都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此次疫情也將農民的能見度大大提升,農民在土地上辛勤耕種與勞動,生產友善環境的作物,在健康取向的防疫風潮中,一躍成為瑞士人眼中的一顆明星。 疫情第二波來勢洶洶,在第一波的侵襲下,大家都明白農業是生存必須。
年輕時的陶修女最想去巴西傳教,為此她在瑞士時還學習了葡萄牙文,但教會的長上卻要派她到一個叫Formosa的地方,雖是葡萄牙文的地名,卻是相反的方向。40多年後台灣已經是她家。她說:「瑞士是我第二個家。」這就是台東初鹿陶修女的故事。
4月10日週五,在瑞士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Nina收到了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那天是一個幸運的日子,院長也批准她可以休假一週。這表示,她可以健康無毒的回去家裡與家人團聚,共度復活節假期。她說:「我能休假就是疫情趨緩的好兆頭,這表示醫院的人手足夠,未達到負荷飽和。」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大自然沉默不語,而瑞士人卻喜歡走入山裡尋找對話。在瑞士東南山區有一個名為瓦爾斯(Vals)的靜謐小鎮,喜愛造訪此地的人在堅硬岩石與山泉落水間,洗滌俗世塵囂,找到心靈的力量。雖已有國際建築大師的作品加持,但仍走著低調樸實的風格。走出山間不廢村,特色觀光,地方創生之路。
翼豆是在蘇黎世藝術學院攻讀表演藝術碩士的留學生,疫情間劇場界完全停擺,她開始製作廣播劇「淫娃別哭」,並想在廣播的聲波中挑戰聽眾對於討論話題的極限,大膽犀利。節目中並探討一夫一妻的價值走到今日,還符合人類需求嗎? 瑞士年輕人情愛間的開放關係是如何進行的?開放關係和開放性關係有什麼差別?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什麼行業最為重要?醫護、軍警消以及貨物運輸人員,大家都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此次疫情也將農民的能見度大大提升,農民在土地上辛勤耕種與勞動,生產友善環境的作物,在健康取向的防疫風潮中,一躍成為瑞士人眼中的一顆明星。 疫情第二波來勢洶洶,在第一波的侵襲下,大家都明白農業是生存必須。
年輕時的陶修女最想去巴西傳教,為此她在瑞士時還學習了葡萄牙文,但教會的長上卻要派她到一個叫Formosa的地方,雖是葡萄牙文的地名,卻是相反的方向。40多年後台灣已經是她家。她說:「瑞士是我第二個家。」這就是台東初鹿陶修女的故事。
4月10日週五,在瑞士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Nina收到了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那天是一個幸運的日子,院長也批准她可以休假一週。這表示,她可以健康無毒的回去家裡與家人團聚,共度復活節假期。她說:「我能休假就是疫情趨緩的好兆頭,這表示醫院的人手足夠,未達到負荷飽和。」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多樣化的職業選擇 大城市充滿了無數的機會,能夠提供多樣化的職業選擇。無論你對科技、金融、創意產業還是服務業感興趣,大城市都能為你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 想像當你走進繁華的辦公大樓,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你會發現這裡聚集了眾多企業,從新創公司到跨國巨頭,應有盡有。這些企業不僅需要專業技術人才,也需
Thumbnail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承載著無數記憶的地方。當面臨職業發展的選擇時,許多人會思考,能否在家鄉找到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的思考,看看如何在家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資深工作者面臨著許多挑戰與轉變。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幾種不同的職涯發展路徑,看看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與一位同齡朋友的生涯比較,著重於教育和職業選擇的不同。談到了「荷蘭病」現象,即某行業的高薪水標準導致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擴大。提出了兩種因應策略,包括加入科技業或者利用科技業從業人員的購買力來賺錢。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目前,我是鎖定科技業的客戶服務或業務職缺。但我過去完全沒有科技業相關的工作經驗,如果單靠外語能力及海外工作的經驗,是有可能進得了科技業嗎?該怎麼在履歷上強調自己的優勢呢?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多樣化的職業選擇 大城市充滿了無數的機會,能夠提供多樣化的職業選擇。無論你對科技、金融、創意產業還是服務業感興趣,大城市都能為你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 想像當你走進繁華的辦公大樓,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你會發現這裡聚集了眾多企業,從新創公司到跨國巨頭,應有盡有。這些企業不僅需要專業技術人才,也需
Thumbnail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承載著無數記憶的地方。當面臨職業發展的選擇時,許多人會思考,能否在家鄉找到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的思考,看看如何在家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資深工作者面臨著許多挑戰與轉變。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幾種不同的職涯發展路徑,看看如何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與一位同齡朋友的生涯比較,著重於教育和職業選擇的不同。談到了「荷蘭病」現象,即某行業的高薪水標準導致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擴大。提出了兩種因應策略,包括加入科技業或者利用科技業從業人員的購買力來賺錢。
Thumbnail
提問者的職涯問題: 目前,我是鎖定科技業的客戶服務或業務職缺。但我過去完全沒有科技業相關的工作經驗,如果單靠外語能力及海外工作的經驗,是有可能進得了科技業嗎?該怎麼在履歷上強調自己的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