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日文10年,觀察各式各樣的學生,
有人突飛猛進,有人匍匐前進,有人鴨子划水,有人宛如溺水。
為什麼聽同樣的課,結果卻大不相同?
常聽學生說○○〇比較有天分,所以學得快學得好。
這句話可能只對了一部分。
學習要不要靠天分?要!
因為天分決定你要付出多少時間精力,決定你進步的速度,但它決定不了你的學習成就。要學好,天分絕對不是唯一要件,重要度也沒大家想像的那麼高。 從自己的外語學習以及教學經驗,歸納出學習3大要素:
1.生活環境 2.天分 3.努力&熱情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能不能學好,關鍵就在第3。
如果要分配百分比的話,則是10:20:70。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這樣分配的原因。
1.生活環境在網路時代其實不構成學習障礙。
街上補習班林立,教材資源垂手可得,連要認識個外國朋友也沒甚麼困難(如果不是太冷門的話)。除非你的居住地連不上網路,到不了市街,或是經濟上有困難,不然「沒有環境」就只是種藉口。
2.天分就像前面所講的,是一種需要而非必要的條件。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塊墊腳石。有了天分,天花板再高妳都自然離它近一點;缺乏天分,天花板高就只能靠腿力靠它近一點。
但不管有沒有墊腳石,終究還是得靠自己往上爬。
那為什麼給它的比重超過生活環境?是因為有一種天分在外語學習上對學習成效影響比較大。那就是辨識發音和語調的能力(會進一步影響對語意的判別)。成長過程中接受較多種語言刺激的人,識別力比只接受單一語言刺激的人更高一些。而這部分不是光憑努力就能輕易補救回來的,所以只能把它歸在天分裡面。
我曾經遇過非常努力背單字和文法的學生,交代的作業和練習也都做好做滿,
唯獨開口會話時,有些聲音就是進不了耳朵,即便是課本上看過無數遍的
單字,他聽起來也像火星文一樣,在聽說方面確實學習得蠻辛苦。
詢問了一下他的生活背景,英文只在學生時期接觸過沒多大興趣,學日文是因為去旅遊過後喜歡上日本,但除了教材之外平常不看日本節目,從小到大日常中幾乎都使用單一語言,可想見耳朵訓練的貧乏讓他對於聲音的靈敏度相對弱一些。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心力。
3.努力&熱情
努力就不用說了,一分耕耘一收穫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覺得自己怎麼努力半天都沒效,首先該重新思考的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式是否正確,而且最好找學習上的前輩或老師一起研究。
至於熱情,回到天花板的比喻,有天分沒天分跳久了腿都會累(只是症狀出現的早晚以及痠痛程度的差別),能支持你繼續跳下的就只有熱情。熱情帶來好奇心,熱情帶來前進的動力,但可惜熱情的庫存量比我們自以為的還要少得多,
耗損的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好幾倍。經常遇到學生踢到門檻就熱情減半,撞到牆板就熱情歸零。也有人一上跑道就努力衝刺,但因為急速熱情透支,在即將起飛的時候引擎熄火。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例子。 學好外語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這裡所謂的好≠考上○○證照),先有這個認知,
或許就能體會努力熱情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