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is is Allee.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和小孩談錢這件事。
最近在聽親子天下的podcast,主題是:「幾歲開始培養兒童金錢觀?」在主持人的解說下,赫然發覺原來7歲前小孩的金錢觀已經大致抵定。
我家的老大目前已滿四歲,出門開始會吵著要買玩具、買吃的喝的。雖然只是小錢,但也不想毫無上限地讓他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是該如何溝通,卻很苦惱著我。
和小孩談錢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是嗎?
在我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在山葉上音樂團體班。家裡搬來了一架電子琴,在當時的我心中,理所當然地覺得是父母買的。
然而有一天,我在上音樂課的包包中發現了一張單據,大意是電子琴的租金已逾兩個月沒有付款。
我拿著那張單據給媽媽的時候,被媽媽一把搶走,告訴我這是大人的事情。
感覺自己在懵懵懂懂之間,好像撞破了一個什麼秘密…
其實從小到大,我爸媽是不和我談錢的。唯一講過的事情,或是說我記得的事情,就是「以後賺了錢要拿回家」。
其他的相關錢的事情,包括房貸、家用、父母的收入等等,都是我不知道的事情。而且,是一直到我很大了,都不知道,也不在意的事情。當我回顧我自己的心態時,與其說是不關心錢,不如說是從小不在意錢,根本沒有培養出「金錢」、「理財」的意識。
如果我是和小孩談錢,還是和「和債務人談錢」?
過去,似乎認為父母養育小孩是一個責任,因此很少很少讓小孩知道父母維持家計的辛苦。維持一個家庭的運作是父母的責任,這個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屏蔽了很多讓小孩參與家庭運作的機會。
而我,理財小白,也是新手父母,卻因為自己的體悟,想提早和孩子聊聊金錢這件事。但怎麼聊,其實很苦惱著我。
在我喜歡的親子作家曾多聞的臉書上,她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
全文連結),大意是她的7歲孩子小小豬意外得到一筆收入,而小小豬想拿去買一台父母認為華而不實的搖控飛機,父母陷入兩難,思考如何該和孩子溝通。
這是任何尋常父母都會感到棘手的問題,但讓我驚嚇的是,貼文底下的留言有著不少「告訴孩子他一天吃飯多少錢、穿衣多少錢、上學多少錢,叫他先把這些錢交出來再來買自己的玩具」的類似想法,似乎孩子想要購買他想要(而非大人眼中的需要)物品時,必需先償還父母代墊的生活所需後,才得以「侈談」自己的想要。
但這樣真的合理嗎?
父母對子女的責任、愛、以及提供的生活所需,是建立在「你必須聽我的」上面嗎?
如果我不想讓「和孩子談錢」這件事情變成「(債權人)和債務人談錢」,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由繪本入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親子天下的podcast中,推薦了一套「小免子學理財」系列,具體地利用兔子國裡的貨幣-紅蘿蔔,以及不同小兔子的金錢煩惱,讓孩子認識賺、花、存、捐四個類型的金錢流向。
雖然平常在生活中,會讓孩子參與買東西過程。但實際的賺錢可能只是一句「爸爸媽媽工作是要賺錢,才可以買玩具啊」,而存錢與花錢更是孩子參與不到的過程,很難理解金錢的流向。
最近在共讀這套繪本,小孩也會提出一些問題,像是「怎麼存錢」、「為什麼要捐錢」之類的,我也儘量解釋,讓他知道金錢除了可以買東西(花掉),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等到暑假,預計讓他第一次自己規畫一個小小的旅程,在有限的預算內,一起出去玩個半天(這是看其他媽媽分享的共學行程之一,實際上怎麼執行可能還要再想想)。
讓孩子學習「如何有意義的花錢」,我覺得比細數「他花了我多少錢」,來得有意義很多。
希望暑假時,可以和大家報告實際執行的成果。我是Allee,用寫作記錄生活和成長。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或留言分享你的心得。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