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從紅烏龍到白茶

照片中由左至右為:紅烏龍、近年台灣流行的白茶、中國大陸的白茶
照片中由左至右為:紅烏龍、近年台灣流行的白茶、中國大陸的白茶
您喝過白茶嗎?有聽說過白茶的製程嗎? 近幾年茶業改良場開始推廣。奇貨可居、價格高昂是市場特性。然而,白茶有甚麼好處,如何評價好壞,目前沒有明確的論述。 說起來,為什麼推廣白茶有其時空背景條件:1.少子高齡化社會的人力不足。白茶的長時間萎凋製程,相較於傳統烏龍茶製程可以降低原本高度人力作業的負擔。如果一個茶的製作流程可以長達6-8小時放著不管,便可以有多餘的時間人力去做其他採茶的動作。2.市場稀有性能夠提升農民收入。由於長期以來烏龍茶都有一定的市場行情,基於市場穩定,茶商不敢漲價,但是當通貨膨脹的風都吹到鄉間,如何創造茶農更多的利潤,避免被中間茶商剝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創造一個新的茶種,如果能夠取消原本評價的標準(色、香、味),就只能依賴市場經濟的價量原則,自然可以創造更多的收入。這種創新茶品的作法,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由於這種茶葉目前尚在推廣階段,產量不高,國外同種烏龍可能還沒有開始仿製,降低了混充的風險。 從紅烏龍到白茶的操作,隱約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戰略思維。 然而,紅烏龍可說是比較失敗的。改良場所強調前段紅茶後段烏龍的獨特製法,從結果來看,與使用烏龍茶種採取紅茶製程加上最後揉捻造型的結果相比,並沒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性。消費者的識別度不高,茶商說不清楚特色,茶農對於專利製程接受意願有限。這樣的情況下,一開始紅烏龍還強調技術專利,像是一個神秘的商品[1]。到後來大量商品化之後,市場上對於紅烏龍、球型蜜香紅茶之間的分界,不論茶商、茶農、消費者都開始混淆,也就不見茶業改良場大力推廣。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