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父絮語XXVIII寫在提早入學試驗之前

二寶是9月X日生日。現行學年的劃分,只要是9/1(含)以後出生的,都會被劃入新的學年。對於這點有一點不太能接受,明明也沒有跟人家太大的差別,只因為晚幾天出生就必須要被排入下一個學年。 網路上查了一些方式,最基本的就是通過率3%的未足齡兒童申請提早入學鑑定評量。當然也會有一些分享,有的人是想看看自己小孩到底有多聰明,有的人也是小孩9-11月出生而想讓小孩試著跟著念小一。大部分的人並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而是覺得:既然小孩沒有比較差,年齡也差不多,為什麼不能念小一? 然而,測驗的內容先不說從未公布過考古題,也無從準備起,據說是以智力測驗為主要評鑑方式。只是,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很洽當的方式。智力測驗的起源原本是用來評鑑有問題的孩子,現在卻成為熱門的鑑別人的方式。可是,人的區分哪有這麼容易?多少會受到環境背景的影響。而且小孩子不認識字,理解力、專注力、體力都不見得可以應付長時間的測驗,從未感受過考試的環境,要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正確回答所有的題目,我覺得連小一生未必都能全部做到,以這樣的方式去要求未足齡兒童要有超齡的表現。政府這樣的要求實在與許多父母當初報名的起心動念大相逕庭。原本只是希望有一個機會和差不多年紀的孩子一起受教育,沒有要求當第一,只是跟上腳步。政府卻說,如果想要加入我們,必須證明你可以是平均以上的資質。搞得家裡也常常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一方覺得我只是希望看看他能不能有機會早點念小一,另一方則覺得孩子讓他緩慢的/按照自己的進度成長總比看他跟不上群體覺得挫折要好。原本很單純的事,只因為政府採用高規格的鑑定方式而產生各種矛盾。 我覺得我的孩子不是特別優秀,穩定性、專注力可能不太夠,但是有好奇心。雖然注音符號沒認識幾個,但是看他回答姊姊小一的數學也經常答對。這樣的孩子也許今年進了小一不一定跟得上大家的腳步,但應該也不至於適應不良或是吊車尾。 剛好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寫自己的孩子相當優秀也不急著要跳級,畢竟現在知識系統總有幾分考試優先的氣味,我們的確該想想到底教育的本質是希望孩子知道關於世界的知識,還是成績的好壞?即便如此,難免還是有些許錯覺,覺得她有被日期線劃分而耽誤的時光,沒有足夠的環境(小學)給她,她當然就只能做幼稚園的事。 親愛的孩子,我都跟你說,沒有考過也沒有關係。畢竟那是相當有難度的事。而我也確實有感受到你在做一些準備:願意練習數學、認識時鐘、用語言表達解決問題…正是因為那些準備,也讓我覺得希望幫你更有成就感一點。只是,考試的當下終究還是要靠自己。也許結果會有一點挫折,但那絕對不是因為你不夠優秀,只是因為我們身處在奇怪的框架之中而已。哪怕要你理解這一切可能還要很長的時間,我還是希望記錄下這一刻的想法。讓你知道我們並不是打算逼迫你,打擊你,只是僅僅想要一個合理的對待而已。不論有沒有通過鑑定,你還是能依照自己的腳步去成長,我也依然會依我的能力去協助你。別煩憂,開心就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