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長大了,再次牽起媽媽的手

站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等餐的時候,看到一位年約30多歲的男子牽著一位滿頭白髮的婦人。從兩人相似的外貌推測應是一對母子。男子的手緊緊握著婦人的手,慢慢地一間間看菜單尋找晚餐的目標。目送兩人的背影既是驚訝又是感動,因為在台灣別說母子,就連母女都很少牽手,暗忖是甚麼動力讓他跨越了那道家人互動的隱形藩籬。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心血來潮,故意像小孩子一樣使勁握住媽媽的手時,掌心的觸感所顯露出的那令人訝異的單薄和虛弱。雖然我們都知道父母一天天變老,但外表的變化絕不像手中這一握那樣牢牢的刺進心底,歲月不饒人。從那一刻起,我更常主動去牽起媽媽的手,像帶著孩子一樣提醒她吃飽穿暖、走路小心,約她外出看風景、陪她喝茶話家常。 美食街的那位男子也有過這麼痛的體悟嗎?希望沒有。 小時候的我們一直都是以加法看人生,期待自己越飛越高卻又希望背後總有父母守護;殊不知為人父母者看孩子的成長,卻是用減法計算的,孩子越飛越遠能守護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少,心中的感嘆無處傾訴。有一天自恃翅膀硬了,甩開父母的牽絆出去闖盪那個孩子,回家想要展現自己的成就,用物質填補親情空缺的日子,才發現失去的共同歲月是任何榮華富貴也補不回來的。 忘了誰跟我說過:「你蹣跚學步的時候,你媽媽可沒嫌棄你礙事,到哪兒都牽著你的手怕你摔跤;等到你媽媽要人攙扶的時候,怎能不伸出手呢」 是啊,所謂的回報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