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個容易讓人好奇的事,因為做這件事的人不多,根據年紀資歷不同,通常他們會問我這幾個問題:
「創業是不是很有趣?」
「創業是不是很危險?」
「創業是不是很累?」
「創業是不是賺很多錢?」
我是2020年2月,從科技業離職創業的。
這一年多以來,如果認真收集問題,應該可以整理成一本Q&A,問這些問題的人,都期待透過這一本Q&A,尋求一個職涯的方向,無論是新鮮人對第一份工作的抉擇、資深工作者遇到工作瓶頸的迷惘。
他們把創業當成一個可能性、一個充滿想像的夢境,所以會好奇,我到底怎麼看待創業這件事,我在這其中又怎麼生存。
在回答之前,想先跟大家聊聊,工作這件事的意義。
工作者的種類
我們用不同身份,在這個社會工作著,我分成自雇工作者、創業家、受雇工作者。
先定義一下名詞:
1. 自雇工作者:一個人或是由多個合夥夥伴開設工作室,提供產品或服務銷售給顧客,以賺取報酬。
2. 創業家:打造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雇用多名員工,提供產品或服務銷售給顧客,以賺取報酬。
3. 受雇工作者:受人僱用,提供產品或服務銷售給顧客或組織內部,以賺取報酬。
我現在的階段,是自雇工作者,我有專案合約制的合作夥伴,沒有固定的員工。
不同工作者身份,卻有許多相似之處
對我而言,以上三個身份,都是工作的方式,只是做法不太一樣,但心態是一樣的,投入的心力也沒有誰多誰少。
都是要花費心力,提供產品或服務,被特定族群(老闆或顧客)認同價值,來賺取報酬。
非受雇者比較有風險嗎?不盡然,公司有需要就會裁員,如果受僱者在老闆心中,沒有不可取代的價值,那自然也有失去工作的可能性;創業家就賺比較多嗎?不盡然,也只有少數可以把事業建立起來、長期營運,況且有很多受僱的專業人士薪資也不輸生意人;受雇者比較輕鬆嗎?不盡然,我當自雇工作者睡覺的時間,比以前我上班的時候又更多了,單位時薪也是更高、心情也比較輕鬆。
既然沒有絕對,所以當我們討論,到底自己適不適合創業、要怎麼創業才會成功,自己究竟是要走哪一條職涯。
就取決於你的人格特質、專業、機運,以及你自己心中最佳、最能承擔的選擇。
對我而言,在公司當受僱者也好、自己創立公司當自僱者也好,都是一樣挑戰的,但有趣程度,根據我對自己的了解、對於產品經理的視野需求,要嘛就是當上公司執行長、要嘛就是自己開公司當執行長。
經過思考後,我在33歲,工作邁向第10年,剛接任主管不久的當下,基於對自己、對市場、對社會價值觀的了解,就做出這樣的決定。
創業目前進入第二年,預想都是正確的,我看得更多、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探討這些問題的背後心態
這個世界懶得思考、不願嘗試、害怕承擔的人太多了,才會對產生這些問題、對工作之於人生感到迷惘。
即便問到了一個熱心的人,得到了一個所謂的「職涯展望」,通常也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如果你問我任何問題前,沒有先做功課、先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只是問一個很開放性、期望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那麼,我就會發這種很長的文章,貼給你們,作為思考的起點。
「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想定期收看我的文章,請按下追蹤。 歡迎在文章底下、FB粉專留下你的想法,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