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明治出發 Tringle
昨夜備好大兒子的線上課程後,他提醒媽媽:「七點起床休息一下、七點半吃早餐、八點休息一下、八點半進去網路教室,八點五十分第一堂英文課。」——孩童語言的直觀邏輯莫過於這段話,他似乎把學校晨間活動之掃除、自修、下課時光全部挪移到家中。
媽媽只好複製校園生活。先備妥三明治加奶茶,準七點整喚醒他,沒意料大兒子罕見的愛睏,(老覺得小孩睡太少的)媽媽我超體貼底讓他繼續睡到七點半才叫起來吃早餐。而這大兒子直到用餐結束在客廳晃來晃去等待第一堂課鐘聲響起,當日光如柑橘果醬抹在陽台毛玻璃,酥脆香噴噴,他似乎悠悠發覺到身在家屋裡的事實。
如果對著螢幕框框微笑 Square
最初google meet帳號登入鬧了點錯誤(使用媽媽電腦卻忘記轉換使用者是學校發放的小學生帳號)之後課程一路順暢,大兒子在每次課程結束需要另開教室,以及進共用資料夾找教材時會呼叫:「媽媽幫忙。」餘則偏愛自己待在螢幕前。
特別是下課十分鐘,老師已登出但學生還停留在虛擬教室裡扯淡新鮮事。我在房門外聽見紛雜細語(還有喇叭沒關的刺耳回音),差不多鳥雀們嬉鬧的歡樂;同時間,我發現避難的鳥雀也飛回來了,各種微量美妙音波從門窗穿透進入小小的家屋裡。
某堂實作課程,老師錄影放置在資料夾,我繞了幾圈幫小孩找到檔案順利播放。午休時間,意欲讓筆電休息,小孩卻不肯,原來非課程時間也有數個小孩在虛擬教室裡露臉互相探問:「實作課程你們去哪裡了?」
我竟然忘記了!小孩們如此渴盼友誼,隨著年紀增長,將企圖與同儕、與社會脈動、與世界變化有更多繫連。家庭搖籃太狹隘,唯有保持關懷與愛,方能讓每一個人成長的可能性無限放大。
與日光一起跳格子 Diamond
相較於小學生哥哥在家進行線上課程,有明確教育部指標和目標(期末考),幼兒園弟弟愈發輕鬆糊塗。
星期一下午從幼兒園接回弟弟時,老師在大門口提醒他:「乖乖待在家喔。」生活教育對幼兒是更重要的。幼兒園line群組裡老師和家長提供各式吸引小朋友的遊戲。小朋友專注力不比大人,總是一陣一陣,既沒有哥哥陪玩,也沒有同齡玩伴,稍有不如意就邊跳腳、邊喊「媽媽陪我玩」,十足有存在感。
有一段長時間弟弟的聲音消失了,我反而探頭去房間找弟弟躲到哪裡去呢?
毫不意外,他坐在有紗窗的大窗台上。白天家裡不開冷氣,弟弟喜歡亂竄又無法經常維持在電風扇涼爽範圍,(如上圖)這個吹拂夏日西南風的大窗戶前方平台,就變成他偏愛的所在。自己在那兒組裝積木、英雄模型,東弄西弄或者只是發呆。我則頻繁注意他是否需求些什麼?
慢慢底,我發現這個有大窗戶的家屋角落每個時刻都呈現不同色彩,約莫是日光照耀使然,有時灰白、有時金黃,偶然出現暖洋洋氣氛。直到下午四點鐘,當我再次注意弟弟在做什麼時,卻看見日光穿越鋁製鐵窗和毛玻璃,投影在白漆木櫃子上,幻化成各種物品形狀,最顯著的是菱形的窗格子狀,以及毛玻璃的如水波紋。或許日光正在跳格子,在地球各角落創造千萬圖像,完成屬於這一天的矩陣;我們卻都無意間窺視了一部分。
眷戀藍天的大窗戶
搬入此住家已經十年,卻從不打開這西南向的大窗戶,甚至鋪上厚厚窗簾,把它視作一道牆。若非半個月前,疫情略緊張,想要把面向隔壁棟防火巷的大窗戶好好酒精消毒一番,打開它、順道擦拭清潔,也看見窗外藍天的可愛模樣,忽然就捨不得從此緊閉了。家屋因此多出一個弟弟的秘密基地。
雙北三級防疫第四天,由於必須替大兒子維持線上課程運作,偶然小兒子來纏繞,媽媽我似乎緊張多一些。藍天底下,日光如常跳躍往前,那是時間的腳步、也是防疫生活中我們試圖維持的安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