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心得(上)】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我是誰?談「解離」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久沒有看到意象這麼撼動人心的展覽了!很幸運在北美館在因疫情閉館前,去觀賞了「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整個展覽大多作品都是以白、紅、黑三色絲線纏繞在空間中,試圖呈現生與死、夢境與真實、創傷與倖存等衝突的主題,透過龐大的絲線交纏作品試圖與觀展者對話。除此之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不少行為藝術作品的錄像或照片,在觀賞影像或照片的同時,內心不禁會掀起陣陣漣漪甚或波濤洶湧,舉例來說,《浴室》這個錄像是塩田千春在面臨自我認同的困惑,不曉得自己是誰、要做什麼、要何去何從時,所拍出的作品。錄像中的她泡在滿是泥水的浴缸裡,試圖沖洗自己,就彷如面對人生的泥濘,卻怎麼洗都洗不乾淨,看不見自己原本的面貌。這讓我想到「解離」(詳見備註),解離的個案中,不就有些會有對自己是誰感到不確定,內心對自己的定義感到掙扎的狀況嗎?又如「成為畫」這個作品,塩田千春不惜將有毒的紅色瓷漆潑灑在自己身上,透過沾染著血紅色瓷漆的自己擺出各樣姿態,使用自己為工具,讓自己成為了藝術品。以本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某種程度,用瓷漆毒害自己的她其實是在自我傷害,但又合理化自傷的行為,把這樣的行為「藝術化」為藝術品了吧!

  再舉一例。「外在化的身體」這個作品展示了身與心變得支離破碎的樣態,塩田千春在接受LaVie採訪時,說明自己因為癌症復發而動手術、治療,即便身體變健康,但卻「有一點點覺得我的靈魂跟不上這個身體」,所以,她利用網狀物件與紅色絲線傳達出想要連接她的靈魂與肢體的感覺。我看了作品與訪談稿後,再度聯想到的還是「解離」(詳見備註),解離的反應中,不就包括了「自我感喪失」(詳見備註)這個部份嗎?

  總括來說,我認為在「成為畫」這個作品完成期間與之後的塩田千春,都是用藝術創作來處理心理創傷,抒發內心巨大的壓力與傷痛。如果不創作的話,她很可能會發瘋,創作即療癒,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



*備註:據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指出,「解離」被用來描述彼此有關聯的事物,失去或缺乏連結的狀態,造成部分經驗無法整合進自我當中。通常是發生在面對龐大壓力或創傷之下,才會有失去記憶、感覺等與自身或周遭環境無法連結的反應,此稱為「解離」。解離的反應中,包括:「身分認同混淆」、「自我感喪失」等。其中「身分認同混淆」指的就是:對自己是誰不確定,感到困惑或矛盾,對於自己是誰的定義感到混亂、掙扎;而「自我感喪失」指的是身體與情感分離的狀態,彷彿自己與身體分開,不在自己的身體裡面。



*關於展覽的參考資料:

1. 塩田千春專訪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100589

2. 展覽時間、導覽資訊與作品介紹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100582

*關於解離的參考資料:

1.https://www.mmh.org.tw/taitam/psych/index4_003.html

2.陸怡安(2016)。關係創傷之療癒-EMDR運用於解離反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68會員
287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通常從天花板開始,用毛線覆蓋它。然後覆蓋牆面,將天花板和牆連接起來。當線足夠密集時,我將它們連到地板上,通過這些連接,創造一個密實結構。最後,我會順著一根單獨的線,尋找它的開頭和末尾,如果找不到,那麼我會覺得這件裝置,已經完成了。」 我在塩田千春的作品裡深刻意識到,身為「人」的獨一無二與共通。
Thumbnail
「我通常從天花板開始,用毛線覆蓋它。然後覆蓋牆面,將天花板和牆連接起來。當線足夠密集時,我將它們連到地板上,通過這些連接,創造一個密實結構。最後,我會順著一根單獨的線,尋找它的開頭和末尾,如果找不到,那麼我會覺得這件裝置,已經完成了。」 我在塩田千春的作品裡深刻意識到,身為「人」的獨一無二與共通。
Thumbnail
藝術沒有正確答案。懷抱不同背景,以相異視角來欣賞藝術作品的觀眾,會被作品喚醒的都是他們自身的生命經驗,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雖不盡相同,但在故事深處人類共同具有的情感、處境卻是四海一家,殊相中永恆有共相的意義。
Thumbnail
藝術沒有正確答案。懷抱不同背景,以相異視角來欣賞藝術作品的觀眾,會被作品喚醒的都是他們自身的生命經驗,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雖不盡相同,但在故事深處人類共同具有的情感、處境卻是四海一家,殊相中永恆有共相的意義。
Thumbnail
Hello 我是獅子女👑⁣  你最近過得好嗎?  近日疫情趨緩,我趕緊預約北美館看展覽^^  果然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哈哈🤣🤣  早上6:00! 6:00! 6:00! 起床搶票~終於讓我有搶到票了^^  這件事讓我學習到~想去就趕快行動🤣🤣不要壓秒搶票~辛苦阿😂😂  搶得這麼辛苦,
Thumbnail
Hello 我是獅子女👑⁣  你最近過得好嗎?  近日疫情趨緩,我趕緊預約北美館看展覽^^  果然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哈哈🤣🤣  早上6:00! 6:00! 6:00! 起床搶票~終於讓我有搶到票了^^  這件事讓我學習到~想去就趕快行動🤣🤣不要壓秒搶票~辛苦阿😂😂  搶得這麼辛苦,
Thumbnail
生與死、軀體與靈魂、消逝與存在、對立互斥或一體兩面,這些一直是古今往來許多藝術家與思想家持續探討的議題,有幸可以走進塩田千春女士設計與打造的場景裡,親身感受藝術家想要表達的體悟...
Thumbnail
生與死、軀體與靈魂、消逝與存在、對立互斥或一體兩面,這些一直是古今往來許多藝術家與思想家持續探討的議題,有幸可以走進塩田千春女士設計與打造的場景裡,親身感受藝術家想要表達的體悟...
Thumbnail
看展的過程中我總會一邊感受自己的呼吸。像是要用整個身體去理解一樣,感受展覽的細節,感受空間布置、燈光;甚至包含身邊走動的人們,我也去感受他們的專注。展覽很完整地介紹了鹽田千春的創作歷程,從原本畫畫,到後來的行為藝術,再後來收集許多舊物;彷彿和她一起一層層撥開知覺的關卡,聆聽她如何分享對「存在」的體悟
Thumbnail
看展的過程中我總會一邊感受自己的呼吸。像是要用整個身體去理解一樣,感受展覽的細節,感受空間布置、燈光;甚至包含身邊走動的人們,我也去感受他們的專注。展覽很完整地介紹了鹽田千春的創作歷程,從原本畫畫,到後來的行為藝術,再後來收集許多舊物;彷彿和她一起一層層撥開知覺的關卡,聆聽她如何分享對「存在」的體悟
Thumbnail
經歷過流產、罹患卵巢癌、喪父,然後癌症又復發,塩田千春可說是一位不斷地面臨生死交界、將生活中未知方向的種種恐懼,轉化為創作力量的藝術家。 2021年正值許多國家仍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時,她不畏疫情的危險仍親自帶著工作人來臺策展,像是在不安的局勢之中,為臺灣人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經歷過流產、罹患卵巢癌、喪父,然後癌症又復發,塩田千春可說是一位不斷地面臨生死交界、將生活中未知方向的種種恐懼,轉化為創作力量的藝術家。 2021年正值許多國家仍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時,她不畏疫情的危險仍親自帶著工作人來臺策展,像是在不安的局勢之中,為臺灣人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Thumbnail
很久沒有看到意象這麼撼動人心的展覽了! 很幸運在北美館在因疫情閉館前,去觀賞了「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整個展覽大多作品都是以白、紅、黑三色絲線纏繞中,試圖呈現「生與死」、「夢境與真實」、「創傷與倖存」等主題。接下來兩篇文章,本獅試著從上述三種主題的角度出發,來跟大家分享觀展的心得~
Thumbnail
很久沒有看到意象這麼撼動人心的展覽了! 很幸運在北美館在因疫情閉館前,去觀賞了「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覽。整個展覽大多作品都是以白、紅、黑三色絲線纏繞中,試圖呈現「生與死」、「夢境與真實」、「創傷與倖存」等主題。接下來兩篇文章,本獅試著從上述三種主題的角度出發,來跟大家分享觀展的心得~
Thumbnail
走進展間,久久駐足於她年輕時的第一件行為藝術《成為畫》,那將自己獻祭於藝術般的血紅印記與覺悟神態;以及另一件行為藝術錄像《浴室》,她光著身子瑟縮在狹窄浴缸裡,反覆不斷將混濁的泥水從頭往下澆灌,落魄又壯烈。看著跟著內心澎湃的當下,感受到她那句輕巧又慎重的「藝術就是我的宗教」,安靜低沉地迴盪在整個空間。
Thumbnail
走進展間,久久駐足於她年輕時的第一件行為藝術《成為畫》,那將自己獻祭於藝術般的血紅印記與覺悟神態;以及另一件行為藝術錄像《浴室》,她光著身子瑟縮在狹窄浴缸裡,反覆不斷將混濁的泥水從頭往下澆灌,落魄又壯烈。看著跟著內心澎湃的當下,感受到她那句輕巧又慎重的「藝術就是我的宗教」,安靜低沉地迴盪在整個空間。
Thumbnail
塩田千春的創作,展現了一種介於「包住一個東西」和「被包住東西的東西所包住」的游移與曖昧;人們總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物,太不相信自己,太相信物,而藝術家卻以這些作品,從最危險之處,打通一個更危險的入口。
Thumbnail
塩田千春的創作,展現了一種介於「包住一個東西」和「被包住東西的東西所包住」的游移與曖昧;人們總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物,太不相信自己,太相信物,而藝術家卻以這些作品,從最危險之處,打通一個更危險的入口。
Thumbnail
「比草間彌生還要偏執的編織者——塩田千春」 如果我們死亡,肉體消失殆盡,我現在擁有的思想跟情感是會去哪裡呢? 人類如果死亡變成灰燼,就什麼也無法留下嗎? 而我對小朋友們問了這個問題。 靈魂或許是無色透明的,可能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白色的,可能有很多種顏色。我自己也覺得是像太陽光一樣,似乎有顏色似乎又沒
Thumbnail
「比草間彌生還要偏執的編織者——塩田千春」 如果我們死亡,肉體消失殆盡,我現在擁有的思想跟情感是會去哪裡呢? 人類如果死亡變成灰燼,就什麼也無法留下嗎? 而我對小朋友們問了這個問題。 靈魂或許是無色透明的,可能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白色的,可能有很多種顏色。我自己也覺得是像太陽光一樣,似乎有顏色似乎又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