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動物們的青春:從動物到人類,醫師與動物行為學家打破物種隔閡,揭開青少年時期的真正意義與祕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類三部曲》作者哈拉瑞力薦!★
★《共病時代》作者跨物種議題最新著作!★

青少年的叛逆、不想長大,竟然在年輕動物身上也看得到!?

沒經歷過青少年時期真的就沒辦法成年嗎?為什麼令人頭疼的青少年階段對生物來說如此重要? 人類能從中學到什麼?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時人》雜誌 最佳書籍
★《出版人週刊》最值得期待書籍
★《芝加哥論壇報》必讀書單
★《書目》十大科學書籍
▎國內佳評
  • 林大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 彭菊仙 親子作家
  • 番紅花 作家
  • 黃一峯 金鼎獎科普作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 黃仕傑 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家
  • 綦孟柔 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祕書長
  •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作者們的前一本書「共病時代」我認為是當年最優秀的科普書,到了幾年後的現在,需要學會面對疫情的我們,仍舊是直得一讀的科普讀物。現在,第二集來了!這兩本書不斷的讓我們確信,我們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會生相同的病,我們同樣在狂熱的中二青春中成長。這一系列的故事,都不斷在提醒我們:人類只是芸芸眾生的一份子,我們都有共同的祖先。
——林大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這本文筆流暢、讀來有如追劇般刺激的科普題材實在太新穎獨到、太好看了。讀畢才發覺,聲稱是宇宙主宰的人類父母,在面對有如恐怖份子之青少年時,絕對是全生物界裡的遜咖第一名。所有生物都會經歷類似青春期的階段,也都在尚未完全學會自我保護時,一派天真、低估風險、莽撞妄為。這本書透過一個個在地球各角落真實又有趣的觀察與研究,來揭開生物界為何普遍需要存有這麼一個難纏又危險的尷尬期,以及各種生物親代為人類父母展示如何磨鍊子代獨立存活能力並狠心、大膽放手的堅強意志。
——彭菊仙,親子作家
事實上,沒有哪種生物能夠一夜長大。
人類是如此,單細胞生物、昆蟲、恐龍、大貓熊也是。
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成年生活必備技能的重要階段,但你知道嗎?除了人類之外,所有動物也都會經歷青少年時期。在這段時間裡,青少年動物會學習如何保持安全、建立地位、追求對象以及覓食,期待在未來能夠獨自生存。然而,為了達到目的,青少年表現出的叛逆、愛冒險等特質,常常讓父母很頭痛,甚至讓許多人有「青少年很難管教」的印象。
不過,如果我們觀察大自然,就能發現人類與其他物種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
  • 年輕蝙蝠即使聽到同伴的警戒聲,仍會往掠食者衝去。VS.不聽父母勸告,一直開快車的青少年。
  • 年輕魚兒得學習與其他魚一起游泳,避免不合群而被排擠甚至吃掉。VS.想和同儕一樣的青少年,嚷著要買同學都有的手機和球鞋。
  • 雄大翅鯨不是天生就會求偶,牠必須花時間學習唱歌,才能成功吸引雌性注意。VS.青少年吸引心儀對象的方法一開始通常很拙劣,必須經過練習或指導才能了解對方發出的訊號。
  • 青少年白肩雕在巢中待太久,父母會對牠愈來愈不友善,甚至發動攻擊。VS.父母切斷給年輕子女的金援,或不讓他們繼續住在家裡,逼迫他們獨立。
……
在這本書中,《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芭芭拉和凱瑟琳將從她們擅長的比較與研究物種共通性出發,帶領讀者用新的角度探索這個充滿不安與好奇心的成長過渡期。本書將從四個青少年主角──國王企鵝烏蘇拉、斑點鬣狗史靈克、大翅鯨阿鹽和灰狼斯拉夫茨──的成長故事,引你看見野生動物的真實生活,也會從更多動物的例子讓我們看見動物青少年如何漸漸進入成年世界,以及年長的動物如何帶領牠們。
觀察動物的行為除了能讓我們更同理、了解人類青少年所面臨的難題與意義,也能印證過渡期在生物學以外的領域其實也有相同的重要性,例如一間新創公司也要先經歷確保組織穩固(保持安全)、找到公司的定位(建立地位)、與其他組織合作(追求對象)以及創造穩定的利潤繼續經營(覓食)等階段。閱讀本書,你將能在人類學、社會學與生物學之間,找回人類與動物常存卻被遺忘的共同根源,也將對日常所接觸到的事物有個更新、更全面的看待角度。

作者介紹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

醫學博士,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系客座教授。她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臟病學中心的醫學教授,並擔任國際演化、醫學及公共衛生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volu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會長。

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

科學作家,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哈佛大學任教。她是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的未來式院士(Future Tense Fellow),曾擔任洛杉磯非營利組織索卡洛公共廣場(Zócalo Public Square)編輯、《大西洋》雜誌(Atlantic)特約編輯,以及倫敦CNN國際臺的撰稿人兼製作人。
她們的前一本書《共病時代》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發現》雜誌(Discover)二〇一二年最佳書籍,也入選美國科學促進會速霸陸優良科學書籍獎(AAAS/Subaru SB&F Prize for Excellent in Science Books award)決賽。
城邦花園│https://tinyurl.com/3pue8vaw
博客來│https://tinyurl.com/msv7kun
讀冊│https://tinyurl.com/32e2ae83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s3kh6kfk
誠品│https://tinyurl.com/3yzkja4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2會員
412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臉譜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伊莉莎白要我想像,有個女孩被刺了一刀。我追問是哪一種刀,伊莉莎白表示那多半只是把常見於廚房的普通刀具。然後她要我想像這個女孩在胸骨正下方被連捅了三四刀。一進一出,一進一出,下手非常凶殘,但動脈一條都沒被切斷。她始終很低調地在訴說這一切,畢竟現在是許多人的用餐時間,而她是很在意人際界線的。
〜〜Somewhere to go when you’re feeling low.〜〜 被遺忘的(反)旅行指南,造訪世界上最悲傷的24個地方 ―――――――― 24幅地形圖,沿著大路小徑通往陌生陰鬱之地,穿梭於歷史事實與想像虛構的場域! 每個哀傷的地名背後,都述說著一段故事,一頁交織了神話、歷史
愛爾蘭犯罪小說女王、《神秘森林》作者全新單本獨立作,以推理敘事辯證「特權」與「命運」的創作生涯里程碑 ——我知道自己麻煩大了,卻感覺不到任何出路。在驚惶恐懼的最深處,我明白自己無路可逃。我無法承受的不是竊賊或腦袋挨的那幾拳,不是我能反擊、逃避或抵抗的任何東西,而是我自己,不論我變成了什麼。
文/摘自《塑思考》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適可而止」的說法。原本是訓示兒童不要過度,要懂得停手。不過,我倒是希望能放手讓兒童做到厭倦為止。然而,逐漸累積工作經驗之後,我慢慢理解這個說法的真正涵義。「適可而止」蘊含著在適當時機,懂得停手,不要過度。運用在設計上,就是「適可而止的設計」,聽起來這種設計似
――――「圈外編輯」都築響一絕贊推薦!―――― 精采收錄296幅原汁原味海報作品! 作者親自監製繁中版書封! ★從東京、大阪到台灣,網路瘋傳,以海報振興大城小鎮的「商店街海報展」發起人,超幽默傻瓜魂打造不迷路哲學! ★作者多次來台,舉辦策展工作坊,促成大阪新世界市場商店街與台南市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伊莉莎白要我想像,有個女孩被刺了一刀。我追問是哪一種刀,伊莉莎白表示那多半只是把常見於廚房的普通刀具。然後她要我想像這個女孩在胸骨正下方被連捅了三四刀。一進一出,一進一出,下手非常凶殘,但動脈一條都沒被切斷。她始終很低調地在訴說這一切,畢竟現在是許多人的用餐時間,而她是很在意人際界線的。
〜〜Somewhere to go when you’re feeling low.〜〜 被遺忘的(反)旅行指南,造訪世界上最悲傷的24個地方 ―――――――― 24幅地形圖,沿著大路小徑通往陌生陰鬱之地,穿梭於歷史事實與想像虛構的場域! 每個哀傷的地名背後,都述說著一段故事,一頁交織了神話、歷史
愛爾蘭犯罪小說女王、《神秘森林》作者全新單本獨立作,以推理敘事辯證「特權」與「命運」的創作生涯里程碑 ——我知道自己麻煩大了,卻感覺不到任何出路。在驚惶恐懼的最深處,我明白自己無路可逃。我無法承受的不是竊賊或腦袋挨的那幾拳,不是我能反擊、逃避或抵抗的任何東西,而是我自己,不論我變成了什麼。
文/摘自《塑思考》 自古以來,日本就有「適可而止」的說法。原本是訓示兒童不要過度,要懂得停手。不過,我倒是希望能放手讓兒童做到厭倦為止。然而,逐漸累積工作經驗之後,我慢慢理解這個說法的真正涵義。「適可而止」蘊含著在適當時機,懂得停手,不要過度。運用在設計上,就是「適可而止的設計」,聽起來這種設計似
――――「圈外編輯」都築響一絕贊推薦!―――― 精采收錄296幅原汁原味海報作品! 作者親自監製繁中版書封! ★從東京、大阪到台灣,網路瘋傳,以海報振興大城小鎮的「商店街海報展」發起人,超幽默傻瓜魂打造不迷路哲學! ★作者多次來台,舉辦策展工作坊,促成大阪新世界市場商店街與台南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Thumbnail
社會允許現代大人對它的怠慢,但電腦的引進等等,又使對人的系統化管理無所不在,因此我們一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被逼入幾乎沒有自由的狀況。就這些點來看,我想,我們有必要重新考慮成為大人在社會層面的意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