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談「知」《知苦修定學自在》

更新於 2021/08/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農曆三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來跟各位談談「知」。我們應該知道在「人道」方面,若是不認識八苦,終究是無法解脫。佛陀初轉法輪,曾談到「四諦」,讓眾生了解到做人的苦。做人若是不認識苦,不信有輪迴,那就容易撥無因果。
一、應知生老病苦
今日在社會上,有些人迷於物質,生活可說是過得很好,但是他卻沒有覺照到,自己每天都在退化老去,直到六根暗鈍的時候,病苦就會生起。在前些日子,有一位老人家已九十歲,在人壽上算是高壽,但即使是這樣的福報,也是要受到「愛別離苦」。九十歲了,夫妻才要分開,他覺得十分不捨,每每想起,總是要流淚。
另外在斗西莿桐一位開文具店的居士,他們為母親助念了一個星期,眼見母親都已經彌留了,看似隨時就要往生,但她卻是拖著不走。
那一天來,我提供一個方法,回去後他們照著跟老人家開示之後,老人家隨即就安詳往生了。所以說人遇到了病苦,不只拖累著眷屬是苦,病人本身不知如何出離也是苦。你們想想,像這樣的人生難道不苦嗎?
二、覺知病重求助念
竹山有位陳居士,原先是他父親病情轉重;結果沒想到他母親卻突然發病,送醫院急救無效,瞬間就往生了。雖然他也很虔誠信佛,但病苦來到時,還是急著送醫院,並沒有自覺到這是病苦到了,應該趕緊促成一個好因緣來助念,念佛求往生淨土。
說是這樣,即使是出家人,多半也是馬上送醫院。所以說本身一定要健康,在健康時,就要對身邊的人交代清楚,否則病苦一到,身邊的人一緊張,就趕快送醫院,但這樣對於想念佛求往生的人來講,他們心裡就會起煩惱、不自在,這樣並不是圓滿的做法。
三、了知分別生執著
有人問:若不送醫,延誤病情怎麼辦?可是你們看古時候的人,醫學並不發達,有的只是一些午時水、絲瓜水,並沒有現在醫療設備這麼好。又有些精神不正常的人,都在垃圾堆裡找東西吃,怎麼沒見他中毒死掉?
我們就是慣用疑心和分別心,總是想:這東西吃了不知道會怎麼樣?若是不去多想不起分別,不知不覺地,有時摔下來反而沒事;若有知覺,心裡就會一直擔心害怕著,這一下肯定粉身碎骨了。其實這就是執著。
台中沙鹿有位汽車經銷商,為了生意應酬喝酒,醉得不省人事,由業務課長開車,結果整輛車子開到大卡車的底盤下,一台特製的汽車就這樣全毀了,人卻沒事;不過他同修在家裡供奉的觀世音菩薩,頭卻斷了。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感應。所以學佛,我們自己要清楚自在才好。
四、知苦修定學自在
現在大家多沒有好好地學習「定」,對「定」沒有了解。如果我們知道在人道中都是苦,就會知道要修行,要修行就得多學習「定」;若有定慧力的觀察,才能深徹了知輪迴的痛苦。你若不了解輪迴的痛苦,只會覺得修行很苦,功課很多,卻無法感受到輪迴,這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早期淨律寺,每半個月誦戒時一定要開會,做羯磨法。那時比丘五十多人。一開會,年輕一點的法師都希望早課能少一點,自修時間多一點,這是末法時代的現象。例如現在的工人,天氣若飄幾滴雨就要停工休息。我們以前工作的時候,雨下得再大還是在做。像基隆、台北的天氣,幾乎從年尾開始,整個月都不見太陽,那要怎麼辦?
現在的人都這樣,喜歡追求享受、輕鬆。修行人修的是不執著,修的是「空」,這跟世俗的人剛好相反,世俗人執著在「有」,一棟房屋不夠,還想要第二間,為了滿足那份執著,就必須賺錢,卻又不肯多付出,生命就在循環中拖著,無法解脫,很苦啊!
五、體會無常學施捨
昨天,我應邀去蓮友家灑淨,因為他連續發生了三件事,一是他的員工開車撞到一位老先生,還有一位外務員開車和他人相撞,再來就是他本人。他本人不太信佛,是太太信佛,這樣算來已經不錯了,事業做得很大,過年也會來寺裡禮佛。以前過年都是在家打麻將、應酬、喝酒,今年過年就主動載全家來淨律寺。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麼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深山的泉水是那麼清澈,沒有一點汙染,不必經過過濾就可以直接生飲。天氣好時,陽光一照還會反射出五彩顏色,跟水晶一樣。我們心若多雜念,哪裡會有光明?心若清淨,就跟佛沒有差別,拿開悟來講,若是心淨就是開悟;心若不淨,像達理老法師說,一會想台北,想淨律寺,又想東山學苑,如此想東想西念念不捨,又怎麼能夠開悟呢?
六、精勤苦行無障礙
我來這裡開山,直到現在還是時常念著要趕工、趕工;晚上自我檢討時,才發覺今日只念著要趕工,佛號卻少念了;這樣一想,就提醒自己,明日一定要在工作時,更精進念佛才行。結果一工作時,見他們做的不對,念頭又被拉過去,又忘了念佛;直到晚上才又警醒,可是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所以很能體會「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這句話。
回想最初我當居士來這裡開山時,連釘一支鐵釘也念「阿彌陀佛」;那時盤坐一攝心,氣血就通暢,很是法喜。
民國七十二年時,雨季較長,雨水多,工程多半冒著雨進行。一位交通大學畢業的居士,很勇猛精進,來這裡發心煮飯,後來他也出家了。他看的書比別人多,修行也比別人精進,一天拜佛好幾千拜,拜得膝蓋皮都焦了。他平時也不跟人多說話,煮湯會燒焦,煮飯也半生不熟的。
那時大家都是抱著歡喜心吃飯,每天淋著大雨做水溝工程,回去後也沒有泡「非時漿」。晚上沒有地方睡,就在佛堂隨便窩著就睡著了,前後才四個多小時,就覺得很滿足了。中午也不休息,焦湯和飯吃完後又馬上工作。工人見我這樣吃就也跟著吃,如果是現在的話,人早就跑光了,誰跟你吃這個苦呢?不信的話,連煮三天焦湯和生飯,下一頓就沒人肯過堂了。
那時要開辦學佛院,我就去拜訪一些老法師,請他們來教導學生。那時有位老法師生病住院在花蓮慈濟醫院,從這裡中午十二時開車到花蓮,回來時會遇到交通管制,要等到清晨五點開放通行,才能回到這裡。那時我修不倒單,每天吃一粒蘋果,也沒有什麼障礙,由此可知一個人的毅力是無量無邊的。那時也沒有徒弟,自己一個人就是清涼地,現在則不然,功夫全丟掉了。
七、認識病苦勵道業
那時有一位女居士商專畢業,長得非常莊嚴,卻得了腫瘤,右臉頰長了腫瘤,右眼幾乎看不見了。我去斗六的醫院看她時,也剛好有一位病人患頭頸癌,眼睛看不見,頭上突出一支角。
他的家人請我為他說法,我從台南回程順道就去跟他聊聊,過兩天他就走了,否則他是不肯走的,醫生說病人明明已經很嚴重了,可是還是不走。在經過說法之後,他的嘴唇就柔軟了。本來他的嘴唇因病痛而僵硬著,也叫不出聲,可見有多痛苦,這就是活地獄啊!
你如果經常去醫院接觸安慰病人,就可以了解到,地獄有多痛苦了。所以一定要了解苦,「了解才能對治,才肯學佛」;否則被苦牽引著,最後還是墮入三惡道。即使是天界來出生,福報享受盡了,還是要受苦。就像有錢人把錢花光後,不能再過富人的生活。所以世間就是這樣的痛苦。
八、安心辦道興佛教
今天跟大家談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安心辦道。要安心就是要學「定」,沒有定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就不清楚、不知道。你們現在有如此清淨的道場,辦個學院大家共修,是非常難得,希望大家要共同珍惜這個因緣,開創自己的道業和佛教的未來!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心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般若花。」若心不法喜、不清淨,心的智慧花就開不出來。心的智慧花開不出來,那要如何結成菩提佛果呢?我們出家是為了脫生死的,所以心應該常保持清淨,不能像世間人貪瞋癡,終日追逐名利,直至身體垮了還廢寢忘食的在追逐,這終究還是生死法。希望大家好好的慎思審之!阿彌陀佛。
在修行當中,對眾生要以「法」來佈施,而不是以世間物質來佈施;因為世間物質是幻化的,這就不是「不覺有施」。「不覺有施」,是以無所著的心在做事,覺得做什麼都是應該做的,此是世間最高的道德,要瞭解這就是修行不停的,源動力,度眾生也就不停息,謙德在內,處處修行,慈悲喜捨。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如根莖類,如蘿蔔有泥巴,要先把泥巴沖水洗掉才削皮,如果先削皮就跟泥巴混在一起了不好洗。如果這些細節都沒有教導的話,實際操作都會很有問題的。我看連掃地都掃不乾淨。我們掃地時,要把掃把持平,你若執掃把的尾巴,是掃不乾淨的,而且掃把也不柔軟,你把掃把拿平,掃灰塵會掃得很乾淨。
台灣光復後,出家人都要出去化緣,尤其在夏天稻子收割的季節,農家曬稻穀的時候,他們就背著米袋,走過一個鄉村又一個鄉村,去向人家化緣。如果在六月天,遇到西北雨,你想想看,情形會是怎麼樣?(全身都濕了)不像現在的出家人,福報都那麽具足,米都直接載到寺院!
所謂「心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般若花。」若心不法喜、不清淨,心的智慧花就開不出來。心的智慧花開不出來,那要如何結成菩提佛果呢?我們出家是為了脫生死的,所以心應該常保持清淨,不能像世間人貪瞋癡,終日追逐名利,直至身體垮了還廢寢忘食的在追逐,這終究還是生死法。希望大家好好的慎思審之!阿彌陀佛。
在修行當中,對眾生要以「法」來佈施,而不是以世間物質來佈施;因為世間物質是幻化的,這就不是「不覺有施」。「不覺有施」,是以無所著的心在做事,覺得做什麼都是應該做的,此是世間最高的道德,要瞭解這就是修行不停的,源動力,度眾生也就不停息,謙德在內,處處修行,慈悲喜捨。
那些徒弟要起心動念就讓他去動,你是為人師長,心怎能跟著波動呢!說「鐵打叢林流水僧」,瑜伽菩薩戒云:「隨信行人,須承師教;若隨自意修,難免不入歧途。隨法行人才可自修。」自己是什麼根性自己要明白,離開僧團,凡事都要自己來,你有辦法清淨持戒、輕重等持、專注一趣在法上用功嗎?阿彌陀佛!隨緣啦!你就看他怎麼流
就像我們人,剛開始要很謙恭的接受人家的輔導,加上自己不斷精進用功,人前人後,至誠懇切、精進不懈地,昇華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淨罪集資,培福修德,用正觀智慧來莊嚴自己。 像樹木,以枝幹、樹葉來莊嚴自己,並以茂密的樹蔭讓人乘涼,先能自利,而後才能利人,才能布施普潤眾生。所以,在最初修學佛法的人,要虔誠恭敬,
如根莖類,如蘿蔔有泥巴,要先把泥巴沖水洗掉才削皮,如果先削皮就跟泥巴混在一起了不好洗。如果這些細節都沒有教導的話,實際操作都會很有問題的。我看連掃地都掃不乾淨。我們掃地時,要把掃把持平,你若執掃把的尾巴,是掃不乾淨的,而且掃把也不柔軟,你把掃把拿平,掃灰塵會掃得很乾淨。
台灣光復後,出家人都要出去化緣,尤其在夏天稻子收割的季節,農家曬稻穀的時候,他們就背著米袋,走過一個鄉村又一個鄉村,去向人家化緣。如果在六月天,遇到西北雨,你想想看,情形會是怎麼樣?(全身都濕了)不像現在的出家人,福報都那麽具足,米都直接載到寺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父母親、老人家常常會沒來由地,有很多「生理」或「心理」的苦惱。生理的,覺得他哪裡老痛:「我胃痛、我心老是很酸......」,不然就是關節老是痛。當然要適當地就醫保養,因為人老會退化。但是,有一些可以用佛法的功德消除,看醫生不容易好。我們都知道是「因果病」,很多的病跟鬼神有關係。
Thumbnail
很多人遭遇到工作、家庭不順,求助於神明時,神明通常會指示是「祖先的問題」。祖先境界不好,需要幫助,只能找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或是有冤欠的對象索討了。以先亡祖先等名義來做功德、恭立超薦蓮位或是念經迴向等,這對他們而言都有莫大的幫助!令他們得到功德利益,提升境界,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有些人的生活很苦,像苦行僧,吃喝睡都很不容易。然而,身而為人,不管家庭環境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在苦中作樂、誤苦為樂。人都有煩惱有擔心,比如擔心自己生病家人生病、擔心工作不保、擔心事業被設計被坑、擔心另一半出軌、擔心孩子不平安、擔心交通、擔心錢不夠用、擔心父母健康,當人就是要承擔這麼多憂愁和不安,而這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父母親、老人家常常會沒來由地,有很多「生理」或「心理」的苦惱。生理的,覺得他哪裡老痛:「我胃痛、我心老是很酸......」,不然就是關節老是痛。當然要適當地就醫保養,因為人老會退化。但是,有一些可以用佛法的功德消除,看醫生不容易好。我們都知道是「因果病」,很多的病跟鬼神有關係。
Thumbnail
很多人遭遇到工作、家庭不順,求助於神明時,神明通常會指示是「祖先的問題」。祖先境界不好,需要幫助,只能找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或是有冤欠的對象索討了。以先亡祖先等名義來做功德、恭立超薦蓮位或是念經迴向等,這對他們而言都有莫大的幫助!令他們得到功德利益,提升境界,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有些人的生活很苦,像苦行僧,吃喝睡都很不容易。然而,身而為人,不管家庭環境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在苦中作樂、誤苦為樂。人都有煩惱有擔心,比如擔心自己生病家人生病、擔心工作不保、擔心事業被設計被坑、擔心另一半出軌、擔心孩子不平安、擔心交通、擔心錢不夠用、擔心父母健康,當人就是要承擔這麼多憂愁和不安,而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