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教育服務為何也要有創新精神與軟體思維?從 AC 程式語言課程優化談起

在 ALPHA Camp,我們相信教育該不斷演化、進步。 不管是課綱、內容、體驗、以及學生管理等,教育服務都該不斷地優化,這些優化也有大有小。其實在 2017 年,我們從實體教學轉到線上,便是我們做過最大的一次優化。一般來說,我們會根據這兩個因素來規劃與執行課程優化:

1.產業狀況與需求
作為一個協助人們職涯學習(career-long learning)的單位,AC 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產業不斷地改變,新的技術、工具、甚至做事方法,都日新月異。而隨著技術的改變,工作模式也會不一樣。在數位經濟下,企業對同一個職能的定義與需求,不管是經驗、技能或是思維,也會跟著有所改變。

2.學生的成效與反饋
#OutcomeFirst 是 AC 的教學精神。每個梯次我們都會觀察學生的成果,從單一學期的作業繳交狀況、完課率、到畢業生在職場的表現,我們都會追蹤。
另外,線上教學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蒐集大量學生線上學習行為數據:學生什麼時段上平台學習、哪段教學影片需要重複觀看、哪份作業的繳交率偏低、或是學生對工作坊的評分與評價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學生的成果、行為與回饋,找到需要改善的機會點,再透過實驗新的教學體驗與安排,去驗證改善方法。

課程優化的方向

我們會以這幾個方向去思考如何優化課程:
  • 課程主題的選擇:目前產業主流用哪些工具?學會哪個技術會讓學生更容易找到(有發展潛力)的工作、有更好的薪資?除了技術能力外,又有哪些「軟實力」是雇主期待的?
  • 學習路徑的規劃:如何設計出一個有效率、又能讓學生紮實練功的路徑?哪個題目現階段需要深入瞭解,哪個可以點到為止?每週內容的份量是否恰當?
  • 教學內容的設計:影音與文字之間該如何取捨、哪個觀念需要用更多的案例說明?老師的講解是否清楚?
  • 作業專案的設計:這週作業份量是否太多?作業是否太難?如何設計小組作業可以讓同學練習業界需要的協作能力?
  • 工作坊的設計:課程中該有多少場工作坊?主題又是什麼?在 1.5 小時內該覆蓋哪些內容?哪段適合設計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如何將學生分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從工作坊中得到協助?
  • 產業變化的更新:有哪些技術工具被更新?企業職位的定義、能力需求、以及面試方式是否有所改變?

課程優化的層級

AC 期待我們的課程能與時俱進,我們會定期回顧學生的數據與反饋,在不同的時間點作出調整與優化:
  • 基礎編輯、補修(每週):在課程單元中,因為教材內容在文字、圖片或影片的說明不夠清楚,又或是延伸閱讀的外部連結有更新,導致無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這些相對小的細節修正,課程設計團隊每週會依據當週學員回饋,進行檢視與修正。
  • 工作坊/教案的更新、優化(每個梯次):AC 的課程是班級進度制,同學以 3、4 或 8 週為一個梯次。在每個梯次之後,我們會觀察個別章節與整體課程的的行為與反饋,再決定是否有需要/能在當下做比較大幅的修改與優化。比較緊急的,如發現過去的程式碼有點老舊、工作坊的體驗欠佳、或是教案的說明容易錯誤引導學生等,我們都會視需求程度與當時的資源加以調整。
  • 單一模組/學期的重新規劃:AC 的課程會分成不同的模組(學期),讓大家能按照自己的進度,一步步往前。我們會定時檢視單一模組的整體設計與製作品質,做適當的調整。例如:
  1. 將學期一教授 HTML/CSSJavaScript 語法的先後循序對調;
  2. 更改學期二作業批改的標準與機制,讓助教能提供更精準、有效的反饋。
這些調整可大可小,我們會按事情的影響與 AC 的人力去規劃。
  • 結構性的改動 (每年):最後,每年我們會整理過去一年從學生、業界蒐集到的資訊,再檢視目前課程的設計,去思考是否需要作出結構性的更改。
例如我們過去將一個為期 3 個月的課程分拆成不同的學期,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步調學習。
又或是去年把「學期三 - 工程師養成」分成「前端」、與「全端」兩條路徑,這些都是牽涉到整個課程需要被重新規劃。而每次做這層次的調整,都需要 3、4 個月的時間。從課程內容、作業專案設計、到學生溝通,幾乎都要被砍掉重練。
做這些課程調整的目的,是希望能讓學生有更有效的學習體驗,也更能達到大家期待的學習成果。
以最基礎的入門課程為例,經典的 JavaScript 迴圈擲骰子作業,從最開始的只有不到 50% 能順利提交/通過作業,經過持續優化,現在近 80% AC 的學生能在第一週的學習,就將迴圈的概念成功應用在作業的情境裡。
要打造一個好的教育產品,跟開發一套好的軟體服務一樣,甚至更難。所以我們也不會期待能一步到位。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會安排「beta 測試」,提早蒐集學習者的回饋,驗證我們的優化策略,一步步把產品做的更好。

AC 網頁開發 Web Dev 課程的進化

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AC 的「網頁開放課程 Web Dev」過去幾次結構性的大改變。

過去的重度更新

1. 從 Ruby-on-Rails 轉為以 JavaScript 為主要語言:
由於觀察到市場上對 Ruby-on-Rails 工程師的需求在萎縮,同時也發現對初學者來說,一次要學會 HTML/CSS、Ruby、JavaScript 等,我們決定選擇能同時完成「前、後端」功能,也是業界最多人用的 JavaScript 為主線。

2. 課綱設計納入「人物誌」概念
一般課程的課綱規劃以技術主題為主,但我們發現,如果學生的學習目標不一樣,他們需要不一樣的學習路徑與體驗,如「探索寫程式」跟「轉職工程師」就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方向;學習目標不一樣,便會大大影響學生的投入與對課程的期待。
因此,我們在課綱中納入「人物誌(persona)」的概念重新設計,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目標與能投入的時間,規劃不同的學習路徑與成功標準。我們把特定學期從 8 週降到 4 週,讓學習者能更有效的維持動力。
在調整學習節奏後,我們發現,完成課程的學生人數大幅提升——過去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夠撐完連續 8 週的學習,現在每個 4 周都有超過 80% 的持續學習比例。

3. 前、後端分流:
由於觀察到業界對前、後端工程師所需要的能力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我們在 2020 年將最後一個學期「工程師養成」重新設計,在幫助學生建立「全端(full-stack)」的基礎下,再提供「前端」與「後端」專修。
在前端專修中,增加大量的切版教學與練習、也加深了前端框架 Vue.js 的教學,讓有意成為前端工程師的同學,能在更短的時間,打造更紮實的基礎,以更快達成轉職目標。 2021 熱門程式語言,JavaScript、Python 哪個語言職缺最多?

2021 年 Web Dev 3.0 的重點

接下來,我們在 2021 年 9 月班將正式啟用最新的 Web Dev 3.0 版本。這次我們更聚焦在「目的導向」的設計原則。
因為「前、後端分流」的成功,這次我們根據學習者希望從事的「職種」來「提前」分流。AC 最近越來越多學生是「非轉職者」,近年產業與人才對「數位轉型」的需求更是越顯迫切,有很多從事設計、行銷、或產品管理的學習者,希望能在 AC 建立程式能力,增加自身職涯的競爭力。所以這次,我們會針對這些職種,規劃更清楚的路徑與明確的能力驗收。
另外,我們也會更深化「前端」與「後端」的內容。由於網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深,市場上已經很少能真正駕馭全端的全才了。我們仍相信身為一個專業工程師,你需要對網路產品有個「全端」的瞭解。但在有基礎認知後,我們才會引導學生花更多時間去建立其中一個專長。
所以這次,我們會讓學生在「更早」的時間去選擇前、後端分流。同時,我們在前、後端各補增了教材,並重新規劃路徑,讓學生能更有效率的學會。 簡單來說,這次的 Web Dev 3.0,讓學習者能更提前依據自身的學習目標學習,同時對各個題目在對應職能的應用有更清楚的掌握。針對轉職者而言,你的學習路徑會更友善、更聚焦與更有效率。

小結

我們所處的時代,除了面對軟體技術的快速變遷,同時也面臨產業環境的人才需求挑戰。作為專注培育數位人才的機構,過去我們培力(empower)超過 6,000 名的學員,未來我們也會持續關注產業動態與學員回饋,繼續優化課程,像我們的學生一樣,能不斷地變強。
未來我們期許能培養更多優秀的數位人才,除了協助每位學員實現理想、發展更好的職涯外,更希望能透過他們參與打造的產品與服務,解決當代各種社會問題,並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世界的樣貌。 (原文發表於 ALPHA Camp blog,原文標題〈AC 線上課程再進化:以創新精神與軟體思維經營教育服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