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 Lab 讀書會筆記】跨三小啦!看你緣投啦!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What gaze direction can tell us about cognitive processes in invertebrates?
文章內容很雜,集結很多關於視覺的研究結果,分別論述人類跟非人類的研究,非人主要於無脊椎動物,且因研究團隊主力在「跳蛛 ( Jumping spiders )」,所以此類物種的研究跟展望相關論述更佔多數。
關於人類注視方向的研究行之有年,透過眼動儀追蹤我們究竟在看什麼,或是以電極測量眼周肌肉神經電生理能得知眼睛方向,近期發展出便於移動的儀器更讓受試者得以靈活移動。
--
面對環境多變的生活,動物需要擷取所需資訊,並且避開無用的刺激干擾,對視覺動物來說眼睛注視方向即為注意力方向。
而關於視覺注意力的研究分成兩個處理過程
  1. Bottom-up:純粹跟環境刺激特質相關
  2. Top-down:與觀察者的目標相關,被認為是高階認知的表現
兩者間或互有相關,或互相抵制,在不同研究面向都會出現
--

所以,注視方向有什麼研究方向呢?

作者提出四個:
  1. 物體辨識 ( Object recognition):
    動物能否將物體放入正確的分類,這跟刺激的性質、周遭環境跟預期心理相關。到目前為止的研究主要於 bottom-up,但一篇關於胡蜂 ( P. fuscatus ) 則是少數在 Top-down 程序上的研究,那篇文章表明這種胡蜂能夠辨識同物種的臉。

    《Specialized Face Learn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Paper Wasps》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34/6060/1272
  2. 視覺搜索 ( Visual research ):
    找到跟背景不同的目標對動物來說很重要,例如找到躲起來的獵物。目標顯著程度、物種生態習性差異跟內心目標等都會影響到搜索速度,想加高效率,避開可忽略資訊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有些動物內建辨識標準,bumblebee 更能學會哪些訊息可以不被在意。

    烏賊模仿水草:
    https://www.npr.org/sections/krulwich/2011/10/13/141323332/don-t-mind-me-i-m-not-here-cuttlefish-camouflage?fbclid=IwAR39NoFNCdoorSNiMJ6FKrbI4KsRDG3KhH-hsWtiijqrYbMBZH1hYaCZr70
  3. 學習 ( Learning )
    記住自己或別人的經驗有助於避免再犯相同錯誤,關於視覺的學習也有四個面向,分別是關聯性學習、操作制約、觀察性學習,跟記得自己行為的後果。注視方向可以透露訓練當時動物究竟學會什麼,或許跟我們所認知的大不相同,再者,觀察性學習是一種社會性學習 ( Social learning ),透過別人經驗得知行為後果,且不是任何物種都具這個能力,因此做為一個研究方向,gaze direction或許能告訴我們,兩類物種們之間的能力差別,是否和他們注意力重點不同有關?之前分享過,跟章魚視覺學習有關的研究

    Octopus vulgaris Uses Visual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Its Ar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11001084?via%3Dihub&fbclid=IwAR3oePieuSGTSyuLo76lG8vDAIYX5k6krJDCGwTXCEX-cMBQS6L7fW2sNGU
  4. 遷移 ( Navigation ):
    不管安排行程,或是回家,都需要記得路上有什麼路標,或是身處該地的感覺,才能判斷自己要往何方,這種時候就需要視覺記憶,例如記得家門口有幾棵樹。迷宮測試做為很好檢驗方法,在很多動物上施行過,包含我們的頭足類朋友,研究發現章魚跟烏賊可以透過路標辨識迷宮的出口在哪邊。

    《Octopuses (Octopus bimaculoides) and cuttlefishes (Sepia pharaonis, S. officinalis) can conditionally discriminat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437139/
--
在這些研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就算是親緣關係很近的物種,也可能因為生態習性差異導致注視重點有所差異,例如廣食性的物種會花相對較多時間進行 Visual research,因為對他們來說是「可用」的刺激實在太多了。
除此之外,其他感官資訊也會影響視覺注意力方向,
譬如聞到花香能讓我們更快找到花的位置。
--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給研究無脊椎動物認知行為提供了一個新觀點若是未來有任何神經、行為上無法解釋或操作的研究,不妨參考一下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吧!
文末提到 虛擬實境 ( Virtual reality, VR) ,可能是未來研究這類議題時的良好工具。
感覺真有趣!
avatar-img
2.6K會員
182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今天的月科普我們不講烏賊,今天講的是我在中研院主要接觸的生物 — 埋葬蟲。今天要講的這篇論文,其中一個目標跟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這種埋葬蟲的生殖偏斜(reproductive skew)跟成蟲能否取食額外的資源有關。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在人類社會,不管是殺死自己小孩,抑或是殺死別人的小孩,大概都會引起社會大眾一片譁然,但大家或許沒有想過,很多動物其實都具有殺嬰行為,在自然界殺嬰會是一種繁殖策略,跟環境壓力、繁殖資源,或是自身後代能否取得最大量資源等原因有關。今天談的論文說的就是埋葬蟲(N. vespilloides)的殺嬰行為跟孵
今天的月科普我們不講烏賊,今天講的是我在中研院主要接觸的生物 — 埋葬蟲。今天要講的這篇論文,其中一個目標跟 Nicrophorus vespilloides 這種埋葬蟲的生殖偏斜(reproductive skew)跟成蟲能否取食額外的資源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鸚鵡歪著頭注視是什麼意思❓ 這是想要仔細觀察在意的東西,比如說第一次看到玩具,初次見面的人,或是沒有見過的東西👀 鳥類的眼睛長在側面,所以比起正面直視,像這樣側著臉,用單隻眼睛看,更能仔細觀察眼前的事物;所以當鳥寶想要看仔細時,就會像這樣稍微歪著脖子,單眼朝向對象物,對準焦距慢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我們是天生的獵人,隨時都在狩獵,而狩獵的對象標示著自己的文明程度,現在位於何處。 對人類整體是如此,對個人來說也是。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原本是人類學家的作者,從一個好奇開始,研究跟人類一樣雙足步行的鳥類,從而展開一連串有趣的探究之旅。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鸚鵡歪著頭注視是什麼意思❓ 這是想要仔細觀察在意的東西,比如說第一次看到玩具,初次見面的人,或是沒有見過的東西👀 鳥類的眼睛長在側面,所以比起正面直視,像這樣側著臉,用單隻眼睛看,更能仔細觀察眼前的事物;所以當鳥寶想要看仔細時,就會像這樣稍微歪著脖子,單眼朝向對象物,對準焦距慢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人是一種以自我中心為主的生物,幻想著自已比別人厲害,自已隨便一站就能高過任何人,剛開始沒多久,就幻想自已能夠成功。     每個人都是,我敢篤定。井底之蛙、窺豹一斑 、鼠目寸光這三個在人類初級大致上都有。     初級是什麼?12歲以下 那為什麼是這個範圍因為“社交” “見識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我們是天生的獵人,隨時都在狩獵,而狩獵的對象標示著自己的文明程度,現在位於何處。 對人類整體是如此,對個人來說也是。
Thumbnail
作者比較了四種閱讀呈現模式,包括眼動追蹤和三種自訂步調閱讀。自訂步調閱讀模式中的移動視窗方法能有效量測出與眼動追蹤類似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金錢成本更低,而且有助於提供清晰且相對簡單的數據。但是,移動視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增加的閱讀時間和可能導致受試者對內容理解的困難。
Thumbnail
原本是人類學家的作者,從一個好奇開始,研究跟人類一樣雙足步行的鳥類,從而展開一連串有趣的探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