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言與失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文提到孔子的一則話: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7】(知者即智者)
筆者,當時解說這句話,就直指本心,說:失言,那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失人,就是誤人一生啊!
筆者這樣的解說,跟過去一般的解釋都不一樣。一般的解釋,是指失去友誼、失去朋友。至於大陸有些網站,則解說「錯失了人才」,實在太功利了,這怎麼會是罕言利的孔子呢?
講真的,失言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失人,就非比尋常,那是誤人一生啊!此乃孟子的「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啊!
香港人有句俗語:不出聲,不會有人說你是啞巴的。的確,許多事情,不說,就既不失言,也不失人;沒準經時日的洗練,船到橋頭自然直呢。
二揀一,寧可失人呢,還是甘願失言?
2021-8-1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孔子愛國嗎? 當然愛國啦,可他更愛天下人。
    為什麼「無怨」那麼難呢? 蓋人之所以有怨,實因對自己沒有安全感,而必須要憑藉一些外在條件(財富、名聲、權力、地位、面子)來支持自己的存在。而哪些外在條件一旦不能滿足、甚至落空的話,自然就會怨。 故此,要無怨,就必須挺立自主的人格,做到不卑不亢,凡事都以平常心看待,既不必羨慕別人,也毋須自卑不如人。
    「不改其樂」,即指無論處於任何逆境,面對何時困難,仍能堅持自己做人的信念,而在精神上自滿自足。容易嗎?
    顏回聽道時,整個心境,空靈真切,虛懷欣悅。接收道理後,躬身自省,篤志實行。這就是老子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因為「道」,是要用來行的。
    俗語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交往到這個地步,實在不容易啊!既要認識自己,也要了解對方,彼此心靈相通,肝膽相照。
    俗語說:師父、師父。顏回視孔子,亦師亦父。 孔子對顏回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吧。 可惜啊!顏回終年四十一!
    孔子愛國嗎? 當然愛國啦,可他更愛天下人。
    為什麼「無怨」那麼難呢? 蓋人之所以有怨,實因對自己沒有安全感,而必須要憑藉一些外在條件(財富、名聲、權力、地位、面子)來支持自己的存在。而哪些外在條件一旦不能滿足、甚至落空的話,自然就會怨。 故此,要無怨,就必須挺立自主的人格,做到不卑不亢,凡事都以平常心看待,既不必羨慕別人,也毋須自卑不如人。
    「不改其樂」,即指無論處於任何逆境,面對何時困難,仍能堅持自己做人的信念,而在精神上自滿自足。容易嗎?
    顏回聽道時,整個心境,空靈真切,虛懷欣悅。接收道理後,躬身自省,篤志實行。這就是老子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因為「道」,是要用來行的。
    俗語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交往到這個地步,實在不容易啊!既要認識自己,也要了解對方,彼此心靈相通,肝膽相照。
    俗語說:師父、師父。顏回視孔子,亦師亦父。 孔子對顏回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吧。 可惜啊!顏回終年四十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酒隨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但是懂得自己的畢竟太少了。所以少說話,可能後悔的次數才會少一點! 中文是個很奇特的文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話都可以做出合情合理的不同解釋。從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誅九族!所以要學會最好的回應就是無語,而且臉上還不能帶出情緒! 多年的夫妻生活,學會的就是不
    孔子教導人們如何選擇朋友,總結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選擇朋友和個人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不小心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卻不能輕易原諒一個主動讓別人來傷害自己的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說話傷人並不出於蓄意,而聽的人卻管不住心偏要對號入座,主動讓自己中箭落馬,慘不忍睹,這樣的過錯自己要負責。 人是群居動物,每天跟人接觸講話的機會那麼多,如果不把自己的心練得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酒隨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但是懂得自己的畢竟太少了。所以少說話,可能後悔的次數才會少一點! 中文是個很奇特的文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話都可以做出合情合理的不同解釋。從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誅九族!所以要學會最好的回應就是無語,而且臉上還不能帶出情緒! 多年的夫妻生活,學會的就是不
    孔子教導人們如何選擇朋友,總結為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選擇朋友和個人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不小心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卻不能輕易原諒一個主動讓別人來傷害自己的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說話傷人並不出於蓄意,而聽的人卻管不住心偏要對號入座,主動讓自己中箭落馬,慘不忍睹,這樣的過錯自己要負責。 人是群居動物,每天跟人接觸講話的機會那麼多,如果不把自己的心練得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