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7|閱讀|思考整理學

思考整理學:最多東大生、京大生讀過的一本書! (電子書)
推薦序 一本精進自我與醞釀深度智慧的好書 推薦序 我們學了很多,就是忘了思考! 第1章 獨立思考,一生受用 你是滑翔翼人,還是飛機人? 成績優異的學生,卻沒有獨力飛行的能力?∕為什麼職業棋士反對義務教育?∕燦爛的花朵下有深盤的根∕成為獨力飛行者 學校的模範生,不等同未來成就 過去的教育家,「心機」很重∕想得老師的真傳,靠偷學∕不教導反而是好的教育方式∕培養飛行能力,從問問題開始 夜貓子,想不通? 早晨的頭腦比夜晚好∕不必英雄式的早起,只要改吃早午餐∕多睡一覺,得到只屬於自己的早晨 第2章 思考的醞釀過程 腦袋中的釀造廠 論文題目該怎麼定?∕找到酵母,才能釀出思考美酒∕文學家死後才出名的原因∕發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睡一覺,再想想 歐陽修的「三上」理論∕與其想破頭,不如暫時擱下∕靜靜等待幸運來敲門 思考是有技巧的調酒 一個太多了?!∕要調酒,不要混酒∕如何獨創而不獨斷? 知識需要編輯力 編輯的重要性不輸給創作∕活用創作力和編輯力∕激盪出異想天開的火花 創作的催化劑 個性是最好的媒介∕放空力量大∕發想跟化合物一樣有趣 類比法是解答未知問題的良方 從不相干的地方得到領悟∕一口氣讀,容易豁然開朗∕比一比,解開未知之謎 靈感常常來自偶然力 好事偶爾會不求自來∕與其關注核心,不如從周邊切入∕為什麼課堂上的笑話最難忘? 第3章 思考如何去蕪存菁? 提升知識的層次 歸納整理,從客觀進入主觀∕沿著抽象的階梯往上爬∕思考的整理,質比量更重要 資訊蒐集,要當機立斷 馬上整理,分類歸檔∕資訊累積到位,就可以收割 知識蒐集的訣竅 先問自己:為什麼要蒐集?∕別把卡片變成黑夜中的蝙蝠∕讀的時候先不要抄筆記 積讀法-集中閱讀的驚人效果 蒐集所有資料,一口氣讀∕不抄筆記的好處∕趁熱度還在,盡快整理 存放靈感的好地方 寫下來,所以可以忘掉∕靈感產量最高的地方∕讓靈感沉睡的筆記本 靈感移植法 替想法換個新環境∕激盪火花的超筆記本∕不可以天天去翻閱 第4章 思考的整理和遺忘 大腦裡的知識需要整理 頭腦不是堆放知識的倉庫∕不要對遺忘有偏見∕忘得不夠多,會使神經衰弱∕什麼該遺忘,由你決定 有效遺忘的方法 酒精能讓身體忘記∕轉換當下的環境∕努力遺忘,反而忘不掉∕流汗是有效的遺忘手段∕重要的事,不要記下來 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地遺忘 未經時間考驗的東西沒有價值∕事物的價值不會立刻浮現∕遺忘正是去蕪存菁的好方法∕遺忘是經典化的里程碑 經過捨棄,知識力量倍增 知識也有收穫遞減法則∕學校沒有教的知識捨棄法∕自然廢棄是遺忘,有意識的丟棄是整理 動筆寫,就是一種整理 動筆時不要有壓力∕愈寫,想法愈清楚∕初稿應大膽改寫 練習以一句話歸納想法 精簡到極致時,只會留下名詞∕標題定生死 稱讚能讓思考更活躍 不要隨意批評他人的想法∕稱讚可以弄假成真∕多與稱讚你的人交流 第5章 思考的表達與激盪 聲音擁有思考力 聲音能找到眼睛的盲點∕冷酷的批評會扼殺創意的嫩芽∕別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天馬行空的聊天,是創意的催化劑 談笑是一種思想刺激 互相鼓勵、激盪創意的三人會∕花錢住飯店聊一晚都值得∕來自不同領域的思想激盪 思考也要避免近親繁殖 桃太郎故事的啟示∕腦力激盪的原則∕知識的嫁接,容易結出甜美的果實 無處不在的靈光一閃 靈感在哪裡受啟發?∕不去想,才能想得到∕適合思考的身體節奏 從生活中歸納「活知識」 日常資訊中藏有整理好的知識∕別把生活資訊當成耳邊風∕懂得整理,就是你的資產 諺語是思考整理的精華 人類的經驗有相似之處∕篩選過後,以諺語表達∕引用諺語,問題迎刃而解 第6章 思考的進階 思考從真實生活開始 思考會在真實生活中留下蛛絲馬跡∕思考不能與真實社會脫節∕要產生帶有汗味的思考 學會閱讀未知的事物 書讀百遍意自通∕挑戰看不懂的書∕文學作品是最好的媒介∕閱讀外文的古典作品,有助理解未知 思想的擴散與收束能力 學生答案都一樣的危機∕不一樣才是正常的∕學校只教了一半∕滑翔翼人不懂的事 缺乏思考,人腦不如電腦 被機器奪去工作的人∕電腦普及後,更該重視人的思考力∕重心應該放在電腦做不到的事 後記 思考不是奢侈的享受,而是單純的樂事 出版後記 對「思考」的迫切需求,創造了出版奇蹟
☞推薦:★★★☆☆ ☞作者:外山滋比古 /著____韋杰岱 /譯
這本書中的內容,其實許多都在這幾年的生活中、工作上...等等狀態,驗證了作者書中所寫的內容,我不確定是否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被太多事物給制約,導致於很多事情都認為答案是理所當然,欠缺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對於知識彙整與編輯力,這是需要經過練習的。
►重點整理如下:
獨立思考,一生受用
我很認同這樣的一句話「如果長年的訓練,時刻都有人引導自己,日漸習慣之後,自然就喪失了獨立飛行的能力」,也會認為原本知道的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反而無法去激發出另一種可能,井底之蛙都不自覺。
「不教導反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這句話有點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感覺,主要是讓人產生求知的慾望以及產生好奇心,那麼沒有設限的想像,很有可能創造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無法想像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早餐前」 早晨的頭腦比也晚好,睡前寫好的信,早上醒來後再讀一遍,有時會不明白自己昨天晚上為什麼這樣寫。雖然是自己親筆寫的,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這點讓我想到關於加班,往往加班做出來的東西,隔天一看也會不明白我昨天到底在衝殺小,那倒不如,隔天早一點來公司做,或許效率會更快。
作者強調,睡過一覺,消除了疲勞、空腹的早晨(早餐先不要吃),無疑是最適合思考的時間。
思考醞釀的過程
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有些事情光靠意志力是做不到的,唯有時間才能解決。 「心急水不沸」心心念念著怎麼水還不煮開呢?怎麼還不煮開呢? 結果頻頻打開壺蓋,這樣水是永遠煮不沸。
太過關心反而沒有好結果,不要太過在意,暫時放下是必要的。 思考正是如此,想太多,反而看不見問題的關鍵。
「在思考的整理上,再也沒有比沈澱更重要的事了。 甚至連思考的生成,都必須要過放空、沈澱的過程。」
知識需要編輯力
原本個別讀起來並非都是優秀的文章,一經編輯整理後,竟變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另一方面,有時閱讀單篇文章會讓人驚艷入迷,一旦它變成一本書的一部分,再重讀時,反而無法得到感動。
如果把作家寫的文章稱為「一次性創作」,那麼編輯將文章修潤整合成嶄新且格局更大、更完整的作品,就稱為「二次性創作」
「活用創造力和編輯力」 就算不是出自自己的發想,而是因為覺得有趣而開始蒐集的知識和想法,如果只是記在筆記本上卻不加以整理,那麼就算吸收了再多知識,也不過是知道很多事情而已。
當我們在思考一件新事物時,千萬不要認定每一個環節都給靠自己的腦袋擠出東西來。 從零開始、無中生有的想法其實是不常發生的,大部分的點子或想法,都是從既存的事物中彼此激盪連結而產生的。
「放空力量大」 把想法放在心中發酵,或是花上一段時間刻意將它遺忘,都是在抑制自己的主觀與個性,讓腦袋處於隨時可以產生化合作用的狀態。 當我們思考時,只要一放空就會出現好的想法,這絕非偶然。
思考如何去蕪存菁
「歸納整理,從客觀進入主觀」 「思考的整理,質比量重要」 「資訊蒐集,要當機立斷」 隨著時間過去,有些資料可能會失去參考價值,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資料都一定要留存,一旦蒐集的資料過多,整理的利用價值就會降低。 「積讀法_集中閱讀的驚人效果」 蒐集與主體相關的參考文獻,在蒐集到所能得到的全部書目之前,先不急著讀,等資料都蒐集差不多了,就一本一本讀起,可以寫點備忘,但是不做筆記。 讀完之後,必須盡快整理成文章。因為等到熱度一過,便會迅速遺忘。
「存放靈感的好地方」 要讓靈感沈澱,最好不要放在腦子裡,而是要放在紙上。
思考的整理和遺忘
努力學習、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處分、整理沒有用的事物。 如果無法分辨什麼東西重要、什麼東西不重要,會連一張舊報紙也無法處理。
要讓頭腦順利運作,「遺忘」是非常重要的。 要讓頭腦成為高效率運轉的工廠,就一定要不斷的遺忘。 遺忘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進行的。
「遺忘正是去蕪存菁的好方法」 所謂時間的考驗,是指歷經時間的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換個詞,就是遺忘。 經典是穿越讀者層層遺忘而誕生的。作者自己無法創造經典。
「遺忘是經典化的里程碑」 一時的想法在當下看起來非常了不起,不過,那樣的想法就像剛砍下來的樹木一樣,必須盡快抽乾水分。就像是做筆記,只要寫下來就會感到心安,感到心安就容易忘記。過一陣子之後再回頭審視,只不過經過短短的十天、半個月,記憶就開始腐朽了。連自己都不懂為什麼當初要大費周章寫下這些筆記內容。 這就是風化進行的結果。
所謂思考的整理,就是學習如何有技巧的遺忘。
經過捨棄,知識力量倍增
知識就是力量,但唯有經過整理才能發揮。 讓順其自然廢棄是遺忘,有意識地丟棄便是整理了。
知識本身不具創造性,必須經過組織、整理,知識才能具備創造新事物的力量。
「知識也有收穫遞減法則」 當知識吸收到一定限度,也會達到飽和。 這時,無論再怎麼努力想增加知識也都會流失掉,對問題的好奇心降低,求知的慾望也會低落。
雖然大量閱讀書籍可以變得博學多聞,但若要朔造獨一無二的自己,就要負起責任, 學會分辨什麼是真正感興趣的,而什麼又只是一時興趣。
動筆寫,就是一種整理
動筆時不要有壓力,只要輕鬆下筆就好了。 當你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無法下筆時,也要告訴自己差不多可以動筆寫了。 無論如何,一旦動筆寫,想法自然就會浮現。 有趣的是,在書寫當中,思考的條理也會成形。 大腦是一個立體世界,當各種想法急於表現,就會覺得處於無法收拾的狀態。
「練習以一句話歸納想法」
「稱讚能讓思考更活躍」 就算是毫無根據的稱讚也可以弄假成真。
思考的表達與激盪
「聲音擁有思考力」 我們不只用頭腦思考,說話時的聲音也會幫助思考。
「冷酷的批評會扼殺創意的嫩芽」 要與善於稱讚的朋友相處,否則有什麼好想法,千萬部要隨便說出口。 先把想法保留在腦中,讓想法醞釀久一點,透過時間洗滌,才是聰明的作法。
「談笑是一種思想刺激」 身處相同專業的朋友,彼此的談話通常會帶有批判性。 如果彼此從事不同領域的朋友,比較能暢所欲言, 這就是「扶輪社模式」 據說扶輪社規定每個分社的會員必須來自不同行業。 相同職業的人不得參加同一個扶輪社,這是創設的條件。
「從生活中歸納活知識」 生活中到處散佈著有用的資訊,我們不應將這些資訊當成耳邊風。 一一記錄下來,就算你只是門外漢,有朝一日知識也會逐漸茁壯,開枝散葉。
思考的進階
「學會閱讀未知的事物」 閱讀最終的目標,是要能走向未知,挑戰全新的世界。 知識活動可分三類:
  1. 對於已知事物的再認識,以下稱A
  2. 理解未知的事,以下稱B
  3. 挑戰全新的世界,以下稱C
A的閱讀只是知曉,而B則不只是知道就夠了,還必須經過「解釋」。 如果能達到理解,未知事物就能變成已知。 除此之外,還有些文章像是不想向讀者解釋般的難以理解,就是C的閱讀, 只有看一次、兩次不可能懂,多讀幾遍後,開始才有一點模糊的感覺。
這種閱讀會根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而產生自我風格強烈的詮釋。
文學作品是最好的媒介。
「電腦普及後,更該重視人的思考力」 重心應該放在電腦做不到的事,將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價值,這點是清楚可見的。
思考不是奢持的享受,而是單純的樂事
以前,學校幾乎完全沒有教導學生如何思考。 當我們察覺到這點時,才發現早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或者是擁有自己一套歸納思考的方法。
每個人的想法都受到這種自然形成的思考方式所規範。而麻煩的是,我們很難清楚自覺到自己的思考方式。
接觸其他人的思考方式,倒是能有效的意識到自己是以何種方式思考。
作者認為,如果能夠透過閱讀這本書,能為你帶來任何幫助,深感榮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