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FAQ|你覺得有什麼是宣教士要注意的?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覺得有什麼是宣教士要注意的?我發現一個瀕危能力,在宣教士當中,越來越物以稀為貴,就是:停看聽。
“馬路如虎口"是普通常識,因為臺灣的交通沒在開玩笑!所以,不敢小看"過馬路",從馬路這邊,過到馬路那邊,有SOP,要"停看聽":在路口要先下來,再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等到綠燈亮了,還要看看是不是有車意猶未盡、保持行進,引擎喇叭聲的遠近、音量的大小,畢竟酒駕挺潮的,遵守交通規則還不太夯。
回到《宣教》這事,宣教士從母國進到他國,比起從馬路這邊、過到馬路那邊,猶有過之。可是,一個過馬路前會"停看聽"的人,成了宣教士,就換了位置、也換了腦袋似的,渾然不察"馬路如虎口",不停不看不聽,直向前衝!出了不同程度的意外,真的,不是萬一、只是剛好。
多少出師未捷、飲恨長嘯,或失志鬱卒、吐槽消愁的宣教士,原因成千上百,防患於未然,只要"停看聽",至少能降低悲劇上演、慘劇發生的機率。雖然好用,而且成效卓著,因為不起眼、不吸睛,"停看聽"成了宣教士失落的技藝、瀕危的能力。

為甚麼會瀕危?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已經回不去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成了瀕危物種 (endangered species),也是天經地義。宣教士的生態系,不盡然弱肉強食,還是有適者與不適者的灰色地帶,需要十八般武藝,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因勢利導、用進廢退,"停看聽"沒機會鍛鍊,日漸消瘦憔悴、凋零枯萎,成了瀕危技藝,是早晚的事。為甚麼宣教士的"停看聽"技藝,日益萎縮、以致瀕危?因為宣教的業績導向,以行動至上。

業績導向

有宣教意識的教會和有宣教心志的宣教士,堪稱天作之合。攜手同行,協力完成大使命,實至名歸「一件美事」。
宣教的教會、擴展神國的心,既火熱、又迫切:大使命的旗子插到哪裡?進行到什麼程度?已完成和未完成的配比如何?人力、資源配備應作何調整?如何調度...?茲事體大、慎重其事,必須借助專業,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堂而皇之進入教會,應用在宣教大業,名正言順、理所當然。量化宣教事工,用數字呈現,做為評估標準,政策修訂依據,水到渠成、勢之所趨,業績成了宣教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宣教士的業績壓力、於焉成形,既有形、且巨大!宣教士追求業績輝煌,在世界頭角崢嶸、在教會挺身昂首,再也回不去了。
〈業績導向〉的"停看聽",是預設立場、已成定見的"停",是戴了有色眼鏡的"看",是選擇性的"聽",是挑三揀四的"停看聽"。以〈業績導向〉為前提,"停看聽"只是達成業績的免洗筷,不需要鍛鍊、不值得珍惜。

行動至上

如果宣教士是機器人,只要輸入應用程式和執行密碼,然後按下Enter,宣教士機器人就會忠實執行指令,直到跑完程式、達到程式設計目的。畢竟機器人不需要停看聽,只需要行動;可是宣教士是有靈的活人、是蒙恩的罪人,不是機器人。
儘管如此,行動卻會帶來具體的滿足感,一種有所為的成就感、一種掌聲催生的安全感;"停看聽"相形之下,確實寒酸、上不了檯面,想要"停看聽",因為師出無名,也難以自圓其說,只好被自動掠過。
當〈業績導向〉成了宣教士的指南針,〈行動至上〉就是宣教士的定海神針,唯有透過行動,才能改善業績、達成業績。事實亦然,《宣教》是動詞,也是名詞。宣教士就是執行一連串《宣教》行動,達到《宣教》目的的人。宣教士的期待與被期待,著眼於行動。〈行動至上〉和〈業績導向〉既然是絕配,"停看聽"就是來亂的。

如何復育"停看聽"

維護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成了當務之急,即使"瀕危",只要一息尚存,猶未晚矣。生態保育和棲地復育,已然刻不容緩。
棲地復育是以人為方式,回復環境原始狀態。復育"停看聽",也要以人為方式作起點,"人工復育"、循序漸進,孕育環境熟成,直到回復成原始狀態,再升級為"自然復育"。
可採的人為方式,因為天助自助、自助人助,可分為:求己和求人。

反求諸己 回歸聖經

宣教士反求諸己的起點、終點和路徑,就是回歸聖經。聖經是宣教士的終極寶典、秘笈大全,沒有之一。宣教士讀聖經,聖經會告訴你如何"停看聽"。
"停"不是當機、沒有關機,未必心如止水,不一定靜止不動;"停"是一個預備的過渡,一個必要的轉接,是從此岸過到彼岸的橋樑。不停下來,你看不見、也聽不到;不上橋,你到不了對岸。要"看"、要"聽",必須先"停"。「要安靜,要知道我是神」。
"停看聽"的重點不在技巧,而是心態;講究的、與其說是能力,不如說是態度。「我必睜眼看,側耳聽」的切結,強調神的專注;「我的眼、我的心必常在那裏」的應許,表明神的專心與用心。
  • 專注思考的人,不會失焦
  • 專心聆聽的人,不會失言
  • 用心觀看的人,不會失態

他山之石 見賢思齊

除了聖經,「三人行,必有我師」,有人師、有經師。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1933-2004) 和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1926-2017) 兩人,對於"看",有大師級的詮釋,絕對經得起時間的淬鍊,「旁觀他人之痛苦」和「觀看的方式」,是各自的代表作。如果讀出興味,不妨上溯到對兩人都影響深遠的瓦特.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1. 約翰.伯格(2010)。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二版。吳莉君譯。195面。Berger, John (1972). Ways of Seeing.
  2. 蘇珊.桑塔格(2010)。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二版。陳耀成譯。175面。Sontag, Susan (2003).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3. 羅伯.沃克(2020)。觀察的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開發想像力的131個練習。台北:大塊。許恬寧譯。238面。Walker, Rob (2019). The art of noticing: 131 ways to spark creativity, find inspiration, and discover joy in the everyday.
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對於影像造成視覺上的情感疲乏,也就是無感,提出強力批判;廿幾年後的「旁觀他人之痛苦」,透過戰地攝影師之眼,凝視戰爭,主張主動理解,兩者同樣詮釋"看",後者溫柔許多、也更深刻。
「觀看的方式」以畫作、攝影、電影和廣告為媒介,「質疑和探究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直接挑明,我們的知識和信仰、意識形態與科技,都會影響我們觀看的方式,言下之意,保持客觀是不可能的,因為「注視是一種選擇行為」,而且「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的關係」,甚至「我們只看見我們注視的東西」。
如果「旁觀他人之痛苦」和「觀看的方式」太沉重,不妨試試「觀察的藝術」。
羅伯.沃克有感於「一樣是看,有留神的看,也有隨意的看。一樣是聽,有的是仔細聆聽,有的則是當成耳邊風。一種是這個世界給什麼就接受什麼,另一種則是留意對自己重要的事」,因此寫成「觀察的藝術」這本小題大作的刻意練習作業本,觀察功力養成記事簿。教讀者「練習留心觀察」,和multi-tasking衍生的注意力恐慌,正面對決。讀者只要一個禮拜一小時的刻意練習,可以照表抄課、可以隨機挑選,「養成專心留神的習慣,能帶來原創的視野,獲得不同的觀點。」
avatar-img
33會員
174內容數
在柬埔寨鄉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灌溉高棉人對耶穌的認識 耕耘高棉人跟耶穌的感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宣教柬埔寨 的其他內容
宣教士在宣教工場,一定會碰到「屬靈爭戰」。 宣教士對「屬靈爭戰」應有的基本認識,和應對的方法策略。
快問:宣教士最大的挑戰是甚麼?碰到了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得勝的秘訣? 快答:宣教士最大的挑戰,是自己,沒有其他;得勝的秘訣,是靠主,沒有之一。
給有心宣教/考慮宣教/預備宣教/推動宣教的人,一些建議 一﹒國際新聞   二﹒個人靈修 三﹒教會生活 四﹒家人關係
成為宣教士必須: 1. 和神的關係:神的呼召,個人的靈修生活 2. 宣教是專業,反映在知識、能力和態度上
在柬埔寨鄉下傳耶穌的宣教士,如何過日子
宣教士的靈修生活,是宣教士最重要的事。分三點說明: 1. 靈修是什麼 2. 靈修做什麼 3. 為什麼靈修是宣教士最大的事
宣教士在宣教工場,一定會碰到「屬靈爭戰」。 宣教士對「屬靈爭戰」應有的基本認識,和應對的方法策略。
快問:宣教士最大的挑戰是甚麼?碰到了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得勝的秘訣? 快答:宣教士最大的挑戰,是自己,沒有其他;得勝的秘訣,是靠主,沒有之一。
給有心宣教/考慮宣教/預備宣教/推動宣教的人,一些建議 一﹒國際新聞   二﹒個人靈修 三﹒教會生活 四﹒家人關係
成為宣教士必須: 1. 和神的關係:神的呼召,個人的靈修生活 2. 宣教是專業,反映在知識、能力和態度上
在柬埔寨鄉下傳耶穌的宣教士,如何過日子
宣教士的靈修生活,是宣教士最重要的事。分三點說明: 1. 靈修是什麼 2. 靈修做什麼 3. 為什麼靈修是宣教士最大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喂!前面的路已經被封起來了!別再往前走了!」   一名在烈日下行走的青年被村裡開車路過的村民叫住,男人渾厚粗礪的嗓音與吵雜的蟬鳴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團難以辨明的雜訊,與他的腳步聲規律地重疊碰撞,演奏出怪異的曲調。   此時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灼熱的音箱,所有人都在華麗扭曲的音符上被炙烤,最後成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處處爭先,危險危險。 步步為營,穩健穩健。 尾尾爭後,可憐可憐。 日日向前,光明光明。 如果說爭先可怕,爭後也是可怕的。爭先的可能就是在演化愛這一課題上,出家人慈悲為懷,為什麼不可以演化夢想的慈悲?不是夜店的狂野音樂,是慈悲的音樂。阿彌陀佛也有他慈悲的音樂,所以作曲寫詞,也是一種現時報的共生
Thumbnail
關於證據不足之處,有時人們會自行腦補其中的空白。 年輕時,也會騎車到山上當山道企鵝。總是不瞭解為什麼有人過彎可以那麼快,在被山壁遮擋之處都沒有反應時間,一個意外就成為山壁企鵝或山坡企鵝。 危! 現代人常常在找無敵星星,可能內化成自己道路行為的預設方式,在最後瞬間甚至可能成為攻防手段。戾氣太重。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本蛙正在受【切老】感化,一個佛教徒重讀聖經的教誨,希望透過一個月的緘默,不去評論其他平台與作者,沉澱自己心靈,咱的聲音上帝聽到了,他們不再來鬧場及煽動,咳,忙著冒名本蛙名義經營FB及LINE群組,咱回去當佛教徒之前,還是跟各位說說聖經一段故事。 台中建商們,正沿著台中藍線捷運,建造自己的通天塔……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當時有位我相當敬重的牧長搶頭香留言說:「轉彎才有路,主幹道只有擠。」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念念都是眾生的慧命、行行皆是不休息菩薩 曾經搭乘火車來往台中及雲林之間,這些年來卻是以車為家,來往台灣南北各地奔波,誰又能想到前人老是為了天下眾生的慧命呢?如今前人老更是坐上了飛機,五湖四海萬國九州處處慈悲成全,試想,自己一次車程之旅,早已是疲憊不堪!而前人老在面對眾生時,依然精神奕奕,那不休息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喂!前面的路已經被封起來了!別再往前走了!」   一名在烈日下行走的青年被村裡開車路過的村民叫住,男人渾厚粗礪的嗓音與吵雜的蟬鳴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團難以辨明的雜訊,與他的腳步聲規律地重疊碰撞,演奏出怪異的曲調。   此時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個灼熱的音箱,所有人都在華麗扭曲的音符上被炙烤,最後成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處處爭先,危險危險。 步步為營,穩健穩健。 尾尾爭後,可憐可憐。 日日向前,光明光明。 如果說爭先可怕,爭後也是可怕的。爭先的可能就是在演化愛這一課題上,出家人慈悲為懷,為什麼不可以演化夢想的慈悲?不是夜店的狂野音樂,是慈悲的音樂。阿彌陀佛也有他慈悲的音樂,所以作曲寫詞,也是一種現時報的共生
Thumbnail
關於證據不足之處,有時人們會自行腦補其中的空白。 年輕時,也會騎車到山上當山道企鵝。總是不瞭解為什麼有人過彎可以那麼快,在被山壁遮擋之處都沒有反應時間,一個意外就成為山壁企鵝或山坡企鵝。 危! 現代人常常在找無敵星星,可能內化成自己道路行為的預設方式,在最後瞬間甚至可能成為攻防手段。戾氣太重。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本蛙正在受【切老】感化,一個佛教徒重讀聖經的教誨,希望透過一個月的緘默,不去評論其他平台與作者,沉澱自己心靈,咱的聲音上帝聽到了,他們不再來鬧場及煽動,咳,忙著冒名本蛙名義經營FB及LINE群組,咱回去當佛教徒之前,還是跟各位說說聖經一段故事。 台中建商們,正沿著台中藍線捷運,建造自己的通天塔……
Thumbnail
同一個事件,若以不同角度的標題來呈現,皆能引發怒火,而且是燒向不同處的怒火。尤其是人們的閱聽幾乎仰賴手機的時代,匆匆一瞥滑過天下事,別說獨立思考,連內文都沒有仔細看就被標題牽著鼻子走,跟著喊殺喊打。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當時有位我相當敬重的牧長搶頭香留言說:「轉彎才有路,主幹道只有擠。」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念念都是眾生的慧命、行行皆是不休息菩薩 曾經搭乘火車來往台中及雲林之間,這些年來卻是以車為家,來往台灣南北各地奔波,誰又能想到前人老是為了天下眾生的慧命呢?如今前人老更是坐上了飛機,五湖四海萬國九州處處慈悲成全,試想,自己一次車程之旅,早已是疲憊不堪!而前人老在面對眾生時,依然精神奕奕,那不休息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