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行動力

    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路
    與馬雲第一次見面是在台大,記得那天是2015/3/3,我帶著初次創業的滿腔熱血在台下等待聆聽這場演講,也很開心有這機會可以近距離看到他,因為以往都是在新聞或是演講影片上出現。整場演講我屏氣凝神,深怕漏聽任何一句,最讓我深刻的就是這句話『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路』,這句話也很類似我們耳熟能響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此句出自《荀子。性惡》,意思是『與其閒坐說了很多計劃或道理,不如起身從實際上來力求實踐。』 創業這件事情,也許很多人都有過這念頭,但真正踏上創業旅途的畢竟還是少數人。除了行動力,馬雲也提出四項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特質: 一. 有樂觀主義態度, 要學會左手溫暖右手
    二. 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
    三. 碰到挫折一定要先檢查自己問題
    四: 習慣失敗的心態,因為失敗才正常,要多學習別人失敗經驗 沒有行動力往往是因為一再拖延,根據腦科學的研究,其實最底層是由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在掌控,就是「自我調節」。而「自我調節」跟我們平常有意識的「自我控制」的本質是不同的,自我控制是我們有意識的去抑制情緒和衝動。自我調節則是在識別情緒跟衝動產生的原因後,會減少情緒和衝動的強度,提供我們有助於抵抗衝動的能量。是一種自我意識對心理與行為的控制和調節作用。 如果發現我們總是在拖延或無法按照制定計畫行動,這不代表是你太懶散或意志力薄弱,而是心理壓力太大,過度意識反而會因為內疚跟自責而產生更多心理壓力。我們也常常會因為完美主義、擔心做不好或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一系列的拖延和停滯不前所帶來的罪惡感,最後造成惡性循環。所以當我們在做時間管理和設定目標時,其實我們更應該關心自我內在的聲音,聚焦自己可以掌握的部份,找出影響自己的壓力來源。 以我自己的例子,最近我有一個新的Podcast節目想法,前兩週我打算先試錄,結果還是拖延了一個禮拜才執行,經過這幾天反省,思索是因爲懷疑這節目可行性、還是這新節目重要性不足夠讓我立即行動,抑或是拖延的習性還是沒有改善?在反省的過程會出現答案,知道答案也就會思索今後再發生要如何解決,讓自己可以更有行動執行力。
    因此,我想到這辦法來改善拖延,我的建議有三點: 首先是可以先逐步減少拖延時間,舉例來說: 報告總拖到最後一刻才繳交,可以從先設定提早半天交,進步到提早一天交,慢慢訓練自己習慣不拖延,慢慢習慣開始今日事今日畢。再者,讓自己回想上次拖延造成的後果和預想這次再次拖延會造成更糟的結果。最後是把要做的事情讓公開到Facebook或是告知家人朋友,讓他們來督促和定期提醒我。 有了辦法,接下來就是去做,先設定一段時間去測試這辦法對於改善自己的行動執行力有沒有幫助,然後定期每個月審視,做得不好也不用有罪惡感,就告訴自己『再接再厲吧!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畢竟,做出突破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沒有行動 想就是空洞
    夢想要去做
    夢想要去做
    接下來我要介紹 Adam Grant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組織心理學家 連續七年成為華頓商學院最高評價的教授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和 TED 最受歡迎的講者之一 他的書已售出數百萬冊並被翻譯成 35 種語言 他的演講已被觀看超過 3000 萬次 他的 Podcast《WorkLife》被譽為「大學畢業生必聽的五個 Podcast 之一」 擁有十萬名電子報訂閱者,每個月出一篇文章 2013 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書《Give and Take》,探討協作、談判和網路背後的動力,他說「我們的世界分成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 27 種語言,他的書結合大量研究和個人案例,證實在工作中積極給予好處多多,所以「給予」才是商場上的必勝之道。 2014年他的第二本書《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原創者:不墨守成規的人如何改變世界) 出版,他用同樣撰寫風格,透過科學研究成果,加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提出強而有力的論證,指出企業要追求藝術性,不斷改進既有的做法,而非不斷的推動創新,而且延遲推出產品是有利的。這本書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因而受邀去講了一場關於「原創者如何思考」的 TED 演講。(影片連結)。 他的觀念推翻傳統,因此頗具爭議、褒貶不一,主要的爭議來自於他認為: 對「生產力」來說,拖延是一種惡習; 但對「創造力」來說,拖延則是一個優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