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親職教育講座: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講座】家有青少年-親職教育講座: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講者】李儀婷 作家
雖然孩子還在國小階段,不過眼看著再兩年就要進入青少年了!有幸聽到這場講座,幫助我提前認識一下青少年會面臨到的狀況,或許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但能夠傾聽、跟理解和同理青少年真的重要。
講座摘要內容:
■所有社會體系以及的教養都是在養成一個習慣。為父為母的狀況下,都想要跟孩子好好的相處,但有時很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互相的拉扯是非常難的。
但父母都會遇到困境。
■老大三歲時患有氣喘,當時就要求他戴著口罩。但三歲孩子大部分都是很難戴口罩的。自疫情開始;現在連很幼小的孩子,即使嬰兒也是,大家都戴口罩了!
再難再困境的生活底下,只要你願意、只要你想、願意去突破,一點一滴地嘗試去改變。就有可能不一樣。
■老師的書:
1.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入門書
2.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每個人都像是冰山一樣。我們都只看到表面。如果了解冰山的層次,再探詢多一點點內在訊息,就能夠多了解其內在冰山。
■青少年遇到的衝擊是跟荷爾蒙有關係,也會引發腦內無法運作。面對這樣的孩子要更有穩定度、更有耐心。他們的腦袋中,排序都是混亂。如果太急著對待,就會產生衝突。青少年在你要求他的時候,不斷的反擊。
如果你的語氣是指責,就像炸彈一下炸出來,我們要怎麼樣的回應跟帶領呢?
■影片:超級育兒師→會來到家中觀察孩子跟爸媽上的互動。
兒子跟爸爸及媽媽之間的互動方式都不同。
對媽媽:兒子不耐煩
對爸爸:爸爸坐下,孩子就彈開
薩提爾模式上每個應對都有其訊息。
爸爸想關心孩子,但坐下來,孩子就彈起來。→兒子會害怕,是因為過去方法跟應對的姿態是累積而成的。
蘭海老師做有力的示範:到孩子房間,看到棍子,並去理解孩子拿棍子做什麼用途。當你理解薩提爾應對,這裡面的訊息:為什麼在家庭裡面要拿棍子防身呢?好奇?有人打你嗎?孩子防備心很高,回應就沒有。
◎孩子容易有防衛心:是因為我們用批判的方式去看待孩子。
孩子所有的訊號,在大人眼光裡面,是沒家教不禮貌。
但如果你懂冰山,就可以看懂訊息。
1. 要去好奇孩子為什麼要拿棍子防衛
2. 笑聲奇特:可能是尷尬,不想被接近
很多訊號裡面,孩子不容易接近,他也不想你去接近。如果你看得懂冰山,就可以知道,長久以來沒有人接近他,他不懂如何跟人靠近,也相信長期下來都是孤單的.
◎不帶著質疑目光去看他,就可以溝通。
■你在餐桌上,會跟孩子聊什麼呢?
◎萬一孩子在餐桌上不想聊,甚至說出”你很煩耶!” “你要說什麼?”你會如何回應呢?
青少年:當她說不想聊的時候,請你立刻打住。不要再做多餘的對話。只要淡淡地說: “我知道了!等你想聊再聊。”
我們不再孩子發怒的時候,再說任何對白,因為這會讓彼此產生衝突.
先把內在穩定下來,才能跟孩子對話。
◎如果孩子願意談,可能會說不開心,不知道要說什麼。那麼就等待他一下,等到孩子可以了,再進行對話。
◎面對孩子蠻橫無理,媽媽一點辦法都沒有
當孩子拿棍子出來時,影片中的媽媽感到害怕。→影片中的媽媽是處在討好的狀態。
(姿態會影響這個狀態。穩定的內在跟父母的力量時,這個時候,就會回應說:你的行為是不對的,再敘述時,要穩定,要平穩。)
◎青少年會比一般的孩子還要難對話
■影片中孩子對應媽媽跟爸爸是不同
對於爸爸:因為小時候有被爸爸處罰→長久以來對於孩子有嚴厲的處罰,就會產生他在青少年時就不會靠近。日積月累的習慣造成內再有個傷痕→不值得依賴爸爸
◎小時候被爸爸激烈的處罰,甚至打斷腳趾甲。→永恆保留傷痕。跟傷痕長大並帶大成年→變成想反抗父母。
■可以仔細察看孩子的成長的歷程,變成今天這樣的青少年。
■青少年無法溝通時:要打住
◎陪跑界諧星用法:
1. 陪跑:不要立刻解決問題,讓問題跑一跑。
2. 界:要劃清界線→要穩定姿態對應
3. 諧(協商):讓孩子知道我的界線在哪裡,但可以協商
4. 星(心):用心欣賞:每一次對話的結束都落在欣賞的裡面。
#可閱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書內有詳細解說
情緒有兩種:
1.情緒高漲:這時候:讓問題跑一會(先別管這個問題,先讓孩子發洩一下情緒,或者兩個先隔開,讓問題跑一會。或者是家裡有兩個孩子,兩個在吵架。就讓他們一會吧!)→不要太早介入
2.情緒出來,稍稍平緩→開啟對話的時機:當孩子情緒下來,才是談話的時機點。
如果孩子情緒平穩,但是怎麼還是很有衝突,要知道你對話的內容是什麼?
■處理衝突的方式有四種
1. 方法:如果你要孩子收拾房間,但不收就扣零用錢→這是最後採取的手段,就是讓你的命令達成就叫做方法。
2. 內在:情緒是否高漲
3. 規範:有人群聚的地方,管理群聚的人們的條約就叫做規範:家有家規。
4. 界線:人跟人之間的交往的安全距離就是叫界線。比方敏感的孩子靠近,就不能夠用你的方法去靠近孩子。
■這四個裡面關照順序:內在→界線→規範→方法
1. 內在:內在穩定,才能關照家人跟孩子
2. 界線跟規範:稱之為界規:個人界線先,爾後才是管理規範。
孩子穩定了!我穩定了!才能談。
3. 方法:執行規範的手段→透過協商來跟他做處理。
■情緒穩定,理智才會回來。
■對話三步驟:
1.傾聽:過去的教育很少讓我們學習怎麼傾聽。如果每天都只問孩子學校如何又如何,那代表我們真的不是太了解孩子,要改個方式來提問。可針對他喜歡的跟興趣的去對話。比較好的方式:你知道孩子的狀態在哪裡,從狀態著手。比方老大交了一個好朋友:就可問,你跟他有聊到什麼話題嗎?昨天他送你鉛筆盒,你覺得用的如何呢?
◎不帶著目標是很重要
只要聽他說,孩子會知道你是否有誠意要他交朋友。
聽不愉快的內容就會直接告訴你:可以不要說了嗎?
跟青少年做朋友,就聽他說。
對話三步驟:
1.傾聽
2.核對:
3.用心欣賞:
印度詩人泰戈爾:
「英國留下來的教育制度,事實上是不符合人類的特性,所有的教育制度都是工業革命留下來後,是為了工業革命的老闆們可控管跟上第一線作業台的工人,所以創造了一個讓工人們可認得基礎常識所設置的體制,但過程中把體制成為了唯一的標準。」
五朵雲:
1.省思自己的內在
2.核對語意
3.好奇探索:好奇讓人愉悅,指責讓人壓力大
4.連結渴望:愛就是連結渴望。
5.找到資源:找到孩子的優點,時時刻刻欣賞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孩子,而非幫助他們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入門書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會員
    593內容數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生活,原來這一趟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歷程,歷經照顧母親生病的那段歲月,母親的好轉,我們求子的不容易,試管的失敗,決定走上收養的旅程。這趟旅程看似溫馨又幸福,沒想到伴隨著孩子的特殊性,我們輾轉之間做了好多的嘗試,搬了無數次的家。最後落腳在先生的家鄉,這裡有著我們的故事,希望我門的故事也能帶給你生命的希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貼近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講座】學會極簡子彈筆記,實踐理想人生 【講者】閱讀前哨站 站長瓦基   好幾年前,我看到國外網站,很多外國人都在使用”子彈筆記”,我非常喜歡這套模式,後來寫了幾年後,開始在市面上看到翻譯的出版書,也發現台灣有很多人漸漸使用這套方式。   “子彈筆記”是一個能夠有效率的規畫你的一週以及定期追蹤你所要
    【講座】關係、對話、創傷療癒 【日期】2021年9月21日 【講師】周志建 老師 中秋之夜,不烤肉,爸爸要回宿舍了!我決定參與這場特別的講座。之前在台東都蘭聽到有關暴力創傷的部分,今天更多的分享,夥伴們的無私分享自身的故事,也讓我邊寫筆記,邊哭。原來,每個人都不容易,不簡單的過去呀!即使到了很年長,
    【此時相遇的瞬間----繪本與繪畫療癒】 【講師】陳韻如社工   一開始看到有繪本跟繪畫兩個關鍵字,就不假思索給報名下去。 因為是生命線的公益課程,想學習後再跟孩子分享。 課程中,老師強調要跟自己工作,跟自己在一起。 疫情下,很多的課程都是跟自己工作。 我覺得這部分是現代的趨勢,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
    【親子回憶愛無限,手機修圖課程】 【主講者】:林春節老師 有機會報名到台中家庭教育中心專門開放給原住民的課程,一直以來,很喜歡跟原住民上課。我本身是不像原住民的排灣族,每次和族人一起上課時,都有很多的歡樂,老師也很體貼。 美麗的放鬆下午。 下次要到戶外去拍美美的風景照來套用看看。 原以為拍照就拍照,
    【講座】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主講人】胡展誥  好喜歡今天的課程,更多的學習跟認識。而且非常淺顯易懂。很喜歡當中老師帶的深呼吸的部分,這讓身體更容易覺察跟放鬆。也更能敏銳的感受身體的感覺。 以下課程摘要: ■讓情緒流動 情緒無關對與錯: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我們怎麼解讀這件事的觀點,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講座】喚醒深埋在心底的力量 【講師】林孟彥 老師 線上講座真的很多,也有很多滿好玩又覺得收穫很多的課程。下午聽了這堂課後,可以再度地去釐清一些自己對於價值感跟成功的定義。雖然這樣的主題真的是很多,但不同人講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感受。就像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我不會只是看一遍或讀一遍,不同時候閱讀或
    【講座】學會極簡子彈筆記,實踐理想人生 【講者】閱讀前哨站 站長瓦基   好幾年前,我看到國外網站,很多外國人都在使用”子彈筆記”,我非常喜歡這套模式,後來寫了幾年後,開始在市面上看到翻譯的出版書,也發現台灣有很多人漸漸使用這套方式。   “子彈筆記”是一個能夠有效率的規畫你的一週以及定期追蹤你所要
    【講座】關係、對話、創傷療癒 【日期】2021年9月21日 【講師】周志建 老師 中秋之夜,不烤肉,爸爸要回宿舍了!我決定參與這場特別的講座。之前在台東都蘭聽到有關暴力創傷的部分,今天更多的分享,夥伴們的無私分享自身的故事,也讓我邊寫筆記,邊哭。原來,每個人都不容易,不簡單的過去呀!即使到了很年長,
    【此時相遇的瞬間----繪本與繪畫療癒】 【講師】陳韻如社工   一開始看到有繪本跟繪畫兩個關鍵字,就不假思索給報名下去。 因為是生命線的公益課程,想學習後再跟孩子分享。 課程中,老師強調要跟自己工作,跟自己在一起。 疫情下,很多的課程都是跟自己工作。 我覺得這部分是現代的趨勢,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
    【親子回憶愛無限,手機修圖課程】 【主講者】:林春節老師 有機會報名到台中家庭教育中心專門開放給原住民的課程,一直以來,很喜歡跟原住民上課。我本身是不像原住民的排灣族,每次和族人一起上課時,都有很多的歡樂,老師也很體貼。 美麗的放鬆下午。 下次要到戶外去拍美美的風景照來套用看看。 原以為拍照就拍照,
    【講座】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主講人】胡展誥  好喜歡今天的課程,更多的學習跟認識。而且非常淺顯易懂。很喜歡當中老師帶的深呼吸的部分,這讓身體更容易覺察跟放鬆。也更能敏銳的感受身體的感覺。 以下課程摘要: ■讓情緒流動 情緒無關對與錯: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我們怎麼解讀這件事的觀點,而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講座】喚醒深埋在心底的力量 【講師】林孟彥 老師 線上講座真的很多,也有很多滿好玩又覺得收穫很多的課程。下午聽了這堂課後,可以再度地去釐清一些自己對於價值感跟成功的定義。雖然這樣的主題真的是很多,但不同人講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感受。就像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我不會只是看一遍或讀一遍,不同時候閱讀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薩提爾女士提出的冰山模式,探討人的行為背後更深層次的內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此外,還介紹了四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從一致性的姿態為自己負責,達到內外一致的理想。探討如何從親子教養關係中進一步瞭解姿態對溝通和情境的影響。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薩提爾女士提出的冰山模式,探討人的行為背後更深層次的內在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此外,還介紹了四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從一致性的姿態為自己負責,達到內外一致的理想。探討如何從親子教養關係中進一步瞭解姿態對溝通和情境的影響。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